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抚顺市残联在“辽宁省促进残疾人万人就业万人培训行动”中,广辟就业渠道,创新培训模式,扎实有效地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仅2009年上半年,安置残疾人就业62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6个,投入资金5577元,扶持残疾人个体创业带头人52人,培训各类残疾学员1045人。  相似文献   

2.
残疾人就业现状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及人口监测结果,广东省残疾人总数为539.9万人,其中就业年龄段人口有173.45万人,在业的为79.72万人,占45.96%,在业的残疾人多以农、林、牧、渔、水利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含量不高,收入相对较低,这部分残疾人约占就业残疾人总数的68.41%。数据显示,同时期全国城镇残疾人平均就业率为38.72%,广东省城镇就业年龄段非残疾人的就业率为70.55%。广东省残疾人就业存在总量不足、层次低及稳定性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安康市24万残疾人中,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9万余名,实现就业8.3万人,其中城镇1.3万名、农村残疾人7万名。尽管超过九成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都获得就业,但是残疾人就业过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精神,落实第二十五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要求,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促进残疾人就业,实现年度新就业城镇残疾人20万人的目标,目前,中国残联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年”活动的通知》(下简称“通知”),耍求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5.
重要更正     
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人口456.31万人,残疾人27.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96%。近年来,扬州市残联坚持寻求残疾人就业模式,成绩明显。全市每年残疾人培训1800名、就业1600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92%。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王新宪考察扬州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后,赞扬"扬州市残疾人就业工作能结合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8年至今,武汉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创业培训近3000人,培训后就业率达85%,创业成功率达60%,于多年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残疾人就业培训的"武汉模式"。一体化服务的无缝对接模式强化残疾人职业培训训前、训后及上岗后一体化服务,实现培训就业无缝对接,是促进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的前提和基础。武汉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市场调研、专项培训、推荐就业、跟踪服务"四位一体的残疾人培训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陈平 《今日浙江》2009,(12):52-52
今年,省残联开展了一系列就业服务活动,通过设立1500万元的残疾人就业创业专项资金,联系万家企业搭建就业招聘平台,扶持百户残疾人农业基地的“万千百”工程,搭建网络淘宝创业新平台等,为残疾人捉供特别扶助,帮助我省的残疾人圆创业就业梦。  相似文献   

8.
论健全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下,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残疾人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有劳动要求的残疾人获得劳动岗位,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活动。我国有六千万残疾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涉及到五分之一的家庭和两亿多人口,处于就业年龄段、有劳动就业能力的残疾人为2400万,其中城镇426万,农村1974万。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就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实现小康社会残疾人充分就业的目标,必须认真总结我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新鲜经验,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残疾人劳动保障型就业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残疾人》2013,(2):6-6
想改善生活,还是保住低保待遇?目前,广州残疾人正面临这一选择难题。去年,民盟广州市委员会调研广州残疾人生存状况,发现适龄就业的21.9万残疾人中,只有约2.4万人有工作,这除了为残疾人提供的就业岗位匮乏外,部分原因是残疾人一旦有了工作后,可能会丢掉“吃低保”待遇。  相似文献   

10.
就业,对残疾人来说是安身立命的依靠,是走向社会的充分体现,是残疾人发掘个人特长、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为了给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做好服务,黄石市残疾人就业中心注意克服“六个难点”,努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利,帮助残疾人实现人生价值,安徽省马鞍山市残联连续实施了5年1000元资金扶持残疾人就业。近两年,为了提高帮扶效果,马鞍山市残联对有好的就业创业项目的帮扶对象实施重点扶持,每人无偿提供5000元帮扶资金。两年来计扶持近800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其中,30名得到了重点扶持,累计发放扶持资金约160万元,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方式,党和政府一直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保障促进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就业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目前就业竞争非常激烈,残疾人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尤其是已就业残疾人稳定就业率低下.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西安市有残疾人57.8万余,占全市总人口的7.1%,残疾人的就业状况非常困难。西安市残联理事会始终将残疾人就业工作作为残疾人事业的重点工作,加强领导,常抓不懈。为了推动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2000年以前,西安采取的办法是确定目标与责任,集中人力,划分区域,工作到人,逐家逐户上门年审、上门征收。这一工作方式劳动强度大,但是工作效率低,进展缓慢,往往是事倍功半。尽管残联工作很努力,但残疾人就业困难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4.
徐建 《中国残疾人》2008,(11):30-31
高学历残疾人就业形势及价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高等院校残疾大学生人数也逐年上升。例如有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高校共录取湖北籍残疾考生334人,比2002年增长近150%。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全国残疾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残疾人为9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残疾人为406万人。  相似文献   

15.
为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是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作者依托长江新里程计划“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对全国23个地市的655家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典型用人企业,就安置残疾人状况、安置残疾人面临的困难和服务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并在详细深入了解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的落实情况,已就业残疾人的行业、岗位等分布情况,残疾人就业的地区差异等的基础上,从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角度对进一步推进企业残疾人用工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与健全人相比文化水平较低、就业技能不高,残疾人就业面临诸多困难,开发公益性岗位无疑是保障残疾人就业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所谓公益性岗位,指政府出资扶持或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和服务类岗位。对于残疾人来说,公益性岗位就业避免了直接生活救助形成的依赖性,有助于增强自强自立的意识,提高就业能力和社会归属感。《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城镇残疾人就业人数为440.5万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就业49722人。  相似文献   

17.
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等,是经过长期探索和发展而形成的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渠道。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就业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就业类型的不断丰富,各种非正规就业正日益成为残疾人就业新的增长点。我国残疾人就业呈现出多种形式并存、多种渠道并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残疾人民生之本,维护好残疾人的就业权利是残疾人维权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社保、退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政策成为某些单位谋利的工具,残疾人就业权益的实现和保护因此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19.
3月29日,由北京市残联就业中心与北京圣雅诗进出口公司共同推出的居家刺绣就业项目在平谷区启动。项目旨在帮扶上肢无重度损伤及听力语言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依托吴晓英所办的个体户为试点,以居家刺绣为主要项目,通过对残疾人入户免费培训,可带动数十人实现居家就业。  相似文献   

20.
曾玉兰 《世纪行》2010,(4):45-45
<正>全省有各类残疾人379.4万,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为6.64%,其中城镇残疾人106.2万,农村残疾人273.2万。残疾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5—59岁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且需要就业的残疾人口数量为140.5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7%,已经就业的有106.64万人,其中城镇残疾人23.8万,残疾人口就业率为57.23%,比健全人口就业率低30个百分点,全省现有33.86万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需要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