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舒凌鸿 《思想战线》2012,38(5):97-100
"五四"时期女性代表作家冰心、庐隐、凌叔华的小说作品,在修辞叙事伦理的四个伦理位置动态互动中,呈现出不同的伦理维度:在"内容伦理"层次,女性作者认同其他男性作者反抗"父权制"和封建礼教的伦理观;而在文本"讲述伦理"的两个层次,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则呈现了"贴切"、"伪装贴近"、"独立"等等不同的伦理距离;在"读者伦理"与以上伦理关系在文本形式上,呈现了女性作者伦理、社会伦理与读者伦理从认同、交锋到彼此独立的不同互动。  相似文献   

2.
世界建构元素和功能推进命题是文本世界建构的两个组成部分。文学叙事语篇的叙事人称和叙述视角会影响读者文本世界的建构。在第三人称叙事中,由于叙述者不在小说的虚构世界中,读者直接走进小说故事表征小说的文本世界。由于全知第三人称叙述者既可以从外部观察小说世界,也可以进入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读者的文本世界建构也会随着叙述者叙述视角的转换而发生变化。当叙述者站在故事外叙述时,读者建构语篇的文本世界;当叙述者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时,读者建构从文本世界偏离的亚世界。  相似文献   

3.
段军霞 《求索》2012,(6):88-90
理查德·鲍尔斯的新作《快乐基因》彰显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小说揭示了基因技术衍生的伦理和道德风险。利用基因伦理观来分析该小说的主题,可以看出,基因科学的无限度发展和滥用会产生诸如人类被物化、矛盾对立面的消失、基因歧视等诸多社会与伦理问题。而试图借助人工技术来提高人的快乐指数的科学研究,也只是自欺欺人,是在制造"被幸福"。因此科学研究应在一定的社会控制范围内、在不威胁人类本性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这样科学才会真正地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4.
张帆 《新东方》2008,(3):59-61
一、引言 小说文本被看作是叙述者和读者之间在一定语境下进行交流的信息。为了吸引读者,叙述者在行文中会采用一定的语言形式设置悬念。《空中骑士》(A Horseman in the Sky)是美国现代作家阿姆布鲁斯·毕耶斯(Ambrose Bierce,1842-1914)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特有的思想和艺术魅力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在叙事研究中,修辞方法关注作者、叙述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虚构或非虚构文本中的人物叙述对这种关系产生的作用,会对读者施加相应的情感和伦理影响。人物的可靠叙述与不可靠叙述、不充分叙述均不存在二元对立关系,将这三种叙述类型及其亚类型排列在一个从非常可靠到很不可靠的谱段之上,则既能够对人物叙述予以清晰的描述,又能为内容更为广泛的叙事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鲁杰 《理论月刊》2003,(6):115-116
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西方伦理道德关于经济伦理的理论,试图把中国传统经济伦理观和西方经济伦理观的精华,纳入到社会主义伦理体系中,从而阐明转型时期应树立的社会主义的经济伦理观。  相似文献   

7.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在宣传、介绍西方近代伦理道德学说的同时,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进行了整理和改造,形成了由进化伦理观、自由平等伦理观、"开明自营"、"背苦趋乐"伦理观构成的伦理思想体系.他在传介西方伦理学说和改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尝试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积极的伦理启蒙意义,对20世纪中国伦理学的建构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晏杰雄 《求索》2011,(3):191-193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作家的"距离"意识普遍增强,对小说距离的控制显得更加灵活和合理,尤以距离的两极化现象最为典型和普遍。在宣讲人性和诗意时一般采用零距离,作者、叙述者、主人公三者的价值取向或思想规范等取一致态度;在批驳荒谬和虚妄时则采用大幅度距离,作者和叙述者(主人公)取对立态度。这是文体走向成熟的表现,反映了长篇小说艺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庄敏 《岭南学刊》2004,1(5):13-16
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伦理观有两个基本特点即把经济制度特别是所有制的设计同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伦理目标结合起来,又同个人的伦理价值目标结合起来。研究这两种结合,不仅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观,而且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伦理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的伦理观是对古希腊伦理思想与近代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他将古希腊伦理思想中的实体思想与近代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伦理理念的发展呈现为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过程.黑格尔伦理思想有突出的三个特点:一是其伦理思想是奠基于自由意志之上的,是关于自由意志发展的理论.二是黑格尔对伦理与道德作出了明确的区分,伦理是客观的抽象法与主观的道德的统一,伦理区别于道德,并高于道德.其三,其伦理观有着明显的目的论特征.伦理理念的发展包含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环节,其中作为伦理理念的目的,国家是伦理理念的实现.作为近代伦理思想的重大发展,黑格尔的伦理观对于当下我们国家克服道德虚无主义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鹏飞 《求索》2012,(12):194-196
当代数字技术与新媒体技术为叙事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并由此形成了新的超文本叙事形态。传统叙事是由角色、情节、结尾构成的封闭式系统,作品单向地由作者流向读者。而超文本叙事是由作品、作者、读者、媒体构成的开放式系统。在作者层面,作者身兼编程者、管理者、叙述者的多重身份,负责建构系统规则,与读者共同设定话题与语境,在话题与语境中完成情节设定与角色建构,引导读者阅读、阐释或共同完成作品。在阅读层面,读者享受着前所未有的阅读乐趣,传统叙事中的由作者前定的"情节"转向为由读者主导的"进程",读者的行动推动叙事进程,读者的选择最终导致意义的产生,结局成为个人化的呈现。  相似文献   

