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征决定的,本文力图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如何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三方面,探析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实践的、现实的意识,对语言力量产生的源泉和根据进行哲学探讨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会议和讲话中的语言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融合,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习式风格",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习式风格"语言体现了人民性和大众性的统一、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学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蕴含着巨大的理论和实践力量,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的重要实践,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和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领导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是大众性。大众性是大众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和体现大众性,切实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增强人民大众的主体意识,努力转换成大众性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4.
杨文圣 《前沿》2013,(2):46-4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统一整体过程.学术界有必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相互交织的线索展开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合法性、历史轨迹和主要经验、现实化形态与学术化形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全球化与改革开放的内外因互动,以及社会矛盾、生活境域和接受心理的总体性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及新的要求。当前阻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有信仰危机、环境驱动和理论困境等多种深层次的原因。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构建互动协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全球化与改革开放的内外因互动,以及社会矛盾、生活境域和接受心理的总体性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及新的要求。当前阻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有信仰危机、环境驱动和理论困境等多种深层次的原因。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构建互动协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诉求,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前提,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要求和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大众化实践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在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认同的同时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需要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进程中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了多个环节.只有把握好其中关键,才能提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从过程角度看,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环节包括五个方面:坚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旨归.  相似文献   

9.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思想丰富深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一项极其重大的任务,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是这项任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蕴涵着"化大众"与"大众化"的辩证统一。他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要从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思想中获取教益,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哲学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从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大众形态相统一的视角看,作为"范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功不可没,但无疑也需要重新反思其利弊得失,从而沿着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不断发展。深入研究作为"范式"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哲学,揭示其深层理论困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悦 《传承》2011,(26):38-39,41
目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虽然已取得不少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种类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大众化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在农村实现大众化传播必须综合考虑农民的理论接受水平、理论需求以及自身心理特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坚持科学性与通俗性的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及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张悦 《传承》2011,(10):38-39,41
目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虽然已取得不少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种类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延续,是主体性精神在文化层面的外显。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主体性文化精神缺失的问题,比如理论工作者主体意识淡薄;传播内容脱离群众生活;价值取向偏离主体教化意义等。从主体性文化哲学视域下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坚持主体文化自觉、回归大众生活、强调精神教化等推进路径,以期建构民众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之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揭示了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在多元化文化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一系列启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策略,以间接手段为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整体推进,通过民众的广泛参与,以理论的开放性发展为保证,最终目的是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动性和自觉意识的社会大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持续性的长期推进的进程,要尤其重视培养先进知识分子,发挥先进知识分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通俗化为前提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方法和原则内化为广大党员干部、战士和群众自身行动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为前提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教育运动,即它是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这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的需要,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同时还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经验和强大的现实基础.当前我们应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提出具体要求和途径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从《实践论》到科学发展观:主体性原则的价值理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健 《求索》2008,(1):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实践的唯物主义”基石上的。《实践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的中国化诠释,正是这种对现实世界的主体性阐发,从理论和实践上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科学发展观既继承了实践主体性原财又超越了它,实现了实践主体性原则向价值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以指导大众化的实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吸引大众,着力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实践造福大众,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整体推进和分科深入相结合的过程。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宣传实践,是以高度组织化的政党力量,进行整体推进的努力;而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艺学等学科,从自身特点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分途宣传和普及,则是一个分科深入的过程。大众政治学家不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而且在知识结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方式和出版发行体例等方面进行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得以广泛传播,为当前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