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创造》2006,(6)
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中有5亿在农村、资源环境容量有限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是探索解决好农民带资进城,和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问题.显然,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城镇化的发展阶段,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 ,我国城镇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改革开放 2 0年来 ,邓州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双阳工程”的机遇 ,积极实施城镇带动战略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镇人口由1 9 88年邓州撤县建市时的 9.0 6万人膨胀到目前的32 .85万人 ,城镇化水平由 6.7%提高到 2 2 .4%。一、城镇化是内陆欠发达地区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的现代化 ,必须首先实现广大农村特别是内陆欠发达地区农村的现代化。目前 ,中国有 9亿人口生活在农村 ,如此规模的农村人口大部分转移到大中城市 ,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 ,中国的城市化必须…  相似文献   

3.
孙西克 《政策》2003,(12):26-28
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走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道路,是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既定方针。现在,大家对要不要发展民营经济已没有异议,但对什么是民营经济以及怎样借鉴外省市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却众说不一。笔者试对民营经济的概念和发展模式作一缕析,窃盼对深化民营经济的认识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莫兆钦 《桂海论丛》2005,21(1):85-87
要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农村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非常重要.在实践中,要促进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并为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必须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不断提高农村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必须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农民和民营企业家队伍.  相似文献   

5.
一、给定材料 1.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村人口多、农业效益低、农村底子薄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要长期面对的三大基本问题。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由于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即使未来城镇化率达到60%,也仍有五六亿农村人口。因此,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的良性互动是发展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汪涛 《小康》2013,(3):21
加速城镇化,更重要的是要加速让那些已经转移出农业的人口更多融入城市的生活,使得他们有更多公共服务的覆盖,有更多社会保障,使得他们可以消费,可以放心地安居,而不是加速把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让城市变大。现在大家都在提城镇化是未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政府也提出了要加快城镇化发展。但我想说,城镇化是将来发展新动力,那过去20多年都做什么去了?以前北京三环外就是农村,现在都已经到六环了,城镇化不是一直发展得非常快吗?政府讲的加速到底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城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充分发挥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联动效应,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2012年,虽然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下,复苏缓慢,但我国民营经济展现出了生机活力,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发展方针,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指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展望未来,从国际看,经济低迷加快了全球产业调整和转移,是民营经济积极稳妥“走出去”的大好时机;从国内看,民营经济要加快转型升级既有压力也有动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促进实现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9.
对四例安徽农村青年的城镇化进行后续性思考,将农村青年的城镇化分为主动城镇化和被动城镇化两种类型,提出农村青年城镇化具有对其他农村青年起到示范效应、提高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体现农村青年社会行动的理性化等积极意义,并通过分析农村青年的城镇适应与发展困境,提出增强农村青年城镇发展可持续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红梅 《人民论坛》2014,(2):105-107
使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共同发展,逐步完善农村社区的功能,充分保障农村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是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农村“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因此,通过法治路径进行农村社区治理是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宋惠芳 《桂海论丛》2006,22(2):43-45
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乡镇政权在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都曾做出巨大的贡献。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税费改革的逐步推行、公共产品的市场化趋向、新的管理理念的冲击,乡镇政府已有的职能出现了不适应的状态。对其职能进行科学定位是其解脱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对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融资难的问题始终是严重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破解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健全非公有制企业政策法规体系、创新贵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贵州中小企业上市、发展完善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积极发展民间融资等方式,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3.
黄启学 《桂海论丛》2007,23(2):71-74
广西选择和实施“工业兴边”战略.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抓好电力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非公经济.进一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对接“M”型区域经济.促进“工业兴桂”。  相似文献   

14.
China has achieved almost double‐digit annual economic growth since Deng Xiaoping launched market‐oriented economic reforms and open policies in 1978. Nevertheless,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lagged behind.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disparities betwee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l trends in China,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Guangdong Province. Having benefited by the open and reform policies since 1979, Guangdong Province has experienced rapid economic growth, especially i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When compared with the spectacular development in its economy, social advancement in Guangdong has, however, appeared to remain far behind.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the province, especially the peasants in rural areas, and those who serve as contracted workers in factories, construction sites, or for the private sector in cities, are not protected by any systematic form of social securit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malpractice of local governments is the major factor leading to these divergent processe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郊区城市化就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在越过了聚集发展阶段后,出现的分散发展状态,在这一阶段大城市开始对更广大的腹地产生辐射作用,郊区和更广泛的农村地区进入城市化阶段。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城市集中发展阶段后都经历过郊区城市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化率达到较高水平,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郊区化模式表明,交通条件、工业化进程、郊区的基础设施以及规划政策等是城市化进程后期阶段郊区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中国郊区化的驱动因素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进入了郊区城市化阶段,自此郊区小城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在郊区城市化进程中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协调好各种因素发挥聚合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问题,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引导村庄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该文通过对中山市南朗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剖析,认为村集体经济存在依附性过高、增长乏力、经济能人“断代”以及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为此该文提出在城乡统筹新型城市化的背景下,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要因地制宜,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差异化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城市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市场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灵魂,农业产业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一条捷径,信息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力杠杆。“乡镇企业 小城镇”模式极大地推进了县域的工业化城市化,但其“分散性、不规模”倾向与现代工业和城市发展的“集中化、规模化”趋势是不相一致的,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又间接地发展和固化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以县城为中心发展重点小城镇”是新时期县域经济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选择。这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城镇注重发展实业,努力建设“农民城市”,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并把软环境建设放在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18.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一支富有活力和希望的生力军,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仲裁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制度,对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仲裁制度仍存在些许缺陷和不足,需尽快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贵州省非公经济人士在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贡献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要以加强对非公经济人士开展统战工作的必要性为出发点,针对目前贵州省对非公经济人士开展统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对非公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非公经济领域的党建工作和规范非公经济人士的政治参与等方面加强贵州省非公经济人士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