12.
权利发展与伦理变迁息息相关.西方权利发展的历程--从等级权利观到平等权利观、从神学权利观到世俗权利观、从自然权利观到实在权利观、从集体权利至上到个人权利本位,无一不烙有伦理变迁的印记.西方权利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伦理变迁的历史.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伦理观,就有什么样的权利观.权利现象的不同历史类型,实际上也是伦理观的不同历史类型.  相似文献   

13.
廖小平 《湖湘论坛》2009,22(3):11-1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伦理的视角看,科学发展观也是一种科学发展的伦理观。相对于传统发展观而言,科学发展观体现着更为先进的伦理文化要求。在认识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时,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在认识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追求公平的伦理精神;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精神。这些伦理精神充分说明了:科学发展观需要科学发展的伦理观;科学发展观内蕴着丰富的伦理底蕴;科学发展观有着广阔而深远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4.
论海洋伦理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保护的现实诉求、呼唤海洋伦理的构建。海洋伦理的内涵至少包括:海洋伦理是一种生态伦理;海洋伦理是一种公共伦理;海洋伦理是海洋制度的构建基础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海洋伦理在海洋活动中起着统一伦理观和协调多元利益博弈的作用,其他的伦理规范难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教的家庭伦理观主要由家庭构建观念、婚姻观、夫妻观、子女养育观等方面构成,其伦理实践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目标是组建一个有良好秩序的属灵家庭,并以家庭为单位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体制.清教家庭伦理观念继承了中世纪欧洲家庭伦理观念,由于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等多方面影响,清教家庭伦理观又具有相当的“现代性”,如他们伴侣式的婚姻观念、对性的积极态度、对子女的良好教育以及从家庭出发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等.可以说,清教家庭伦理观念是西方社会从中古家庭伦理向现代家庭伦理过渡的一个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视野的生态伦理观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帅 《理论月刊》2013,(8):42-44,107
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化的共识。生态问题的解决除了依靠新的治理措施以外,更根本的是根植于深层的生态伦理观念的形成。生态伦理观着眼于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理论思想和实践。人类需要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生态伦理的协调发展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自觉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实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人类对由自身涉及生态伦理行为的合理控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具有普遍的伦理价值取向,围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国传统伦理观中存在着儒道分野的现象,儒家伦理观和道家伦理观的人性论、人生观、本位观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也使得儒家和道家思想对围棋于个人功用、与社会关系以及围棋的品格评价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 ,分析了道德与伦理作为一种非强制性制度安排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认为传统的发展伦理观是导致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原因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构建新型的可持续的发展伦理观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仁"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财富伦理思想内涵.在义利并重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的财富创造伦理观、"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财富分配伦理现、"黜奢崇俭"并"合于礼"的财富消费伦理观.孔子对财富伦理的思考,蕴含了儒家财富伦理的诸多原则,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研伦理作为学术道德的准则之一,考验着科研工作者的学术价值取向和人性道德追求。高校是科研治理的主阵地和科研创新的重要支撑,应从学术道德教育、科研伦理管理、科研伦理失范惩治三个层面建设科研伦理治理体系,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学术伦理观,恪守科研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