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腐败程度的演变史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在整个19世纪美国会处在政治腐败的高发多发期?再一个是美国政治腐败的程度为什么会从高峰期逐步降下来?19世纪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剧烈进行的时期,也是腐败的高发多发期。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美国学者亨廷顿的观点:现代化剧烈进行的时期往往是腐败现象最为猖獗的时期。就这一时期美国历史来看,造成腐败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开辟了新的致富渠道。19世纪上半期,在开发西部边疆的拓荒过程中,进行土地投机买卖…  相似文献   

2.
成本理论与反腐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论述腐败与反腐败,大多观点驻足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成因,忽视了腐败行为人的心理探究及反腐败的经济目的。本文试从犯罪成本理论,并结合腐败黑数规律、犯罪起伏及幅射规律,分析腐败的产生过程,论述反腐败的宏观和微观策略。长期以来,腐败与反腐败斗争起伏剧烈,并为社会瞩目。从经济角度看,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选择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在这一过程和其他社会活动中,人们同时对国家机关及社会的公正进行消费,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当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大敌,是纪检监察工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正处于一个历史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加强廉政建设,反腐倡廉。  相似文献   

4.
一、贪污、贿赂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事物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存在于它的本身,而与整个物质世界相关联;一种行为的出现不仅影响它自身的发展,而且反映在社会各处领域中的诸多方面。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新的经济行为和新的社会现象,一方面触及社会政权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道德的净化;另一方面贪污、贿赂这一反常的社会现象和经济行为的存在、蔓延,必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在旧有的社会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无序的经济行为十分猖撅,腐败的社会现象到处泛滥。虽然,这只是…  相似文献   

5.
<正> 一、腐败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我国当前正处于较大变革运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腐败犯罪现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权钱交易,行使职务与谋取私利相结合、权力行为与经济行为相结合,权力的物化、商品化已经达到相当程度 权钱交易、职务犯罪是腐败犯罪的最典型特征,也是政治和经济以某种扭曲的方式进行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腐败严重制约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倡导廉洁和廉政、反对腐败已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腐败可以说是和“权力”尤其是“公权力”同时产生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制约权力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权力去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又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一个一个地打好阶段性战役。”这一论断是对国际国内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 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 首先,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在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将在很长时期内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制约…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经过了一场惨烈的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众多的国家相继跨入现代化的进程。在这一发展进程中,由于新!日社会结构的剧烈摩擦和冲撞,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其中最甚的就是日益严重的公职人员腐败问题。而此时年轻的社会主义中国却免于这一厄运带来的痛苦。但是,当人民共和国进入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时,腐败这一恶魔也开始紧紧地缠磨着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在刚刚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时,腐败之风来势之猛、范围之广、危害之烈,人们有目共睹。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9.
颜武 《检察风云》2013,(21):53-55
意大利《共和国报》近日援引安永全球管理腐败度指数报告称,收受贵重礼品、变相旅游等贿赂行为几乎遍及欧洲各国,意大利管理腐败度指数则高达60%,超过全球均值(57%)。可以想见,腐败仍将在意大利肆虐。这也导致腐败如今仍是意大利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一道难解之题。依然是民众心中的痛,腐败也仍将迟滞、阻碍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日本在其政府的主导下,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一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日本政治腐败高发多发时期。认真研究这一时期日本的政治,可以发现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现象,那就是政治家腐败丑闻迭出和业务类公务员相对廉洁同时并存。日本之所以会在战后出现腐败高发多发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日本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政府导向、官商合作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一方面,由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并通过政府补贴、政府合同、发放许可证、价格管制等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邱睿 《中国检察官》2011,(20):34-35
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反腐败的监督体系、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当前集体腐败的增多,并非因我国的相关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恰恰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过去一段时期反腐败工作富有成效的表现,正因为我国在过去一段时期完善了制度体系,使得个人难以独立进行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2.
腐败是怎样产生的腐败是指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腐败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有谋私的动机,即腐败动机;二是要有谋私的条件,即腐败机会。一、腐败动机的形成腐败动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诱因很多。人类追求自身利益的天性,决定了权力持有人总是难以排除以权谋私的可能性。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时期。体制改革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利益格局调整,利益主体的分化、利益意识的强化、利益差距的拉大,使人们面临着利益选择和利益指向的新考验。相当数量的人对个体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的感受比较…  相似文献   

