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理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是文化资源的聚宝盆,民族文化资源具有丰富性、独特性、多样性。大理的发展必须打好民族特色品牌,走品牌化之路,打造精品文化、特色文化和品牌文化,为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奠定更为深厚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文化的建设同样不可或缺。从性别视角探究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解构传统的男尊女卑"性沟文化",构建男女平等、性别和谐的两性和合文化,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任务更为艰巨,意义更为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3.
商周时期的青铜铭文,记录了有关事件、赏物及颁赏的礼仪,反映了贵族地位变化的情况,见证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历史.由商周青铜器的研究发现,西方人种及其文化的东渐是逐渐减弱的.黄河流域以北地区的北蒙古种族最先与之接触,然后商周王朝又从这些北方戎狄手中接受了那些经过过滤的文明.商周文化通过与分布在北方和西北的游牧民族文化的接触,进而将其影响扩散至更为遥远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作为公共行政的灵魂,行政文化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中更为深层次的、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全面渗透于公共行政活动的整个过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可避免会受到行政文化生态的影响和制约。行政文化生态的构成要素包括行政主体文化生态、行政客体文化生态和行政制度文化生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优化行政主体文化生态的公共服务意识,优化行政客体文化生态的参政议政渠道,优化行政制度文化生态的行政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后发型国家,经历着工业化的过程,行政发展面临着深刻的困境和严峻的挑战。行政发展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文化战略的设计更为关键和困难。通过对中国行政发展进行文化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采取阶段创新的文化战略,有助于推进中国行政发展。  相似文献   

6.
法律文化是理解法律制度与法律行为的关键。所有对法律文化的类型划分中,中西法律文化是一个最基本的划分。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深入,文化的交流变得更为频繁与广泛。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和法制建设提供了借鉴空间。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杨福泉在3月20日是《云南日报·理论纵横发表文章认为,最近,中共云南省委提出了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的新目标。为此,应该全方位地思考和分析当下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审时度势,总结成绩,发现问题,制定更为完善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8.
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夯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是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有着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教化功能。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就要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就要坚持文化发展方向、体现时代进步要求,就要坚持兼收并蓄,使中华文化具有更为鲜活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休闲农业要健康持续地发展,需要深入挖掘农业文明和地方特色文化,注入文化内涵,赋予休闲农业更为鲜明的文化特征。只有融合了文化的休闲农业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推手。  相似文献   

10.
惠庆春 《理论前沿》2003,(14):23-24
我们正面临着一种新型的现代文化形态———视觉文化。审视视觉文化的产生发展,本文认为,除了物质层面的推动力量,即近现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工业化生产以及消费社会倾向之外,现代视觉文化的产生发展还有更为深层的人类自身发展及其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即人类的生存发展对视觉需求的广泛依赖。  相似文献   

11.
解读文化外交:一种学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胡文涛 《外交评论》2007,82(3):50-58
文化外交是促进国家间、人民间相互理解与信任,构建和提升本国国际形象与软实力的一种有效外交形式。相互性、长期性和诚实性,构成文化外交的主要属性。文化外交源于文化关系而“高”过之;突出双向交流与相互沟通,而异于公共外交那种单向信息输出和强行价值灌输的特征。学术界对它的关注和研究在不断升温,但其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实际地位的确定仍需不断深化。对文化外交的解读,旨在警惕文化外交冷战模式的再现,尽力使之回归本质,为推动国家之间、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而用,为建构一个和谐的世界而用。  相似文献   

12.
文化生产力理论与我国文化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生产力物的特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关系反映了文化生产力的运行方式和发展规律;人的文化主体地位是实现文化生产力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手段,国家管理文化的职能要围绕人的文化主体地位,恰当处理好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定位;国家文化转型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应该以转变政府管理文化的职能为突破,使文化生产力的经济能力真正转化为国家文化转型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商周以来,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中原交往愈加频繁,在碰撞与融合中,楚国文化既保持了自己的特征,又显示了其与中原文化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艺术集聚作为文化产业的空间载体之一,在精神社会层面具有文化空间再造的意义。从精神内核来看,艺术集聚的文化空间再造表征为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所驱动的文明形态转型。前工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文化空间在艺术集聚的活化与再造中得以重构,伴生于文明交融而彰显出更加显著的后工业文明特征。从另一层面来看,在艺术集聚变迁的场域斗争中,文化资本的能动性实践和被动性挤压,引发了文化空间的“僭越”与“变异”,这又从动态演进的符号权力转换视角,赋予艺术集聚文化空间再造以新的意涵。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代,随着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给国人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只有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出发,采取全方位的应对措施,才能有效抵御国际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强力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和若干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对国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 1 5个有代表性的国家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数进行测算和比较 ,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并对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文化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敏 《外交评论》2006,78(1):36-43
适应后冷战结时期经济全球化在上层建筑层面的文化领域的影响和反映,中国提出和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政策的主张和行动,勾勒出后冷战时期中国文化外交的轮廓和内容。包括对内巩固传统文化,丰富中国文化;对外参与和利用国际多边机制,推动文化保护、交流与合作;并在国际上主张文化多样性,开展文化外交。文化外交正丰富和充实着中国的总体外交,赋予中国外交更多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微观层次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以人格化的视角观察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行为、探寻国际冲突的根源,成为传统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切入点.现代意义上微观层面的国际关系研究十分注重个体的认知能力,强调政治领袖和决策精英的外交理念、才能、素质以及外交家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和应变能力在国际关系演变中的特殊作用.因此,个体主义分析方法已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综合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为进一步理解政治精英在国际关系和外交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独特的理论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9.
试析国际关系中的逆向公众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红 《外交评论》2006,(1):63-69
公众舆论是一种社会意识,客观、适度地反映社会存在的公众舆论即正向公众舆论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带有偏见或错误认识的公众舆论即逆向公众舆论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公众参与国际问题讨论意识的增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公众参与国际事务讨论的便捷,使得公众舆论对国际关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所关注的就是涉及国际关系的逆向公众舆论。  相似文献   

20.
陈开和 《外交评论》2007,80(6):68-7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越来越全面地融入国际社会,多边外交已经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舞台。本文试图从国际公共关系的视角,探讨提升我国多边外交成效的应有策略。本文认为,在确立清晰的国际公关战略目标及相应的协调机构之余,我国还必须强化在多边外交活动中对国际事务和本国立场的论述能力,并恰当地运用国际媒体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活动。同时,蓬勃发展的民间性的多边活动,与政府间多边外交活动相辅相成,是我国国际公共关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更多地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