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党和国家反腐败和打击经济犯罪的力度不断加大,贪污贿赂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也在不断地变换着犯罪的方法手段。其中一个显著的动向是,一些手握实权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贪污犯罪的时候,不再使用虚报冒领等方法进行犯罪,而是经心策划采取签订虚假合同的方法来实施贪污,为实现犯罪目的披上合法的外衣。利用虚假合同进行贪污犯罪是一种迷惑性较强的智能犯罪。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的全过程中,一般不会留下犯罪痕迹,对其单位资产、财会账目审查,也很难发现破绽,因而这类犯罪的侦查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掌握了这类案件的…  相似文献   

2.
赃款、赃物既是盗窃、诈骗,走私、贪污、受贿等犯罪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证实这些犯罪的主要证据之一。有效、及时地查获赃款、赃物是证实犯罪,揭露、打击犯罪分子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减少或避免财产损失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3.
试论洗钱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忠民 《法学杂志》2003,24(2):36-38
根据我国刑法关于洗钱罪的规定 ,结合打击洗钱犯罪的需要 ,借鉴联合国和有关国家的立法经验 ,我国刑法规定的洗钱罪应将贪污贿赂罪纳入洗钱罪的上游犯罪 ;实施上游犯罪的犯罪分子本人对犯罪所得赃款、赃物进行清洗的 ,应定洗钱罪 ;在对犯罪收益没收上 ,采取混合没收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相似文献   

4.
贪污犯罪一直是社会最关注的腐败现象,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机构改革,使得贪污犯罪有了更复杂的变化,犯罪手段具有高智能性和高隐蔽性的特点,而且此类案件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较强,这就给这类案件的证据收集带来更多的困难。本文笔者试从贪污犯罪证据证明力的判断角度寻求对该类案件的证据认定,从而实现对贪污犯罪的有效正确打击。  相似文献   

5.
我院属林区院,基于林区本身的特殊性,大部分的犯罪案件都是发生在木材流通领域当中。过去,我们是通过打击来震慑那些在犯罪边缘的人,控制减少犯罪的发生。落后的工作方法,使我们的预防工作收效甚微。同时,一些单位滞后的管理制度,也使犯罪分子钻企业的漏洞,大肆进行贪污、贿赂等违法犯罪活动。为了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我院向林业局提出建议,运用信息技术对林业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即对传统的木材生产、贮存、销售环节进行全面的改造和创新,用信息、网络化取代旧的滞后的管理体制,最终达到堵塞体制上的漏洞,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各级检察机关在加大打击贪污、贿赂犯罪力度的同时,积极地开展了贪污、贿赂犯罪的预防工作。不少地方还成立了专门的预防机构,不断地探索预防贪污、贿赂犯罪的新举措,取得一定的预防犯罪的效果。但实践中,对检察机关预防犯罪工作还存在一些需要澄清的认识问题。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参考。一、检察机关开展犯罪预防工作的法律和理论依据有观点认为,犯罪预防工作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此项工作的开展也无其他法律依据。笔者认为,虽然现在还没有一部专门的预防犯罪的法律规范,但检察机关开展预防犯罪工作是有其充足的法…  相似文献   

7.
贿赂犯罪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犯罪,也是反腐败斗争的重拳打击方向。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类型受贿表现出犯罪手段间接化、隐蔽化的特点。为规避法律,逃避打击,行、受贿犯罪分子采取的犯罪手法也不断翻新,抗侦查、审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8.
严肃认真地查处贪污、贿赂犯罪,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确定的惩治腐败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更有力地打击这两种犯罪,现对有关贪污、贿赂犯罪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的论述.一、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律依据对于贪污、贿赂犯罪必须依法惩处.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惩治这二种犯罪的法律规定、法律解释曾有过几次补充和修改,我们对此必须熟悉和掌握.  相似文献   

9.
办理科技人员经济犯罪案件的探讨张英忠在科学技术已进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领域的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区分科技活动中的合法与违法,违约与违法,犯罪与非罪的界限,做到既准确打击科技领域的经济犯罪分子,又有效保护广大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既有利于经济建设,又符合法制...  相似文献   

