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秋》2001,(3)
根据记载,孔子的体态、相貌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1)身材高大。《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长九尺六寸”。周制一尺合十九点九一厘米,九尺六寸约等于今一百九十一厘米。(2)上身长,下身短。《庄子·外物》说孔子“修上而趋下”,即上身长下身短。(3)驼背。《庄子.外物》说孔子“末偻而后耳”,“末偻”即驼背。但孔子体质强健,驼背并非病态。(4)胳膊长。《孔丛子·嘉言》说孔子“修肱”,即长臂。《论语·乡党》谓孔子“趋进,翼如也”,是说孔子胳膊长,走起路来像鸟儿展翅一般。  相似文献   

2.
据古籍记载:孔子身长9尺6寸,可谓是巨人。但考古发掘证明,古代人并不比现代人高。是什么原因使孔夫子高了如此许多?原来是作为长度单位的“尺”不同。战国时一尺为22.5厘米;汉朝时一尺为23.1厘米;三国时一尺为24厘米;晋朝时一尺为24.5厘米;隋朝时一尺为29.6厘米;唐朝时一尺为30  相似文献   

3.
苏枫 《小康》2010,(2):88-90
孔夫子到底长成什么样?为《史记》作索引的司马贞描述说,孔子脑袋的形状好像倒过来的屋顶,中间低,四周高。司马迁的《孔子世家》里则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孔府档案则把孔子形容得相当离奇:“张面,河目、海口、牛唇、龙形、龟脊、虎掌……,“胸部矩形,且有文字”。在北京大学教授李零看来,孔子大概是“螃蟹脸、抠抠眼、水桶腰、大脑门”。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的孔子,很多人尤其是研究形而上学的学者并不承认孔子作为一个哲学家的身份,也否认孔子的思想是一种有体系的哲学。对于这一看法,从哲学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是有些道理的。然而如果从实践哲学的角度来看的话,此论或许有些偏颇。因为孔子的哲学思想是一种面向现实世界、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学说,这一学说特点是与实践哲学而非与形而上学相契合的。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主要言行的《论语》中显示出,孔子事实上建立了以"仁"、"礼"等范畴为普遍概念的实践哲学体系,在这种意义上,孔子的思想当然是一种哲学,而孔子本人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哲学家。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孔子的儒家思想流传2000多年,经久不衰,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象征,并为世界所瞩目。中华民族子孙为涌现出孔子这样一位杰出人物,感到自豪。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会巴黎时发表宣言:“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联合国也把孔子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目前孔子后代分布在国外各地近400万人,在中国大陆有3000万人。今年9月,是孔子2550年诞辰纪念日。逢此时,我们欣慰地看到和感到:孔子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国人的骄傲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  相似文献   

6.
参与国家政治以实现博施济众的抱负是孔子一生的追求,对于这种追求的执着使得《论语》中孔子关于归隐的思想表现出了诸多的矛盾。而孔子在归隐思想上表现出的矛盾根源于人类生存处境的本质困境,揭示的是政治社会中人的个体自由与人的社会群体性的深层矛盾,体现的是作为感性个体的人与作为理性的社会群体成员的冲突。孔子对于这种困境的解决是出于一种社会群体责任的理性自觉,正是这样一种理性自觉,使得孔子在归隐思想上表现出了种种的矛盾;而孔子人格的魅力及其思想的价值也在这种矛盾中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7.
孔子治学思想是孔子认识论和教育思想的突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孔子世界观复杂矛盾的背景下,这一部分又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倾向,特别是其中的乐学观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一一解析《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治学思想,彰显其当代价值,应是建构现代治学学的一件基础性准备工作,也有助于思考认识论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九一年岁未,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洒在中原大地上,这瑞雪预兆着丰年,也给焦作市的腾飞大厦迎来暖融融的春意。河南省中学思想政治课优质课评选总结大会暨学会学术年会就是在这暖融融的春意里拉开了序幕。 12月23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幕。  相似文献   

9.
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有两位学生的身份比较特殊,一位是孔子的女婿公冶长,另一位是孔子侄女婿南宫适。公冶长,姓公冶,名长,字子长,春秋末年齐国人。《论语·公冶长》载:“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监狱)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公冶长曾蒙冤蹲过监狱,孔子没有嫌弃他.并将女儿嫁给他,足见孔子对公冶长才品的认可。《孔子家语·弟子解》说他“为人能忍耻”。说明他心胸宽广,谦和忍让。相传他通鸟语,《大成通志》载:“世传长能通鸟语。”皇侃《论语义疏》引《论释》曰:“公冶长从卫反鲁,行至二界上,闻鸟  相似文献   

