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基本案情李某,男,中共党员,某国有商业银行A省分行(下称A省分行)行长。张某,男,群众,A省某房地产开发企业董事长。王某,男,中共党员,A省某信托公司(下称A省信托公司,国有参股企业)董事长,系A省国资委备案管理的干部。2007年,李某经人介绍与张某相识。2009年6月,张某公司开发的房地产项目面临资金困难。后张某请李某帮忙解决资金问题,李某考虑到通  相似文献   

2.
[案情]张某从事煤炭经营,为一般纳税人。2009年10月份因货源不足,张某找到李某,让李某为其寻找货源,并约定按每吨5%给其提成。李某提出自己所找的一些小型煤矿无法开具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是可以通过关系找A公司(从事煤炭经营,为一般纳税人)代开,A公司收取11%的费用,为防止税务机关检查,具体账目也从A公司走账,张某表示同意,于是在与A公司没有真实货物交易的情况下,根据张某与李某间的货物交易情况张某接受了A公司开具的增值税发票22张,票面金额2560350元,税款为372016.76元,  相似文献   

3.
1989年11月9日,张某与某乡人民政府签订了一份租赁承包合同。主要内容是:一、乡政府将其所属的清水笋加工厂(系经注册登记、独立核算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价值约45万元的厂房设备提供给张某使用,经营期限为1989年12月至1994年12月,经营期间的法定代表人是张某;二、张某每年付给乡政府厂房设备折旧费5万元,经营成本及税费由张某自行承  相似文献   

4.
一、案情简介1994年 1月 ,犯罪嫌疑人张某在A省B市开了一家美容美发店 ,在经营过程中和B市公安局刑警队长李某交往密切 ,李某多次为张某经营过程出面协调各种关系。犯罪嫌疑人王某与张某自幼在一起读书 ,俩人称兄道弟。 1994年 8月 8日晚上 ,张某从李某 (涉嫌徇私枉法罪被立案侦查 )口中得知王某因涉嫌贩卖人口罪被C市公安局抓获 ,张某遂将此情况告诉王某的家人 ,王某的家人请张某帮忙把王某保出来 ,张某积极活动 ,疏通关系 ,1995年 8月下旬 ,张某携带王某家人给的 180 0 0元随同B市公安局办案人员赴C市 ,以调查取证为由 ,想借助B市公安…  相似文献   

5.
【案情】 某县在推行工业企业改革的过程中,通过招标,决定将该县国有兴兴酒厂(以下简称酒厂)租赁给私营业主张某经营,该企业主管机关县经济贸易委员会与张某签订了租赁合同。但张某在承租期间,违反合同规定擅自变卖该厂机械设备,得款五万余元,采取收人不人帐方式,私吞该款。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社会》2007,(6):43-43
问:张某是一家经营货物销售公司的经理。2007年1月,A厂因大量产品积压,对外发布了降价销售广告。张某公司获悉后.立即与A厂签订了一份认购合同,约定由张某公司认购10万元指定产品,并当场交付10万元认购金.5天后提货。后由于别人开价高于张某公司,A厂便将张某公司已认购的产品全部卖给了别人。由于协商未果,张某的公司遂诉请法院要求A厂双倍返还认购金。请问:认购金可以双倍返还吗?  相似文献   

7.
关系合同理念下公司僵局诉讼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案例提示案例一:原告张某和被告李某2001年11月订立合作协议共同收购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工商注册登记中张某和李某双方各占50%股权,张某担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和财务经理,李某担任总经理,公司注册登记资料中未设监事。但其中收购的费用实际均由张某承担(对此,张某有充分的证据)。公司经营1年后,被告李某以方便公司经营为由要求原告张某将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转由其担任,在张某同意后,双方办理了工商变更手续。不久以后,李某就免除了张某所担任的财务经理职务,并拒绝张某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张某拒绝交出财务章,原被告双方处于僵持之中。2003年3月原告起诉到法院请求:1.解除合作协议;2.追索被告李某应承担的收购  相似文献   

8.
张某与邓某系某县农民又是同学关系,2004年6月的一天,邓某找到张某,双方口头约定,将邓某所有的倒房拆除的工程承包给张某,由张某负责召集其他人干活,干活时自带工具。张某对自己召集来的民工承诺,干活人员每人每天工资35元,并由张某负责发放施工人员工资。2004年6月25日上午,张某与案外人李某、王某等人为邓某拆倒房,在施工人员将倒房南墙推倒时,西边墙也随之倒塌,将张某等人砸在底下,当即被人救出,后被送到医院抢救治疗,经抢救无效死亡,开支医药费7684.78元。张某妻子、父母及子女等五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邓某赔偿各项经济损失240015.63元。并承担诉讼费用。  相似文献   

