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农村文化大院为切入点,通过对农民自办文化现象的分析和描述,得出了农村青年群体正处于一种文化危机状态的结论.在对其成因加以分析的同时,也提出了应对青年群体文化危机的对策,以期引起全社会对农村青年这个群体予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论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连志 《长白学刊》2009,(4):147-150
对于进城农民而言,两种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是阻碍其真正融入城市的深层原因。进城农民实现职业与身份的转换是农民城市化的重要步骤,但要真正完成市民化过程,还需要实现对城市文化的文化适应。文化适应是个体或群体进入扣融入异文化环境的必经步骤。进城农民在实现地域、职业、身份等的变换之后,必须实现对城市文化的文化适应,这是进城农民真正实现市民化的最后的和关键的步骤。  相似文献   

3.
农业经营体制改革降低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村社会文化建设需要实现农民再组织化。采用推演和实证方法研究发现,农民组织化与农村社会文化建设存在互动关联关系。但农户承包经营解体了农村最基层组织,村民自治性组织功能扭曲,社区服务组织覆盖率低,群众性社会组织培育缓慢,农村留守群体中缺乏社会文化带头人。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约束农村社会文化建设,为此应以各类合作经济为纽带促进农民生产活动组织化,以群团组织职能延伸推进农民社会活动组织化,以各类社区组织发展带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并实施农村新型组织带头人培育工程。  相似文献   

4.
《今日浙江》2008,(1):64-64,F0003
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近年来,金华市婺城区通过树立项目化建设和管理的理念,将各类文经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求乐、求健和基本需求和求知、求富的现实需求,开展了以“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成立了8支农民文化引导团。  相似文献   

5.
杨慧芬 《人民论坛》2010,(8):194-195
人文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搞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充实文化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挖掘和提高乡土文化的竞争力,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人文精神素质。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的发展孕育了“数字劳动”这一新型的劳动形式和内容,乡村青年群体已经构成现阶段中国数字劳动的主力军。本研究尝试跳脱“剥削”框架,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以浙江省L村的青年群体为研究个案,在分析乡村青年数字劳动的组织与内容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乡村青年数字劳动中的社会认同建构与乡村文化空间重塑展开讨论。研究发现:(1)个人社会资本增值构成数字劳动中乡村青年社会认同的底层逻辑,数字劳动使得乡村青年在职业向度实现由“农民”向“新农人”的个体认同转变,并通过乡村可见性的提升带来群体情感链接的强化,进而促进群体认同;(2)乡村青年数字劳动对乡村文化空间的塑造,对外表现为通过回归“真实”表达实现对城市话语体系下作为“景观”的乡村文化抵抗,对内表现为在数字劳动实践中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和以多维在场的方式促进乡村交往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7.
杨峻 《传承》2008,(2):68-69
农村文化是以农民为主体,在农村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某种群体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核心是体现农民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建立农民可欲的本体价值观,为农民提供一种市场经济能力以外的,以农民为主体、适应农民现状的文化空间,从而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构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自1996年开展以来,在繁荣农村文化、服务农民群众、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10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很大成绩,总结这些年来文化部门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孟芳 《理论月刊》2010,(4):164-16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群体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群体,农民的幸福快乐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进程。总之,农民的幸福快乐需要农村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农民个人、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0.
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是以农民为主体,在农村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某种群体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核心是体现农民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建立农民可欲的本体价值观,为农民提供一种市场经济能力以外的,以农民为主体、适应农民现状的文化空间,从而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构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农村文化发展究竞应坚持何种路径?怎样形成氛围且持久不衰?坚持多年的“三下乡”活动对于营造农村文化氛围.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城乡沟通.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但多年的实践证明,新时期的农村文化建设,关键要靠农民自己,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先进文化的享受者和建设者。有了内在的驱动,农村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给农村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相似文献   

12.
苏红 《求索》2007,(3):59-60
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加强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对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维护农村社会安定和谐具有重要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阵地、活动、人才、制度是落实文化惠民的关键要素。我们推进“四大工程”建设,就是要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共享农村文化发展成果,保障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4.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段时期以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比较突出。从孝感的实际出发,我们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内容,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注重发挥农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文化真正融入到农民生活之中,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15.
《政策》2008,(10):61-61
张兴军、桂娟在2008年5月5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指出.作为我国人口占多数的群体,农民能否养成阅读习惯,既关系到新型农民的培养和新农村建设进程.更事关整体国民素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农民的阅读就谈不上全民阅读。我国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读书的传统,形成了丰富的耕读文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农民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程正稳 《政策》2009,(6):57-58
近年来.阳新县针对农民群众有“三盼”(盼文化下乡、盼体育活动、盼乡风良好)和农村基层干部有“三想”(想文化活动有场地、想文化事业有经费、想文艺演出有团队)的实际情况,着力推进文化资源公共化、文化团体多元化、文化活动大众化、艺术生产特色化、管理队伍专业化,有力地促进了阳新农村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有农村经验的人都知道,农村社区缺少尊重农民本体价值的公共文化活动,农民无法在乡村社区生活中获得相应的意义、乐趣和安定感。因此,新农村建设应重视以农村社区为本位、农民为本体的文化建设,既满足农民对生活意义追寻的文化需求,又创造与时俱进的新农村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06,(4):15-15
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9.
由兴波 《长白学刊》2012,(3):147-151
在吉林省农村发展中,农民自办的文化大院对于改善农村精神风貌、提升农民文化生活品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应把"长吉图地方特色文化带"内的文化大院建设进行整合,培育和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精神,把地方特色文化的发掘与发展放到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并作为内在核心动力之一。在文化大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挖掘自身潜力,注重品牌效应;各县域应充分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积极带动相关产业;同时注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20.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去年以来,鄂州市结合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在创新投入机制、构建服务体系和探索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