10.
贪污犯罪同其他犯罪一样,是产生于剥削制度的一种社会丑恶现象。解放后,我国一直将其列为重点打击的犯罪种类之,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行,贪污犯罪又有所增多,而且贪污罪的主体也趋向复杂化。因此,正确认定贪污罪的主体范围,对于准确有力地惩治贪污犯罪,保卫改革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贪污犯罪行为方式论贪污犯罪行为方式研究组贪污犯罪行为方式,是指行为人实施贪污犯罪行为,为追求犯罪结果、实现犯罪目的而采取的作案方法及其行为过程的表现形式,它是贪污犯罪人心理活动在客观方面的综合反映。贪污犯罪行为方式虽然是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但它能反映...  相似文献   

12.
贪污、贿赂犯罪心态成因浅见孙宝民,彭彤近年来,检察机关一直把打击贪污、贿赂犯罪作为工作重点,但贪污、贿赂犯罪仍持续上升,大要案的比例增大,犯罪金额越来越高。经济犯罪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复杂的,探讨产生、形成贪污、贿赂犯罪心态方面的原因,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  相似文献   

13.
贪污犯罪同其它刑事犯罪一样,是一种社会现象,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和总结贪污犯罪的规律特点,对于同这类犯罪作斗争有其现实意义.一、贪污犯罪的特点贪污犯罪的主体是特定的,因而这类犯罪的另一个特征是:犯罪分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和社会阅历.因此,相对而言,这类犯罪分子善于钻空子、寻时机、巧伪装、或找靠山.作案手段大多数隐蔽而巧妙,不易被察觉发现.这给侦破工作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反腐败决策部署,极大地改善了查办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的法制环境.促进了反腐败查办大案要案工作的开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对贪污贿赂犯罪打击不力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打击不力,从广西区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一是以纪代刑,使一批本应受到刑事追究的犯罪分子得以逍遥法外。仅据自治区纪委《党纪》刊物所载典型案例,从1994年1月到95年8月。全区各地党组织处理  相似文献   

15.
贪污贿赂犯罪已成为阻碍社会良性健康发展的一大桎梏,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存在的贪污犯罪更成为贪污犯罪中突出的一种形式。本文对国企改制中贪污犯罪高发的经济学原因,贪污数额认定问题,贪污罪与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区分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打击贪污犯罪。  相似文献   

16.
贪污罪与受贿罪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犯罪,在犯罪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等诸要件上均存在很大区别,因此,一般说来,两者在理论上不难区分。但在司法实践中,贪污与受贿则容易被混淆,不仅导致定性不准,而且影响量刑,有必要加以探讨。笔者认为,严格区分贪污罪与受贿罪的界限,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分辨占有物的来源,是区分贪污罪与受贿罪的关键。贪污罪是犯罪分子利用其主管或经营本单位公共财物的职务之便,非法占有财物,因此,其犯罪所得只能是犯罪分子本单位的公共财物,换言之,公共财物遭受直接损失的只能是犯罪分子所在单位。而受贿罪是犯罪分子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  相似文献   

17.
贪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该罪侵害的直接客体是公共财物所有权。本单位的公共财物可以成为贪污犯罪侵害的客体,无可非议。但是非本单位的公共财物在特定条件下是否可以成为该罪的直接客体呢?由于无明确的司法解释,放实践中争议较大。笔者认为,非本单位的公共财物也可以成为贪污犯罪的直接客体。因为从犯罪构成理论看,贪污犯罪的直接客体既包含本单位公共财物所有权,又包含非本单位公共财物所有权。当然,在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的贪污犯罪侵犯的是本单位公共…  相似文献   

18.
建议增设“为他人谋取不当利益罪”张平我国《刑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虽然在惩治国家工作人员读职犯罪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立法规定,但仍不足以更坚决、更有力和更准确地打击读职犯罪。因为在实践中,一些犯罪分子采用越来越诡...  相似文献   

19.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的贪污、挪用公款的犯罪,是一种智能犯罪。从近年的实践来看,虽然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方法、手段千奇百怪,但万变不离其宗,绝大多数都离不开在帐务上做手脚的基本规律。如,贪污大多是通过涂改、隐匿、销毁有关票据、存根和假发票来进行的,而挪用则是通过截留单位应付、应收等款项进行的。在掌握这个基本规律以后,运用不同的方法策略,采取顺藤摸瓜的查法,一般来说,财会人员贪污、挪用公款的犯罪案件是可以查破的。从以往的实践来看,财会人员职务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  相似文献   

20.
强奸犯罪已成为社会犯罪中的突出现象一九八三年开始的“严打”斗争,卓有成效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促进了社会治安的明显好转,各类犯罪案件均在逐年大幅度下降。唯有强奸犯罪却呈上升趋势,什么原因?我们作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将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