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面积2.4万平方公里,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8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54%,是湖北省少数民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同时,也是一方民族文化的厚土:优秀民歌《龙船调》唱响世界,“摆手舞”豪迈粗犷,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精美绝伦,土家吊脚楼堪称中国南方干拦式建筑经典,“恩施女儿会”被誉为“东方情人节”……  相似文献   

2.
《公民导刊》2011,(1):144-145
黔江,四千多年的文化历史积淀,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民俗文化,是国发[2009]3号文件定位的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重要组成部分。小南海地震堰塞期被专家称为"国内唯一、世界罕见";濯水古镇商贾文化闻名渝东南,土家建筑别具特色;武陵仙山宗教文化久负盛名;南溪号子、后坝山歌、帅氏莽号、向氏武术被评为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民俗文化独具魅力。摆手舞、"哭嫁"、薅草锣鼓、后河古戏等土、苗民俗风情在民间保存良好。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浓郁民俗风情,构成黔江旅游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现代摆手舞是一种被发明的传统,是为了新近的目的在传统摆手舞的基础上建构而成。近年来,现代摆手舞被各土家族地区以重建土家文化为由相继引入,并得到广泛传承。从文化内涵而言,现代摆手舞与传统摆手舞已经有本质的区别。这种被发明的传统只是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而失去了其文化内核。土家摆手文化的重建应该以"祖先崇拜"为核心,通过修复摆手堂、整理祭祀仪式、倡导传统摆手舞、挖掘摆手歌等构建四位一体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4.
明代土家兵抗倭事迹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抗击倭寇是保疆卫国的正义斗争。张经、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名将的爱国事迹,史不绝书,已为人们所熟知。而在抗倭斗争中英勇作战,立下不朽战功的土家将领彭翼南、彭荩巨、田九霄等,却往往不为一般人所了解。笔者不揣浅陋,采摭各家史书、方志,将土家先民抗倭事迹作一扼要概述,以彰明土家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5.
炸龙源于德江土家族对龙的信仰,德江土家炸龙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文化意义的民间活动。炸龙包含扎龙、起水、亮龙、送帖子、入户舞龙、送龙宝、炸龙、烧龙仪式及祈福彩语。法律人类学视阈下土家炸龙反映了德江土家族信仰和禁忌体系的象征性符号演变、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的博弈、民间权威与纠纷解决互动以及权威体系变迁中的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平衡。社会转型中德江土家炸龙也面临着利益过度追逐、自发因素受限以及风险危机等问题。避免炸龙的"越轨",提出规范引领提升土家文化自信,法治保障推进土家炸龙文化发展,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重塑土家炸龙的新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土家族是其中之一。但解放初,土家却未被列为单一的民族,直到1957年1月3日才被正式批准为单一的民族。那么您知道最早提出土家为单一民族的人是谁吗?她就是河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原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九三学社新乡市委副主委田心桃女士。田心桃出生于电影《乌龙山剿匪记》拍摄外景的地方──湖南省永顺县土家山寨,祖父母都是不会讲汉语的老土家,外祖母是苗族人,父亲通晓汉文,因而她自幼受多种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从江苏、浙江避难来的教师和学生,每逢举行娱乐会,都请田心桃表演节目。因…  相似文献   

7.
土家妇女情     
土家妇女情范素娟土家妇女,淳朴可亲,勤劳善良。沿着清江这条土家人的母亲河,我们能触摸到土家妇女美丽的心灵,能感受到源源而来的土家妇女情。元旦前夕,我们带着全国妇联领导对少数民族妇女的关心和厚爱来到了土家山寨,为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举办了首届新法接生...  相似文献   

8.
戴庆厦  田静 《思想战线》2003,29(5):129-133
研究濒危语言的活力,有助于认识濒危语言的共时特点及历史演变规律,有利于对其演变趋势作出科学判断。土家语是一种濒危语言,其特点主要是语言活力处于逐渐衰退之中,濒临消亡。仙仁乡保留了土家语衰退不同阶段的立体层次,从平面上反映了土家语走向濒危的历史轨迹。濒危语言研究应从社会历史条件和语言本体状态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土家人民自古以来就以能歌善舞著称,特别是唱山歌最为出名,素有“歌的海洋”之誉。在土家山歌中,情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种歌真实地描述了土家儿女的爱情生活,表现了他们真挚健康的爱情观。歌中有他们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有他们选择爱人的条件和标准,有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方法,有他们对忠一不二纯真爱情的赞美。土家族情歌自始至终展现着土家男女青年纯洁高尚忠贞不渝的爱情观。一、自由观恋爱应该是自由的,不受别人左右,由恋爱者双方自由决定。土家男女青年正是为了保持这种爱情的价值,才在木叶和山歌声中选择伴侣。这种爱…  相似文献   

