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传统孝道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立足于家庭和谐、着眼于生命教育,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说服力。因此,高校应吸取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精华,增强孝道文化的时代内涵,创设孝道教育的载体,构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孝道文化从产生到兴衰的历史嬗变,都与社会存在的变迁,人的生存、生活方式以及社会需要的变化密切相关.如果我们以社会学的视角审视孝道文化,可以认为:中国以家庭为核心的农耕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是传统孝道文化产生的基础,人的社会属性及社会需求是传统孝道文化的生命之源、存在之根.社会变革及社会存在的变化、儒家孝道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化变革中的行为失当,是儒家孝道文化失落和断裂的主要原因.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在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时期,在利益博弈渗透到每个角落、多元价值、多元文化冲突的当代中国,守望孝道,弘扬儒家孝道文化,使孝道文化在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而实现孝道文化的复兴或再生,必须使孝道理念与时代对接、与社会现实对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接,发展新孝道文化,必须注重新孝道文化的教育传播和践行.  相似文献   

3.
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有极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培育人们思想道德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孝道文化有效地融入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今社会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孝道的内涵、孝道文化教育的意义的理解,判断孝道文化在高校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另外,根据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孝道文化的主要实施方式,分析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总结归纳高校孝道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是中华美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本研究采用传统孝道态度问卷对347名农村中学生的传统孝道态度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农村中学生对传统孝道四个方面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性别及独生/非独生的农村中学生对传统孝道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3)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对传统孝道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深入挖掘孝道思想的精髓,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文明光辉,把孝道教育和现代德育目标相融合,是促进现代德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孝道是中华民族尊崇的传统美德,是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中敬养父母、孝敬长辈是孝道的核心内容。孝道文化贯穿百代,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从维护自身的统治出发,亦从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点出发,力倡"在家伺奉父母,在朝事君忠君"的孝道文化。"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便是中国传  相似文献   

7.
孝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高等教育的宗旨在于“立德树人”,大学既是传道解惑之地,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园地。加强对高等教育中孝道教育的探索,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素质修养,也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新时期与时俱进、传承创新孝道教育,坚持“孝识、孝性、孝行”三个维度,积极探索“知行合一”的孝道教育新模式,有利于高校在传承弘扬孝文化中,凝聚善气、践行善德,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给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传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带来了一定的刺激和冲击。"孝道"文化在当前存在被误读和曲解的现象,考察中国传统孝道,并对其提出批判性反思,不仅有思想史研究的学术意义,更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当代家庭关系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孝亲精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成为我国传统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的重要文化根基。我国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还要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作为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批判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孝道,对于解决目前我国社会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郝亚飞  丁立磊  宋薇 《党史博采》2008,(11):49-49,51
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孝亲精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成为我国传统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的重要文化根基。我国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还要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作为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批判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孝道,对于解决目前我国社会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父母只注重小孩的考试成绩,导致家庭孝德教育缺位;农村核心家庭逐渐增加,每个家庭人数和代数减少,家庭日益小型化,孝道在维系家庭稳定方面的作用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子女获取知识经验不再依赖父母,而且赚取财富的能力超过父母,父母的权威大大下降,子女缺少行孝的动机。学校教育中缺少孝道教化的内容,更没有采取合适的孝道教育的方式,孝道教育基本上退出了学校教育。新文化运动以来对孝文化的冲击,市场经济摧毁了传统农业社会,孝道失去了存在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家训家风是民族文化基因传承的中国方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孝道的优良传统,家训尤其推崇孝道,倡导以孝立身、以孝齐家,涵育孝道家风。传统家训的孝道教育主要包括尽心养亲、爱敬至上、顺亲为大、谏亲从义、丧祭遵礼等五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向世人展示了孝道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家训以孝道为中心,树立价值导向,注重人格养成,强化道德认同,建构起完善系统的道德教化体系。在新时代,重新激活家训家风的生命力,传承家训家风的优秀元素,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的传统孝道加以继承发扬,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使之融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引领全国人民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与农村孝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孝道是中华传统伦理的核心观念和主要特征,处于百善之先和教化之始的根本地位。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坚持继承和批判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时代要求与时俱进,赋予传统孝道以时代内容。然而在当代社会,孝道逐渐淡漠,特别在农村,由于孝道的缺失,中国大量农村老人面临生活心理苦境。农村孝道建设是关系九亿多农民社会和谐的大事,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的农村更需要弘扬孝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农村是关键,所以在农村创新、弘扬孝文化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5.
以"孝"为灵魂的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渊源,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道德资源。新形势下,在分析大学生孝德观念现状的基础上探析其成因,进而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对策建议,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孝"为灵魂的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渊源,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道德资源。新形势下,在分析大学生孝德观念现状的基础上探析其成因,进而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对策建议,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思阳 《世纪桥》2016,(3):74-75
孝道思想更是孝文化的理论渊源和根基之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成分之一,构成了中华孝道思想的核心内容。因而研究孝道思想对于我们从整体上提升对中华孝文化的认识,以及加深对儒家哲学的理解,特别是促进我们建设符合当代社会需要的孝的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孔子的孝,内涵丰富、十分的具体,并且对于后世孝道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重新梳理体会孔子孝的内涵,为我们建立当代社会需要的孝道思想提供了根据。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5,(6)
我国的孝道文化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所蕴含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多彩,涉及到各个方面,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道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地,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孝道文化的教育,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宗教伦理通过经济制度影响经济绩效。孝道是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基本道德,东亚经济体的成功促使国内外学者开始寻找儒家孝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孝道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观的核心并影响相关制度安排。以孝道为核心的儒家伦理促进古代中国经济繁荣及造就现代东亚。孝道伦理的经济价值是秩序理性和代际转移支付。合理的代际转移支付可以防止债务刚性增长,避免社会福利陷阱;促进消费代际平滑;有利于促进中国式社会保障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中国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高水平供给,从而利好中国经济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20.
华裔导演李安是中国电影之光,他倾情于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向世人展现中国的文化特色。在他早期的电影中,他大多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通过冲突与融合表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领悟和对西方文化的兼容并蓄。《喜宴》作为他的早期代表作,反映了导演关于文化差异的主题,体现了导演内心深处的中国情结。笔者从电影里呈现的中国式婚姻观、中国人的中庸哲学以及孝道文化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从而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