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以来,汉族移民大量进入云南藏区,随之而来的是汉族与藏族广泛的交流、交融,并逐步形成超越民族认同而基于共同体特征的地域认同。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看,这一时期云南藏区的文化生态格局已产生了改变,基于地域认同的生生不息的内生性动力,使和谐的民族文化生态得以形成和维系。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复合关系,表现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二者相互作用的履历,就是生态史。从民族生态史的角度研究环境的保全,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课题。传统的生态学知识(TEK)能保持民族群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它构建出社区民众生产生活必须共同遵守的千古规则和价值理念,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核心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与其分不开。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发挥传统生态学的作用,实现其与现代生态学的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3.
深层生态学的深层生态文化价值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芹 《求索》2011,(1):133-134,118
深层生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哲学,蕴涵了丰富的多元文化智慧。本文在深入探讨奈斯的深层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其深层生态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生态整体主义、生态平等主义以及深层生态文化价值的自我实现,并揭示了深层生态学的文化价值观对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刘慧群 《求索》2010,(3):78-80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非物质文化生存和延续的实质是在文化的流动中与其生境进行自适应和发展的过程,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需要撕裂“原生态文化”的框套,把文化遗产放入流动的民族生境中进行适应,也就要保护其生存环境,即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建立非物质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构建社区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体系及构建大学教育的非物质文化生态发展体系是值得关注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的民族生态研究(1950~201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绍亭 《思想战线》2012,38(2):55-59
60年来,中国大陆的民族生态研究成果显著,相关的学术史著作对此已有论述,但尚缺从具体的理论研究取向进行的审视和梳理。根据中国大陆民族生态研究的多样性,可将其归纳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经济文化类型和文化生态区、生态人类学、民族植物学、民族生态学、环境人类学六个研究类别,对其逐一评论,可以对此领域的研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我国民族生态研究理论的发展,与国际学界关系密切;而目前我国民族生态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本土化理论创新和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 《青年论坛》2010,(5):6-10
无论从广义还是从狭义而言,文化研究都不能局限或归属于某一特有学科。迄今为止各种形式的文化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跨学科性。文化人类学通过移植生态学的规律创立了文化生态理念,国内学者借用了这一理念,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研究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态问题。主要介绍了国外有关文化生态问题研究的理论积淀以及当代中国文化生态问题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紫萍 《今日民族》2007,(1):42-46
尹绍亭,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教授、博导,云南大学生态环境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云南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云南民族博物馆副馆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人类学、人类学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近几年来,分别主持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湄公河流域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东南亚民族生态的比较研究等国际合作项目。出版了《一个充满争议的文化生态体系——云南刀耕火种研究》、《云南物质文化——农耕卷》、《人与森林——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等个人专著。主编《云南物质文化丛书》、《边地文化丛书》、《民族文化生态村——云南试点报告》、《民族生态——从金沙江到红河》等书。其中《云南物质文化———农耕卷》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云南物质文化丛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译介与传播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从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文化翻译,其关注度目前尚有不够。异化翻译观能有效地保存源语言的文化元素,从异化翻译观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民族民俗文化译介的策略与传播意义,以弘扬民族文化,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语言规划和建设是城镇化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翻译工作的发展对于城市文化根基夯实、和谐语言生态建构、民族民众的城市适应,以及城镇化产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城镇化建设需要下,民族翻译工作需要通过增加强民族翻译人才培养、增加翻译作品数量、加强民族语言教育、促进民族民众的民族语言与英语使用等方面来推进。  相似文献   

10.
时政新词英译在我国对外宣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翻译界专门针对时政新词英译的研究不多,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时政新词英译研究更为鲜见。据此,将时政新词界定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大时事、政治形势和大政方针、政策和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的新词。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科技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所依赖的生态环境逐渐失衡。本文在阐述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的内涵与实质的基础上,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出发,结合贵州省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地调查,分析其现状、问题和原因,探讨了如何优化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的问题,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影响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因素,在实践中要注意保持其平衡。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6,(10)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乡村建设与其他地区比较既存在普遍性问题也有特殊性问题。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视角论述三者在民族贫困地区生态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民族贫困地区生态乡村建设的关键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并加大人财物的持续投入。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贵州世居毛南族主要聚居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调查结果,从民族文化、民俗风情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人类学、生态学视角上对其进行多层次维度的审视,分析毛南族原生态传统体育的项目类别、文化属性与特征及影响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本因素,对保护、开发、利用毛南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毛南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生态学视野中红色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晖 《求索》2011,(3):104-106
"红色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特定的文化概念。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红色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具备了遗传变异性、动态平衡性、整体开放性的生态意蕴。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中,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维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化"优势种"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生态和谐,维护民族文化生态系统的遗传性和稳定性具有深远意义。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文化力作用,满足社会环境的种种需求,必须加强红色文化的生态建设,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生态学是西方文化人类学家斯图尔德就文化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进行研究时提出来的命题,其内涵指的是具体民族文化对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过程和适应方式。而这一命题却遭到了另外一些人类学家内亭等人的质疑,认为由于社会历史文化过程的不同,两个民族即使处在同一生态环境中也会具有不同的生态行为。本文正是在对两种学术观点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任何民族的文化适应,不仅有生物性适应的一面,而且还应有社会性适应的一面,因而需要引入“社会性适应”这一概念才能解释文化对生态环境适应的复杂性。为此,如果我们从文化的社会性适应入手,探讨避开喀斯特生态脆弱环节,在民族地区建构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就可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文化生态问题中的文化主体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环境的改变和强势文化的冲击,民族文化生态逐渐失衡,某些民族文化生成发展的根基正在丧失。作为民族文化东道主的当地居民,特别是原住民,在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传承过程中起着尤为突出的作用,是民族文化的主体。将文化主体的保护纳入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的范畴,从根本上对民族文化主体进行帮助和关怀,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焦克源  王瑞娟  苏利那 《前沿》2008,(11):146-149
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工程在迁移人口的同时引起了民族文化的变迁。从人口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理论思辩的研究方法,在对内蒙古孪井滩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蒙古族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考察表明,蒙古族文化在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均表现出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8.
陈草 《传承》2010,(24):36-37
通过从政治观角度探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形成背景。接着,指出早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就生态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生态理论、思想和观点,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当今解决全球性的生态问题都具有借鉴意义。最后,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政治生态学视角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了他们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化是基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政策、管理制度、知识、技术、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总称。生态文化的目标是倡导健康生活,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以最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生态保护和改善,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文化重要的特点在于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解释现实社会,处理现实问题,运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态学的研究途径和基本观点,建立科学的生态思维理论。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经济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生态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英译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在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为世界人民熟知的过程中,如何保留史诗中关于藏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如何忠实于博大精深的佛教思想,是在英译研究中着力研究的重点。从翻译中的文化解读和史诗翻译的历史回顾出发,讨论了《格萨尔》英译中的宗教文化负载词的差异现象,以期对《格萨尔》的翻译传播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