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加强基层党建 促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农”问题是最大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从而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带着这些问题,我和市里有关部门的同志,对北京郊区农村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改造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
莫光辉  祝慧 《中国发展》2009,9(3):31-36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度转型进程,当前中国农村组织结构与农民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该文基于社会学的理论维度,以北部湾经济区农民组织化为例,着力从组织功能视角深入探讨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组织化的发展空间问题,以期更好地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论非政府组织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健智 《前沿》2006,(12):210-212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村的民间自治组织数量太少、发育不成熟。因此,本文认为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培育农村非政府组织,促进农村社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水平和自治能力,逐步实现村民自治。以农村社区建设与非政府组织的内在联系为逻辑起点,文中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中繁荣农村社区经济、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以及营造和谐农村社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蒋永甫  何智勇  甘凤 《桂海论丛》2013,29(5):105-110
近十年来,农民组织化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和学术研究的热点。梳理相关文献,研究主要涉及了农民组织化的必要性、农民组织化的动力机制、农民组织化的载体、农民组织化发展模式及农民组织化发展困境等内容。但在农民组织形式创新、组织绩效、组织文化、农民主体地位等方面仍很薄弱,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曲延春 《理论月刊》2012,(1):176-178
农民组织化不仅是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保护农民利益的有效途径,而且能够直接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降低供给成本。当前,我国农民组织化水平总体比较低,社会环境制约着农民组织的发展,农民组织规范性较差,农民自身因素也影响着组织化的水平。为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为目标,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应大力发展农民组织,改善制度环境,健全法律法规,提高农民政治素质及其对农民组织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6.
合作经济组织是现阶段农村工作制度变革和组织创新的重要体现,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民有效的进入市场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已经显现出积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的难点是如何使农民增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积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推动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心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对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区及其服务体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农村综合改革的紧迫性彰显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需要农村社区服务体制的变革。要扩大农村社区居民的受益面,培育社区组织发展能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此推动农村社区服务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区及其服务体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农村综合改革的紧迫性彰显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需要农村社区服务体制的变革。要扩大农村社区居民的受益面,培育社区组织发展能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此推动农村社区服务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数字     
正10个民政部近日印发了《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初见成效,实现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5个社区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0.
徐顽强  王文彬 《长白学刊》2021,(2):109-115,F0002
以农民主体地位为观察点、农民主体自觉为观测指标,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轨迹,可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较多经验借鉴。广大农民不仅是农村建设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实际受益者,而且还是评判农村发展成效的重要"裁判员"。四十年来的农村发展成绩正在于有效激发了我国农民的主体自觉,既包括集聚认同自觉培育集体精神,强化参与自觉提供动力源泉,还包括夯实行动自觉开展协同合作。但进入新世纪后,农民主体自觉日渐缺位导致了农村发展的失衡失调难题,突出表现为因农民关注下降引发发展信心锐减、农民过度外流导致劳力不足和治理疲软致使组织工作孱弱。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重塑农民主体自觉。一方面,积极强化乡村振兴认同,集聚发展目光,并努力吸引部分农民返乡建设,积攒发展动力;另一方面,理应构建振兴乡村文化体系,营造发展生态,并适时推进农民再组织化工作,强化农村发展中的农民主体协同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伯承 《前沿》2006,(12):197-199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是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它对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建立健全这种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对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积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浙江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给农业政策性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我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其总体目标是:通过推动产业新发展、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构建新体制,把农业建设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能致富农民和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把村庄建设成为让农民能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农民培育成为能适应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形成城市和农村互补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已摆上政府重要日程。构建和完善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将是今后一项重要的任务,这有赖于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面小康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发展的平台,建构模式主要有“内源式”和“外推式”两种,具体社区类型分为:城中村社区、城郊村社区、集镇社区、中心村社区和移民社区、撤村改居型社区六种。在社区组织重构、社区文化融合、农民社区主体作用强化的基础上,新型农村社区必将会提供切实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小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乡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乡村社区组织发生了急剧的组织变迁。从河南省南街村、山东章丘向高村和甘肃榆中方家泉三村社区组织的发展来看,进入90年代,乡村社区的组织演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趋向。其一,从"外体"到"集体":农民和农村社区再组织化。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地处我国中部、东部和西部不同地带的南街、向高和方家泉三村同其他村一样,也经历了人民公社组织体系的解体及农民社区组织分散化的过程。在席卷全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中,方家泉村"被分得干干净净";南街村领导干部虽然…  相似文献   

15.
走近委员     
正丘仲辉,省政协常委,爱德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爱德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省基督教协会会长,兼任省老区开发促进会顾问和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等职。1992年加入爱德基金会工作。在全国基金会中,爱德率先在农村社区开展参与式农村综合发展与扶贫;率先以城市社区为核心,协助开展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率先创办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并开展社区基金会培育项目;率先创办  相似文献   

16.
杨松 《中国民政》2011,(2):49-49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虽然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但要促使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均衡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四个到位"。 (一)组织领导到位,打牢农村社区建设组织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把农村社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配合、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空巢村形成的机理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世兵  彭蝶飞 《求索》2014,(1):131-134
空巢村制约了现代农村的发展。文章以理论与现实、传统与历史、机理与机制论证了空巢村何以形成和带来的问题;从政府要担当、社会要合力献策、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出台空巢村移民规制、强化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建立农村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提出了治理空巢村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文化礼堂与农村社区治理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指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建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离不开农村文化的支撑。浙江文化礼堂在农村社区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一,以国家意识形态供给构筑社会核心价值功能;第二,以文化认同方式构筑社区文化秩序功能;第三,以地方性知识涵养社区信任关系。在提升农村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需要整合传统的乡村文化、赋予现代公民社会主义文化、发挥"文化自信"的根底作用。以文化礼堂为载体和平台的农村文化建设,对规范农村文化秩序、打造农民精神家园、提供农民参与的公共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非政府组织与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散化和非组织化是当前中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对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而言,最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具体而真实地代表农民的实际利益,能够把分散的农民、农户组织起来与政府处于一个比较对等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化解市场风险.发展非政府组织,推动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必须要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推进村民自治进程,形成农业利益集团,从而创设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社会环境、政治前提、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区文化是"人化"与"化人"的统一,由此规定着社区居民、政府、农村文化精英三个建构主体之间是一种彼此尊重、相互协调,以平等方式交往、以协商方式沟通的关系。只有改变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实践中客观存在的重政府意志、轻农民需求的做法,尊重农民在社区文化建构中的主体地位,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建构历史与当代的文化载体,才能扎实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