13.
辛华 《政府法制》2013,(6):38-39
不管在穷国还是在富国,腐败,这一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的痼疾,始终是世人永恒不齿的话题。腐败,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性问题,同样也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现实性问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将腐败定性为与恐怖主义、气候变暖同等级别的“全球性威胁”,可见腐败现象之世界性危害与普遍存在。他还指出:“腐败减少机会,造成普遍的不平等。腐败损害人权和良政,抑制经济增长,扭曲市场。腐败加剧环境问题,助长危险废物非法倾弃和动植物非法贸易。但腐败并不是什么巨大的非人力量,而是产生于人为的决定,往往受贪婪驱使。幸运的是,人们有办法反击腐败。”  相似文献   

14.
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为追求富强,花费巨额资金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然而,由于整个官场吏治腐败得不到肃清,这些企业内部也相应存在着盲目决策、任用私人、管理混乱、贪污舞弊等弊端,使企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洋务运动走向失败。这段史实,为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处理政治改革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这一关键的问题,提出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腐败程度与社会和经济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有着密切的联系。①近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国际和国内腐败犯罪的新情况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完善和利用好基础性的信息情报系统,从源头遏制腐败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行贿与受贿是一对畸形的连体毒瘤。与受贿一样,行贿所产生的腐蚀性和消极后果不可低估。在体制转型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时期,行贿案件的不断发生将对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构成危险,并成为腐败滋生、蔓延的温床。社会舆论称其为须症,也就说明了这一点。 作为一种社会综合症,行贿是由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反行贿必须立足于标本兼浩、法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律》2006,(1):6-7,54-5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相互交往不断深入,国际社会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更加紧密,腐败犯罪也跨越区域而日益呈现国际化态势,腐败资金转移、腐败分子外逃等活动十分活跃,腐败现象已成为整个国际社会所共同关注的一种国际现象。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打击腐败犯罪活动.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着成效,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犯罪的蔓延之势。中国检察机关肩负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重要职责,是反腐败的一个重要国家职能机关,我们将积极与各国司法机关携手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质合作,共同打击腐败犯罪。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学角度看腐败的产生我认为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是经济转轨时期“寻租”活动猖狂。由克鲁格创立的寻租理论指的是针对政府官员和国有资产所进行的寻求非生产性利润的行为。改革中掌握着很大权力的经济管理部门必然成为各类经济实体的“公关”对象,因此产生腐败的机会较多。另外,一些政府官员也常常人为地“设祖”去谋取利益。 二是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与信息不对称并存,形成体制漏洞。到目前为止,不少国有企业的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并未理清,双方责、权、利关系不明确,导致实际上无人真正对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在这…  相似文献   

19.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目前的腐败现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分析它们的源头,从经济方面来说主要有三个:一是利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活动,进行权钱交易。二是利用转轨时期财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将公共财产掠为己有。三是利用市场体制的不完善、不规范,用各种违法违纪手段牟取暴利。这三种腐败活动都与权力有关。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权力制衡机制往往没有能够及时建立起来,某些人就可以利用不受公众约束的权力来谋取私利。一、当前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一)利用行政权力对市场活动的干预谋利。在转轨时期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经…  相似文献   

20.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阶级、剥削制度的产物。它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败堕落等现象。腐败是人类社会的大敌,在不同社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对腐朽思想和腐败现象进行坚决斗争。建国之后,特别是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中央更把反腐败斗争摆上了重要日程。不过有一些同志思想上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把反对腐败和发展经济对立起来。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所谓“对立论“和“润滑油论”。这些认识不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