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4 毫秒
1.
《法律与生活》2012,(6):51-51
2012年2月15日,国务院第19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拘留所条例》,该《条例》于4月1日起正式施行。 我国法律规定了四种拘留: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和行政强制措施性质的拘留。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关押在看守所,其他三种拘留对象都在拘留所执行拘留。  相似文献   

2.
我国存在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司法拘留和民事制裁拘留等四种具体的拘留形式。因刑期折抵在实质上是刑法的社会公正性和人权保障的体现 ,在形式上是在某一被羁押人又被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处有刑期徒刑时适用 ,而以上各拘留形式 ,因在形式上都存在被拘留后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能 ,在适用时都需要体现刑期折抵的价值取向 ,故在理论上各拘留形式的被拘留期间都存在刑期折抵的可能。在此基础上 ,文章提出了拘留刑期折抵的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司法业务文选》2012,(13):2+49
问:为什么要制定《拘留所条例》?答:拘留所是依法执行行政拘留、司法拘留以及强制措施性质拘留的场所。1990年公安部公布施行的《治安拘留所管理办法(试行)》,对于规范拘留所执法工作,保障被拘留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该办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拘留所工作的需要:一是该办法只是针对受治安处罚的被拘留人的管理作出规定,没有对司法拘留等其他被拘留人的管理作出规定;二是由于该办法效力低,对拘留所的场所设置、基础建设、经费保障等问题难以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4.
浅谈拘留适用应注意的问题高耀斌根据我国目前已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拘留共有两类五种:一类是依照程序法规定的强制措施。包括三种:一是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强制拘留,又称刑事拘留。二是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民事诉讼强制拘留,又称民事拘留或司...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中的拘留又称司法拘留,是指人民法院依法限制妨害民事诉讼的人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妨害民事诉讼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中最严厉的一种,必须正确适用,以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达到维持正常的民事诉讼秩序,教育公民遵守法律,遵守诉讼制度的目的。审判实践中有少数审判人员往往不能准确地适用拘留措施,造成了适得其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国内有种观点,认为“嫌疑有据”的无罪拘留是合法拘留,不负国家赔偿责任。本文对德国、日本、俄罗斯的类似我国刑事拘留的紧急强制措施负国家赔偿责任违法性进行比较研究。它们的共同规则为,对犯罪嫌疑人采用紧急强制措施后,经侦查审判查明其无罪的,国家负赔偿责任,而不管被采用紧急强制的犯罪嫌疑人在采用该紧急强制措施之前是否有犯罪,采用紧急强制措施的程序是否违法。德国还具独特规则,对犯罪嫌疑人采用紧急强制措施后,经查明罪不该采用紧急强制措施的,国家也负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7.
《国家赔偿法》第 3 0条规定了精神侵权责任的承担范围和方式 ,但这一规定存在较多限制 ,不利于受害人权益的补救。因此 ,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第一 ,行政、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造成公民身体伤亡的 ,国家应当赔偿受害人及其亲属由此而产生的精神上的损害。第二 ,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诉讼中 ,违法采取对妨碍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执行措施对公民进行司法拘留的 ,若侵害被拘留人的名誉权、荣誉权时 ,国家应当承担精神侵权责任。第三 ,行政、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造成公民、法人财产损害 ,如果财产…  相似文献   