10.
《政策》2009,(11):F0004-F0004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现辖2市6县,版图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7万人,其中土家、苗、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52.6%。恩施州是民族文化的厚土,土家、苗、侗等各族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恩施州是资源富集的沃土,矿产、生物、水电、旅游等资源极为丰富。勤劳智慧的恩施人民,正在努力把恩施州建成名副其实的“绿色恩施州,土苗风情园”。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不仅是人类的居所,同时承载着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追求,不同地区的建筑因地理条件、气候、经济条件等因素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楚雄地区山势险峻,江水环绕,彝族民众大多分布在海拔两三千米的山区或半山区,独特的地貌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彝族别具特色的民间建筑。楚雄彝族的民间建筑取材天然,建筑形式简单质朴,自然环境和建筑物有机融合,建筑物在完成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从形式和思想情感方面散发出浓浓的艺术气息。  相似文献   

12.
彭继宽 《湖湘论坛》2002,15(6):71-72
土家族传统文化是土家民族的“根”,是土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与其他民族文化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历史上出现的民族歧视、民族同化和人为地破坏,土家族文化遭受严重的破坏和损失。新中国建立前,历代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土家族不被承认,它的许多传统文化习俗迅速消失。新中国成立后,土家族获得了新生,文化上也获得了平等,但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土家族传统文化又遭受了几次冲击。改革开放后,土家族传统文化虽然得到了全面继承弘扬,如土家锦、摆手舞、打溜子等项目,就得到…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通过物质化的形式对人产生视觉上的刺激与冲击,使人产生或欣赏、或共鸣、或排斥等不同的情绪反应。一个成功的建筑形象是既有形又有态的,所谓态,便是通过建筑的形式所表现出的意韵、情感及思想等。建筑形象的表现形式表面上看起来花样繁多、千差万别,但从几何学角度归纳,不外乎是由点、线、面、体四大要素构成。在建筑学理论中,“点”一般用来表示位置,不考虑面积和形状因素,是相对于点所处背景条件及其它要素而言的。比如窗是建筑中的点,建筑是城市中的点,花坛是广场中的点等等。点的排列、移动、集聚、连续和不同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4.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现辖2市6县,版图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7万人,其中土家、苗、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52.6%。恩施自治州是民族文化的  相似文献   

15.
麦苏 《世纪行》2015,(4):44-47
<正>我国古建筑大都突出地域性、民族性、实用性和思想性,注重阴阳,讲究风水,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作用,通过对气候、方位、水土、植被、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实地踏勘,综合分析特征,因势利导地确定建筑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追求着"天人合一"的道家境界。地处湖北西南与重庆接界的利川市谋道镇境内,被誉为"土家第一山寨"的鱼木寨,兀自孤悬立于鄂西的群山峻岭中,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有更多人进入这个  相似文献   

16.
结合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和民族学资料,本文认为楚人进入沅水地区是在春秋中期,沅水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聚居之地,所谓“土著文化”应当包括侗、苗、土家等民族先民创造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建筑形之上     
本文之所以选“建筑形之上”这样的题目,其含义一是讲建筑形之外的含义,另一方面是讲建筑形之上还存在着更为重要更为本质的东西。这些形之上的因素就是人——建筑师及其建筑有关的业务、使用者,正是这些人决定着建筑的本质和意义,正是人及其观念和情感决定着建筑及其形式的意义。那么建筑真正的本质和意义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就在于创造建筑的人及其所赋予建筑及形式之上的理念与情感。一、建筑的本质是人及其创造建筑的本质是什么?建筑内部是否有永恒的本质?建筑是否蕴藏着内部的规律?这些是历来建筑师朝思暮想的及孜孜以求的,就象猫追逐着…  相似文献   

18.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国内也有称作“被动房”、“超低能耗建筑”的)作为20世纪90年代初在德国诞生的一种综合节能建筑形式,它是通过材料、设计、施工等手段,使建筑基本不再需主动索取能量的一种建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侗族建筑的设计理念、建筑风格、建筑形式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提出应把人、环境、地域文化作为当代建筑设计应该尊重和吸收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的婚恋古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土家族文化中的原始婚俗,如兄妹结婚、普那路亚婚姻、同姓为婚、骨种婚等。这些婚俗有的存在于土家婚姻现实中,有的是一个世纪以前的历史文化中的陈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