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时,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江泽民同志曾提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课题,并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对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拓展。一、深刻认识小康社会的科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向全党同志提出“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课题,并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对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拓展。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重要奋斗目标."三个代表"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和保证,它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把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基础上,突出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 ,站在时代的高度 ,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了深刻论述 ,实现了理论上的重大创新 :讲话将人的全面发展提到了科学的高度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讲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作了全面论述和深刻揭示。讲话指出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正解途径。  相似文献   

5.
赵建平 《理论月刊》2005,1(3):44-46
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构想与社会主义的现实差异,既有理论的抽象与具体实践的简单化的矛盾性,又有社会发展实际进程的变化所形成的复杂性,因而不能一概而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和发展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认识作了深入的阐述;江泽民重新规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进一步丰富和升华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6.
斯鑫良 《今日浙江》2003,(18):30-3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强调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胡锦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鲜明地提出: “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的 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全面揭示了人的本质。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全面发展是…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 2 0 0 1年 7月 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中 ,向全党提出了“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并指出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一论断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学说的准确阐释 ,是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提出的重要思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对我国进一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对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院校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与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总结和重大的理论创新,深化了人们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以人为本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作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等院校,更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新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更加凸显出来。江泽民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在科技革命的推进、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的时代背景下,审时度势,适时地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波浪式”前进。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江泽民牢牢把握时代特征,提出“跨越式”发展。“波浪式”前进与“跨越式”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香格里拉"保护与发展的探索及行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齐扎拉 《思想战线》2001,27(1):70-72
"香格里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地.保护与发展她,是迪庆各族人民的自觉选择.在保持"香格里拉"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同时,如何获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其次要实施旅游产业发展工程,加快开发各种旅游商品;第三要实施文明行为工程,强化现代法律法规意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结构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十年来,城市的人文地理环境的变化更是巨大。应该说,城市发展没有特定模式和完全一致的轨迹,而且城市发展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地域特点,其未解的问题和新产生的矛盾也不尽相同。然而,总结成功经验、大胆地摸索、探讨、求知是我们需要努力做到的,这应是我们的共识。本期围绕城市发展这一主题,邀请京沪两地的知名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出发,各抒己见,意在与广大的读者共同探讨之。——主持人:沈佩萍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今理论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对这个话题谈得很多,却理解得很少。因此,完全有必要对这个问题的理论内涵和实质做一番先行的、深入的考察,然后才能对它做出合理的、有效的说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写下了一句名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diefreieEntwicklungeinesjedendieBedingungfuerdiefreieEntwicklungallerist)在这里,jeden和aller分别以省略的方式表示“每个人”和“一切人”。…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GDP"核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可持续发展与绿色GDP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数据信息系统予以支持,传统的经济核算及其GDP指标对描述和评价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克服的缺陷,在不同层次上开发和实践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及其绿色GDP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和合思想资源,体现了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殊价值和精髓,也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完善、最富生命力的表现形式.和合文化是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思维渊源,和平发展战略是传统和合文化的当代选择.传统和合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以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终极意义,这也是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7.
"女权主义"发展是各种文化碰撞和融合的结果,也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结果.与此相似的是,第三世界国家文化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碰撞和冲击.本文旨在从对"女权主义"的反思中汲取可借鉴之处,以期为摆脱西方"文化霸权"提供可选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宪政的影响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西方国家的范围,在非西方民族国家扎根发芽,理论界也出现了一些对美国宪政推崇备至的赞美。这都使得许多人对于美国宪法的道德性大加赞扬,认为美国的宪政发展就是追求“自由、平的”的历程,而忽视了这种“道德表层”下所掩盖的美国宪政发展的真正动力。笔者通过对美国宪政发展历程中的具体事件如:独立战争、费城立宪、南北战争、南方重建的分析,说明美国宪政的每一步发展的真正的推动力量并非道德目标而是利益集团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为主题,综述了盘锦市实地调研工作情况,分析了盘锦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断提升创新意识,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突破经济重点,促进全面转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发展质量;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强生态补偿的财政支持等四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虽然马克思继承的是“费尔巴哈派”的人本主义,但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局限性、主观性和不彻底性,建立了辩论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