8.
谢超群 《天津检察》2009,(3):12-12,8
一、刑事司法拘留的概念界定 长期以来,司法拘留作为拘留的一种,通常被认为专属于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的范畴,而且这种理解在许多法学教材、法学理论著作中有所反映。如“拘留是指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严重的人,在一定期间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拘留又称司法拘留.是指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情节严重的行为人予以强制关押,在一定的期限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元成 《河北法学》2001,19(3):67-68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在侦查活动中 ,对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人 ,由于情况紧急 ,不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 ,由公安机关自行决定采取短期剥夺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司法实践中 ,检察机关在行使对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的侦查权时 ,在紧急和必要的情况下 ,亦经常使用刑事拘留这一措施。现行《刑事诉讼法》13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中符合第 6 1条第 4、第 5项规定的情形 ,需要拘留的 ,由人民检察院作出拘留决定 ,由公安机关执行。这些规定对检察机关自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法律规定 ,做为一种短期剥夺人身自由…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在一起强迫卖淫案中,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在拘留期限未满前,公安机关将此案侦查终结未经提请批捕就直接移送审查起诉。检察院受案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此案办结并移送法院审理。但从拘留之日起到法院开庭审理时已超过了刑事拘留最长期限(三十天),对犯罪嫌疑人是否属超期羁押存在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刑诉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对刑事拘留后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来说,羁押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三十天,否则,就超期羁押。第二种意见认为,刑事拘留和逮捕都是强制措施,其目的都是为了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刑诉法第七十四条的规…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刑事诉讼法上所指的取保候审,是指受理案件的司法机关责令被告人提供保证人,由保证人出具保证书,保证被告人不逃避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其性质是对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加以一定的限制。与拘留、逮捕相比,取保候审是一种既能够约束被告人,又对被告人的约束较为缓和的强制措施,因而,在司法实践中公检法三机关都有权独立决定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但由于法律的规定过于原则,亦即现行刑事诉讼法对有关采取取保候审的程序问题规定得过于粗疏,适用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准确、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强制性措施是否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8条第一项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这里侦查中所指的“强制性措施”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等五种强制措施是否同一概念,有无联系和区别?法学界的认识颇不一致。大体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强制性措施与强制措施在含义上和外延上没有什么差别。因为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赋予特定含义和内容的概念,除此之外不能再有别的强制措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对于有法定情形的现行犯或者嫌疑分子,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对其中的“先行拘留”,学术界有不同理解。第一种观点主张“先行拘留”是指立案前拘留。这种观点认为,强制措施一般在侦查阶段适用,即立案后方可采取。但由于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等  相似文献   

14.
刑事强制措施是法律赋予司法机关保证侦查活动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强制手段。笔者在从事审查起诉工作中,发现检察机关在办理自侦案件中 存在着没有充分用足、用活拘留、逮捕强制措施,而是偏多地采取取保候审,这一倾向将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为此,建议在办理自侦案件过程中慎用取保候审。 一、取保候审的弊端 与刑事拘留、逮捕相比,取保候审是一种比较宽缓的强制措施。通过办案实践感到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5.
公安刑事拘留专项检察监督调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公安刑事拘留实践中存在拘留对象扩大化、任意延长拘留期限、被拘留人员权利保障不足等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检察机关不能对公安刑事拘留实施有效的法律监督,因此,必须完善相关立法,建立刑事拘留检察监督的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检察机关办理直接受理的案件时,对于需要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但没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其最长拘留期限究竟是多少日?实践中对职务犯罪案件拘留期限的计算,是应当适用《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八十三条的规定,还是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 江苏读者祝进王锦  相似文献   

17.
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刑事拘留的法定事由是《刑事诉讼法》第61条所规定的六种情形,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法定事由。这是值得商榷的。《人民警察法》第17条明文规定在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中,可以使用拘留。通过对多方面详细分析,确定它是刑事拘留而非行政拘留,所以,"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应当是刑事拘留的又一个法定事由。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五种强制措施,而将带有限制人身自由性质的通缉列入侦查手段,笔者认为,将通缉列为强制措施更为合理,其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19.
李健 《山东审判》2003,19(6):117
司法拘留是人民法院对妨碍民事诉讼人员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被司法拘留的人员应当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司法实践证明,这种由公安机关看管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审判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认为,在法院系  相似文献   

20.
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刑事拘留的法定事由是《刑事诉讼法》第61条所规定的六种情形,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法定事由。这是值得商榷的。《人民警察法》第17条明文规定在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中,可以使用拘留。通过对多方面详细分析,确定它是刑事拘留而非行政拘留,所以,"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应当是刑事拘留的又一个法定事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