9.
文中 《中国公证》2004,(3):36-36
[案例] 台湾地区居民张某,原籍河南,1949年赴台,1994年11月在台死亡,生前没有结婚也无子女,父母均亡.死后留有遗产500多万新台币存款和房屋一套.张某哥哥张A现居台湾,弟弟张B现居河南.张A及其家人因没有住房而住在张某家中.张某死后,在台湾的张A来信告诉张B,张某生前留有遗嘱将所有财产都留给了自己.但张B多次向张A索要遗嘱张A都没有提供.张B认为其哥哥张某可能根本没有立遗嘱,因此,准备在河南省公证处办理证明其为张某弟弟的亲属关系公证书发往台湾,用于继承张某的遗产.  相似文献   

10.
案例一(案情简介):张某于1998年1月1日与某市A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签订商品房预售契约,约定:房价70万元人民币,A公司应于1998年5月1日前将房产交付张某使用,房产交付使用前需有关部门验收合格;迟交楼一天,则按房价总额的1‰支付违约金。后A公司于1998年4月27日将房产交付张某,因未能提供相关验收文件,张某以  相似文献   

11.
在2020年春节前后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为我国的OTA行业按下了暂停键。2020年1月24日,我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紧急通知》称,"即日起,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暂停带来的不只是暂无营收,还有集中爆发的消费者退改需求和随时间不断累积的员工及房租成本。  相似文献   

12.
王立武  王雷 《政府法制》2009,(12):23-23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于今年4月正式接管了历史文化名村屏山村的旅游经营,标志着在该村经营了8年的浙商企业黄山市屏山旅游开发公司撤出屏山村。  相似文献   

13.
申请人A公司(台资企业)以B公司(国资控股企业)为被申请人,向某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决B公司参加联营的出资未经验资构成违约,向A公司支付违约金人民币90万元。  相似文献   

14.
杨国平 《行政与法》2014,(10):86-90
公司是旅游景区市场化经营的有效组织形式.旅游景区的开发经营涉及众多利益主体,旅游景区经营公司比一般公司肩负着更复杂广泛的社会责任.创新旅游景区经营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强化景区经营公司社会责任、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矛盾的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案情2010年10月3日晚,张某(系未满16周岁)伙同李某(系未满16周岁)翻窗进入重庆某大学学生宿舍,盗走该宿舍内笔记本电脑两台。第二天,张某和李某将盗来的这两台笔记本电脑拿到王某开设的废旧回收经营店变卖。变卖时,张某明确告知王某是自己和李某盗窃来的笔记本电脑,后王某以总价1500元收购了这两台笔记本电脑。案发后,张某、李某、王某对上述事实供  相似文献   

16.
熊惊峰 《中国监察》2012,(21):51-52
主要案情王某,中共党员,A省B局副局长。刘某,中共党员,A省B局局长。2006年年初,某投资公司董事长张某经人介绍与王某相识。2009年3月,张某计划在A省开办一个工厂,需A省B局审批。为此,张某请王某提供帮助,王某表示同意,并让张某向B局提出申请。后王某多次向B局有关部门过问张某公司的审批情况。2009年5月,王某指使张某捏造刘某受贿问题并实名向A省纪委举报。  相似文献   

17.
顾媛媛 《人民调解》2018,(12):38-40
纠纷背景1998年,北京市平谷区马坊镇A村村民赵某与村委会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承包村里136亩土地,期限30年。因前几年种植粮食不挣钱,加上承包的土地靠近B村,灌溉用水不方便,赵某便放弃了种植土地。村委会为了不让土地荒芜.将土地再次发包给了B村村民张某,双方没有履行任何承包土地手续,张某已种了四年。  相似文献   

18.
邮轮旅游在中国作为新兴产业,由于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在实践中容易引发各类民事纠纷.针对常见的疑难问题,以调研走访为基础,分析邮轮旅游中所涉及的三类民事法律关系,认为邮轮公司与旅客之间存在海上旅游合同关系,旅行社与邮轮公司之间就船票销售存在委托代理合同关系,旅行社还就自身提供的旅游服务同旅客之间存在旅游合同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邮轮旅游的司法管辖、法律适用等实践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就相关纠纷的预防与解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1 基本案情 2008年4月11日,张某(系未满16周岁)到某中学门口盗窃电动自行车一辆,当天晚上,张某将盗窃的自行车骑往李某开设的废旧回收经营店.张某明确告知李某是自己盗窃来的自行车后,李某以总价300元收购了自行车.后经鉴定,该辆自行车价值1618元.  相似文献   

20.
基本案情刘某,中共党员,某市城区某派出所民警。2003年12月,刘某的朋友张某(刘某所在派出所辖区内某宾馆承包人)因经营资金周转困难,向刘某借款20000元,月息100‰,利息按月支付,至2004年5月张某还清本息。2004年6月,张某又向刘某借款20000元,月息50‰,至2004年8月还清本息。刘某两次借款给张某共计获得高额利息13000元。①2005年1月15日,群众向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举报张某经营的宾馆从事色情活动,“110”指挥中心指令刘某所在派出所出警查处,刘某从本所其他民警处得知该警情后,当即给张某打电话通风报信,致使警情泄露。分歧意见纪检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