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是在马背上和箩筐里参加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因为她是贺龙的女儿,由此而带来的灾难和幸运伴随她度过了艰难的童年。1935年,红二、六军团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大规模“围剿”,保存力量,于11月19日晚,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夜幕笼罩着大地,霜风如刀,剃落一阵阵枯叶,簌簌飘落。部队在贺龙的指挥下,沿着山脊上一条曲折的小道向西疾速前进。在军团总部的行列里,一位女战士的背篓里突然响起婴儿“哇哇”哭叫声,在静静的深夜里是那么清脆,也是那么揪心,与战斗的紧张气氛形成强烈的反…  相似文献   

2.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巧渡金沙江,一直被认为是“神来之笔”《,长征组歌》中的“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歌词更是广为传唱。但是,许多人不知道,当年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的故事同样惊心动魄。当时红二、六军团渡江的地点在红一方面军渡江的更西处,时间也晚了整整一年。北渡金沙江在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部队中,除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外,还有一支红二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主要是由红二、六军团组成的。红二军团是原洪湖苏区的红3军,总指挥是贺龙,政委是关向应,中央代表是夏曦;红六军团…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实现胜利大会师。毛泽东挥笔疾书:“三军过后尽开颜”! 当我们翻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就会发现,示意红军长征路线的“红飘带”,两次从黔东划过:黔东,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是贺龙率领他与周逸群创建的红三军,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是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从而孕育出红二方面军的地方。红二、六军团从这里出发,创建了更具影响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实行战略大转移在这里驻足,然后挥师西进、北上。  相似文献   

4.
<正>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位于桑植县刘家坪,距县城17公里。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红二、六军团领导人,在这里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刘家坪会议,决定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相似文献   

5.
1935年6月13日,国民党军中将司令张振汉率部在鄂西的大山中围剿红军时,被贺龙、肖克、王震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击溃。张振汉本人也作了俘虏。 张振汉被带到了贺龙将军跟前,他竭力避开对方那双灼灼逼人的目光,默不作声。 “哈……”贺龙的朗朗笑声打破了沉寂。他挥挥手中的烟斗,“不认识了?张司令!你从1931年起就  相似文献   

6.
正在80余年前的长征中有这样一支部队,人数不过3000余众,为掩护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孤军浴血奋战两个月,转战湘鄂川黔4省15个县,行程近4000华里,2500多名指战员血溅沙场,以巨大的牺牲牵制敌军10万之众,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就是被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称为"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部队"的红十八师。贺龙不让张正坤说后面的话1934年10月,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黔东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关向应任副政委,统一指挥红二、六军团。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红二、六军团主动向湘西敌人发  相似文献   

7.
成钧的造化:余秋里的左臂换回了成钧的一条命成钧,湖北省石首县成家咀人,1911年6月19日生。1930年6月,成钧参加了红军。到了1935年夏天,他已是红二军团第六师十八团团长。红十八团是红二军团的“拳头”部队,团政委是余秋里。1935年12月,贺龙指挥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成钧和余  相似文献   

8.
贺龙长征二三事谢日林(整理)吴清泉(口述)过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苦、最困难的一段。在那艰苦困难的日子里,红二、六军团总指挥贺龙始终与我们患难与共,时刻关心爱护着我们。那时,我在红二军团四师骑兵连当通信员,亲身经历并耳闻目睹了许多关于贺总的事迹。...  相似文献   

9.
<正>盘县会议做出的"北上"决策,体现了红二、六军团的抗日主张,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力量,是将抗战大局与现实状况充分结合的正确选择。1984年1月,萧克将军重访丽江,在接受采访时说:"长征途中我们开过几次会议,盘县会议是带转折性的一次重要会议。"萧克所说的盘县会议,即1936年3月30日,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贵州盘县时,军团领导人贺龙、任弼时、萧克等在盘县原县城内九间楼召开的中革军委分会会议。红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到晋西北抗日前线,陕甘宁边区从四面受敌到巩固发展,党的抗日队伍从分散活动到集中统一,都与盘县  相似文献   