10.
黄长安 《求索》2012,(1):124-126
孔子在一个"礼崩乐坏,文质分裂"时代中,想要重构礼乐的制度,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周公制礼乐降低了礼乐文化的传统巫术色彩,孔子对礼乐文化的重构,则是是从自己对社会,对人的理想追求出发,强调音乐的娱乐审美功用和社会政治功用。本文分析了孔子的音乐精神娱乐功能和社会政治功能的一些内容,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对音乐极为痴迷,但是,孔子强调音乐的娱乐功能的同时,也否认音乐并不是享乐的,而是有着个人教化作用和治理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秋生 《新东方》2006,(8):51-54
孔子是中国儒学的创始人,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这都是基于对其思想的研究得出的评价,而对其文化传播行为的影响却鲜有人研究,对他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始终没有获得肯定。一部中国文化史,可以说是一部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播史,儒学创始人孔子所确定的传播理念功不可没。本文旨在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对孔子做一些系统的研究,目的在于还原孔子在传播学上真实的历史地位。一、孔子是中国文化传播学的开山鼻祖,也是大众传播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在研究文化传播过程中,学者们未能正视孔子在传播中的地位,有的学者把传播和传播学概念相混淆,…  相似文献   

12.
一 对孔子及孔子思想总的评价 (一)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对孔学的态度 匡亚明认为孔子的历史地位应该肯定,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对这位对中国、对世界都很有影响的人物的为人和思想作出符合于历史实际的科学评价,是一件严肃的、有意义的工作。孔子的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心理素质的形成起过很大的作用,至今还铭刻在海内外炎黄子孙思想感情的深处。孔子的思想,既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熟悉的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丘(公元前五五一——公元前四九七年)曾被历代儒家尊为‘葛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在中国和全世界的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大师司马遷(公元前一四五——公元前八九年)在他的《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布衣,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论语》是孔子写的书,其实不是。孔子一辈子没有自己写过一本书。为什么叫《论语》《论语》是在孔子去世几十年之后(大约公元前400年),由他的弟子和弟子的学生根据笔记和记忆加以整理汇编而成的书。全书用语录体的形式编纂,主要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和他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也记载了孔子一些学生的言论。全书涉及到孔子创立的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与现代对话中的“修己安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秀蓉 《求索》2011,(5):101-103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使孔子的"修己安人"思想在现代有了新的落脚点,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转型汲取传统思想精髓的借用平台。本文在阐释孔子的"修己安人"思想的内涵及体系基础上,评析了孔子的"修己安人"传统管理哲学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指出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借助人性本善及人性可塑理论,赋予人力资源管理以"成就人之道德善性"的力量,从而借此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进而在传统与现代对话中,推进人与社会组织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孔子将"知"、"行"以及"知行合一"作为哲学概念界定并详实论述,开创了中国知行观的学统。孔子肯定了人的认知能力,考察了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内容以及对待知识的态度等;孔子非常重视"行",认为个体价值的实现依存于他所从事的实践活动;孔子也非常重视"知行合一",强调把内在之知转化为外在之行。当前阶段应不断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合理性因素并运用到工作仍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遥想古代,自然环境比现在好得多,古贤们却也知道如何保护环境、怜爱动物、珍惜树木及管理水源、厕所、生活垃圾,在对破坏环境行为的处理上虽然有时过于严苛,但他们的环保意识在某些方面更原生态,值得借鉴。孔子是一位杰出的环保主义者。孔子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是"仁",提倡"仁者爱人"。这一理念也体现在对待动物的态度上。《论语·述而》里有"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的记载,说孔子不拉大网  相似文献   

18.
万仞宫墙     
我们来了,孔子还在路上。旅行车驶入曲阜,迎面而来的是孔子周游列国大型雕塑,车辚辚、马萧萧,从头顶碾过去,回响在历史的天空。孔子属狗,少贫贱,自谑是丧家犬。不少人也嘲笑孔子如丧家之犬,到处游说而不被采纳,到处求官而遭拒门外。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孔子一生没有做过几天大官。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历史人物首推孔子。在现代中国,分歧最大的历史人物,也是孔子。尤其是七十年代中期,“四人帮”为了实现其窃国的阴谋,掀起了一场全盘否定孔子的所谓批孔运动,使得这个问题更趋复杂化。近两年来,我国学术界就如何全面正确评价孔子的问题,重新展开了讨论,气氛十分活跃。评价涉及史学、哲学、  相似文献   

20.
<正> 今年1月,笔者曾在本刊发表关于孔子评价问题的答问录《论孔于思想是属于整个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以下简称《论孔子》)。此文要点曾由上海《社会科学报》于1989.11.16.一版头条报道。近来我读到复旦大学蔡尚思教授的《我爱孔子,我尤爱真理》(《文汇报》1990.3.13.)也是用的答问录的形式。但其基本观点则与拙见截然相反。我在《论孔子》中已指出:“今后总还有一些同志坚持他们贬孔的看法,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