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男,24岁。2007年4月8日因琐事被他人用拳脚打伤头、胸和腿部.伤后第2天到医院诊治,诊断为“左股骨骨折”。经鉴定评定为轻伤。加害方认为被鉴定人“左股骨骨折”非本次外伤所致,因为10年前被鉴定人有左股骨疾病并骨折史。对此,办案机关提出重新鉴定,但无法提供10年前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杨圣军  罗缅 《中国司法鉴定》2010,(4):I0005-I0006,I0014
随着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呼声日益加强,诉讼中当事人申请鉴定人出庭的案件不断增加。由于以往鉴定人出庭的比例很低,并且大多数鉴定人在出庭经验略显不足。以2009年被山东省高院指定为鉴定人出庭工作试点单位的济南市法院为考察对象,就鉴定人出庭应注意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司法精神疾病鉴定中精神发育迟滞被鉴定人的性别差异,本文对我院2年来司法精神疾病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鉴定书照片应用实例李金忠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068350)1993年8月本室受某司法机关委托,对被鉴定人H的伤情进行法医学鉴定。鉴定人询问被鉴定人姓名与委托信中相同,检查后出具了法医学鉴定书,并将照片附后,该案诉讼后,审判人员核对双方当事人...  相似文献   

5.
1案例 1.1案情 被鉴定人父亲向法院提起诉讼,称其近年行为异常,要求判决被鉴定人与他人签订的《定购房屋协议》无效,为明确被鉴定人精神状态和民事行为能力状况,法院委托作司法鉴定。调查中家人反映其既往从事装潢设计工作,能力强,长期独立在外生活。今年居委会、派出所民警打电话称其明显异常,要求家人带其诊治。  相似文献   

6.
蔡某,男,48岁。1998年7月某日晚,爬上电线杆4米高处接线时不慎摔下,当时腰腿活动受限,被送到某中医院治疗。医院为被鉴定人拍摄3张X线片及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并确诊为左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当即告知被鉴定人需转院治疗,当晚被鉴定人到鞍山市第三医院就诊,诊断为:左髋关节脱位、髋臼骨折、左股骨颈骨折。患方认为在中医院所拍摄的第1张X线片只显示为左髋关节脱位,没有显示股骨颈骨折,而手法复位后所拍摄的两张X线片显示为明显的骨质分离,其股骨颈骨折是中医院行手法复位所造成,后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7.
正1案例1.1案例11.1.1简要案情被鉴定人因申报户口,要求鉴定父母与异卵双生子之间是否存在亲子关系。4名被鉴定人无输血、骨髓移植及放化疗史等。异卵双生子外观正常,女性特征明显。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采集了全部被鉴定人的血样及孪生子2的口腔拭子。1.1.2检验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8.
“专家”参与诉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刑事诉讼法》将原法第159条调整为第192条,并新增了第2款和第4款内容,增加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适用鉴定人的有关规定。这里"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通常被理解为某一领域的专家(鉴定人以外)参与诉讼。新《刑事诉讼法》自  相似文献   

9.
我国改革后的审判方式对鉴定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鉴定人应委托要求的事项做出科学的鉴定;另一方面,鉴定人必要时必须出庭作证。目前,因为各种原因,鉴定人实际出庭的情况在案件审理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为切实保证审判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民主诉讼的要求,各级公安机关的鉴定人作为专职鉴定人,应对出庭作证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有一个正确认识和理解。1鉴定人出庭是鉴定人应尽的义务鉴定人出庭是鉴定人以诉讼参与人的身份参加案件审理的一项诉讼活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均将鉴定人出庭作为…  相似文献   

10.
Wang YJ  Sun DM  Zheng ZP  Zhang XT  Hu SX 《法医学杂志》2011,27(5):361-364
目的 研究有争议的脑外伤后各种精神伤残案例,分析其在初次鉴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 收集2007-2011年上海市司法鉴定中心脑外伤后致精神障碍重新鉴定案件,分别对初次鉴定和重新鉴定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鉴定时机不当,初次鉴定时鉴定人对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调查不全面、不客观,鉴定人对标准的理解有...  相似文献   

11.
正1案例资料例1被鉴定人因棍棒伤致脑挫伤、硬膜下出血行手术治疗,住院期间出珊隋绪易激惹、易欣快、感情幼稚等表现。转入精神专科病院治疗效果不显著。法医鉴定结论为器质性颅脑损伤引起的精神障碍,构成重伤。例2被鉴定人夜班回家途中遭抢劫并被欧打致双上肢广泛软组织挫伤,入院后行相关检查未见其他阳性发现,但精神方面呈现有运动性抑制。出  相似文献   