10.
1936年6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7月合编为红二方面军)向驻守在四川甘孜的朱德、张国泰、刘伯承、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靠拢。这时,和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大搞分裂活动的张国焘,虽然被迫取消了“中央”,但仍主张将陕北的中共中央改为北方局,自己方面可成立西北局,还可设东北局、上海局,“统统受国际代表团的指挥”。他鼓吹要到西北的河西走廊大显身手,“也不致与红一方面军挤在一块,再发生摩擦。”随着红二、六军团的到来,他又开始了新的分裂活动。他组织“工作团”,借迎接两  相似文献   

11.
贺龙敲石鼓     
1936年4月下旬,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红二、六军团长征到达云南丽江县的石鼓镇一带。4月25日至28日,红军从石鼓和巨甸间渡过金沙江,北上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取得会合。红军走后,在丽江石鼓地区,流传着一首动人的歌谣:贺龙敲石鼓,红旗漫江舞。天兵飞渡金沙江,嘲笑当年元世祖。纳西穷人见太阳,不管那“木天王府”。  相似文献   

12.
张磊 《世纪风采》2024,(4):19-23
<正>任弼时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卓越领导人。长征初期,他以党中央代表、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率领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征。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后,他兼任红二军团政委,领导创建了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央红军北上后,任弼时、贺龙等率领红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顺利会师,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不久,遵照中央命令,红二、六军团改组为红二方面军,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13.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的指挥下,从桑植县刘家坪出发突围,开始万里长征。11月26日,贺龙、甘泗淇(政治部主任)率四、五两师及少数机关人员(共8000余人)在突破敌人的重重  相似文献   

14.
刘中刚 《党史纵览》2006,(10):24-25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陈列着一幅锦幛,长2米,宽0.6米,上书“兴盛番族”4个大字,落款为“贺龙”。这幅锦幛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了,那曾经浓烈的鲜红色,如今已发暗褪色,而就是这幅锦幛见证了一段佳话。1936年4月底,长征中的红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并按原计划进军云南西北部的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93,(8)
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艰难的一段。红军在这里所经历的艰难险阻,经受的生与死的考验是空前的。虽然它已时过半个多世纪,但许多往事仍历历在目。骑上“玉龙”过雪山 1936年4月26日至28日,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等首长指挥下,渡  相似文献   

16.
1934年10月27日下午,二、六军团会师庆祝大会在四川南要界召开.军号声中,两军领导人一起登台就坐.任弼时首先宣读了党中央发来的贺电,宣布红三军正式恢复红二军团番号,由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统一指挥两个军团.接下来,王震、肖克、关向应分别讲话,一致强调要加强团结,并肩战斗.贺龙总指挥向六军团战友表示热烈欢迎,并谦虚地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知道红军长征过彝区时刘伯承与小叶丹头人歃血结盟的故事,而长征途中贺龙总指挥与藏族喇嘛修好,由藏民送鸡毛信帮助红二军团顺利通过千里康巴藏民区的事,却鲜为人知。(一) 1936年4月初,红二、六军团奉命从黔滇边境出发,开始了  相似文献   

18.
正80年前,在红军长征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党和红军面临着分裂的严重危机。在这关系党和红军前途与命运的历史关头,任弼时、贺龙率红二、六军团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与朱德等一道同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迫使张率部与二方面军一起北上,促成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为维护全党全军的团结统一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红二、六军团成为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双方争取的重要力量1934年8月,任弼时作为中央代表,  相似文献   

19.
塔卧红校     
1934年,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后,开辟了湘鄂川黔根据地。随着红军队伍的扩大和根据地的日益发展,干部缺乏便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此情况下,1934年12月,红二、六军团在永顺塔卧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分校”,简称“红校”或“红四分校”。红校1935年4月撤离塔卧,前后办了5个月。红校校长王震,当时是红六军团政委、省军区副司令员。副校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张平化,教育处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郊区农村商业战线上,一个学“背篓商店”、赶“背篓商店”、超“背篓商店”的比学赶帮超的群众运动,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这一运动,把大学毛主席著作、学习“背篓商店”革命精神和争取成为五好企业、六好职工的竞赛很好地结合起来,运动的发展是健康的,而且比较广泛深入,成绩也是显著的。几个月来,在比学赶帮超运动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特别可喜的是“背篓商店”的精神已经在每个区县都开了花,许多基层供销社都有了接近或赶上“背篓商店”的先进典型,有的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