12.
鉴定人低出庭率是当前鉴定人出庭作证问题的一个突出表现,常被用来评价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成效.当前鉴定人低出庭率数据统计存在着严重问题,很难恰当地评价鉴定人因素对出庭作证的影响.重新认识鉴定人出庭率,多角度探究鉴定人低出庭率的成因,明晰鉴定人主观因素和行为对鉴定人出庭作证活动的影响,对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有重大价值.针对“鉴完事了”的存在根源,提出了相应的分析对策,以期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1997年以前,我国法医鉴定人出庭作证鲜有发生,即使有,也多宣读一下鉴定书,极少数有控辩双方提问。因此,出庭作证对法医鉴定人尚不会构成很大的压力。1997年1月1日实施的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则通过改变庭审方式,加大辩论力度要求鉴定人出庭,直接参与庭审并为之服务,无疑给鉴定人带来许多新的难题与压力。为此,笔者根据1997年三次受委托出庭的经历和感受,结合学习刑诉法修改的精神,就刑事公诉案件开庭审理中鉴定人出庭作证提出一点个人的理解和体会,供同行们参考。一、新刑诉法的相关规定根据…  相似文献   

14.
Shen DL  Liu JM  Hu JM 《法医学杂志》2011,27(3):196-199
目的 探究涉嫌暴力违法的女性被鉴定人的犯罪学特征.方法 采用自制的统计表对2000-2009年进行司法鉴定的女性被鉴定人进行登记,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9例被鉴定人的年龄为16~81岁,其中45岁及以下为205例(79.2%);已婚225例(86.9%);诊断的种类共14种,其中精神分裂症47.1%、无精神病15...  相似文献   

15.
法律信箱     
1.亲子鉴定的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1)被鉴定人应由母—子—可疑父亲,或父母—子组成,只要求父子或母子二人鉴定者一般不予受理;(2)成年被鉴定人均应自愿同意鉴定,12岁以上的青少年应适当征求其对鉴定的意见;(3)被鉴定人应了解自己有无遗传病史;(4)被鉴定子女年龄一般要半岁以上为好。  相似文献   

16.
Gao BL  Huang ZB  Wu DL  Ding SM  Liang WD  Li XW 《法医学杂志》2008,24(4):256-258
目的 应用简易精神症状自陈量表检测法医精神鉴定中主观夸大精神症状的情况,并分析其测试结果。方法 对206名不同类型的法医精神鉴定的被鉴定人用该量表进行检测.并由两名鉴定专业人员对被鉴定人是否有主观夸大精神症状分别进行评定。结果 (1)以该量表判断主观故意或夸大精神症状的划界分(13分)对测试的被鉴定人进行检测,206例被鉴定人中有71例被判定为主观夸大精神症状(34.5%)。与专家评定的结果相比,量表评定的假阴性为19.8%,假阳性率为1.7%;总准确率为90.8%。(2)工伤和交通事故精神伤残理赔鉴定案例主观夸大精神症状的比例较高(51%)。结论 简易精神症状自陈量表是检测主观夸大精神症状的有效评定工具。  相似文献   

17.
蔡某,男,48岁。1998年7月某日晚,爬上电线杆4米高处接线时不慎摔下,当时腰腿活动受限,被送到某中医院治疗。医院为被鉴定人拍摄3张X线片及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并确诊为左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当即告知被鉴定人需转院治疗,当晚被鉴定人到鞍山市第三医院就诊,诊断为:左髋关节脱位、髋臼骨折、左股骨颈骨折。患方认为在中医院所拍摄的第1张X线片只显示为左髋关节脱位,没有显示股骨颈骨折,而手法复位后所拍摄的两张X线片显示为明显的骨质分离,其股骨颈骨折是中医院行手法复位所造成,后提起诉讼。根据被鉴定人的申请,法院委托某鉴定中心对其损…  相似文献   

18.
按照目前权威的解释:"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和专业知识,对被鉴定人及其行为进行司法精神病学调查和分析,客观评价被鉴定人的精神状况和行为能力的科学技术工作.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应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技术,科学地作出鉴定."  相似文献   

19.
张珩  许霞  钱鹏 《中国司法鉴定》2010,(6):88-89,92
鉴定人出庭作证是确认鉴定结论能否被法庭采信的一个重要的法定程序,是法官能够对鉴定结论进行正确审查以及判断的前提和基础。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范要健全配套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一、主要案情被鉴定人李某,男,27岁,未婚,工人.1987年7月某晚,李躲在一暗弄堂口,见两女青年路过,突然面对她们露出生殖器并进行手淫,被联防队抓获.二、被鉴定人的家庭情况及个人生活史: 父母健在,两个姐姐均已出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