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公款给情夫去炒股赚钱,使他从一名打工仔摇身一变成了一掷千金的大老板。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这位痴情少妇就挪用公款高达22亿余元人民币供情夫挥霍使用,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人简单算了一下,如果量化为重量,以每公斤10万元计算的话,所用的100元大钞堆成的钞票将重达2190公斤,这么多的钱至少需要一辆十吨大卡车才能装得下。制造这起惊动国务院、中纪委、监察部,号称中国头号证券大案的关键人物,一个是39岁、风姿绰约的女人——中国国泰证券有限公司昆明营业部总经理余卉;一个是她的情夫——39岁的云南南山企业公司和云南南山物资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朝坤和他的弟弟刘朝忠。历经5年多的艰辛的司法程序,这起震惊全国的证券界头号大案由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终于作出了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2.
一个打工仔偶然看到一则寻人启事,启事发布人承诺找到他们丢失的孩子后酬谢两万元。这位有心的打工仔经过多方查证,最终艰难打探到了该小孩的下落,并协助警方成功将其解救。然而,事后孩子的父亲却以种种借口,拒付这两万元的酬劳。为了追要自己的酬金,这位打工仔不得不将孩子的父亲告上了法庭……打工仔揭下“启事”替人寻儿今年33岁的王小林是重庆市丰都人,22岁那年,他带着妻子到西藏打工。2004年国庆,多年没有回家的王小林和妻子回到了丰都。一天在陪妻子到县城看病时,王小林突然发现广场旁的一根电线杆上,醒目地贴着一张“寻人启事”:“黄…  相似文献   

3.
一个打工仔偶然看到一则寻人启事, 启事承诺找到他们丢失的孩子后酬谢2万 元。于是,这位有心的打工仔经过多方查 证,最终艰难打探到了该小孩的下落,并 协助警方成功将其解救。然而事后孩子 的父亲却以种种借口。拒付这2万元的酬 劳。为了追要自己的线索费,这位打工仔 不得不将孩子的父亲告上了法庭…… 时下,在街头、报纸、电视上人们时 不时能看到一些重金许诺的寻人、寻物 启事,然而他们的这些承诺到底具不具 备法律效力?在这个案子中,这个打工 仔又能否讨回这2万元的线索费呢?  相似文献   

4.
一个打工仔创作的一句广告词,给当地商场带来无限商机——开业3天就销售两百多万元,可打工仔为这广告词的使用费问题,却打了一场历时3年的官司。  相似文献   

5.
2011年年初,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李燕有期徒刑3年.其情夫童定业因为涉嫌绑架,案情重大,法院决定另案审理.至此,这起在海口市引发舆论风暴的保姆包养情夫并与情夫合谋绑架雇主孩子的案件告一段落.但是,此案引发的人性思考却难以画上句号.  相似文献   

6.
2008年6月,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对唐文峰正式立案侦查,后以涉嫌挪用公款罪、受贿罪、滥用职权罪提起公诉,使得这位曾经权倾一时、呼风唤雨、独断专行的"大人物"成了阶下囚.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因此打破了一项纪录--成为重庆迄今为止犯罪金额最大的贪官:挪用公款2.18亿元、受贿982万元、滥用职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2462万余元.  相似文献   

7.
为依法惩处挪用公款犯罪,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办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 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第二条 对挪用公款罪,应区分三种不同情况予以认定: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  相似文献   

8.
为依法惩处挪用公款犯罪,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办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 人使用。 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第二条 对挪用公款罪,应区分三种不同情况予以认定: (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  相似文献   

9.
挪用公款罪的立法及其适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挪用公款罪的立法发展,根据刑法典对挪用公款罪的规定,对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该罪适用法律的司法解释中,关于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的规定,以及对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在一审宣判前不能退还的时间界限规定,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0.
刘杰 《政府法制》2007,(13):54-57
一家茶楼美丽的女总与情夫偷情被一个深爱她的男人发现之后,为了报复这个散布她偷人“新闻”的男子,她竟突发奇想以身相许将自己嫁给了被她视为眼中钉的他,后又诱其步入高达77万余元保险金额的死亡陷阱,并与情夫巧设交通事故,将新婚才8天的丈夫送上了不归路。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她自导自演的骗保大戏最终也将自己和情夫双双送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1.
关于挪用公款罪立法完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款的具体使用用途不应当成为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因为将公款的具体使用用途作为构成要件不仅在理论上缺乏合理性,而且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难题,严重影响对挪用公款罪的认定。对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理解和认定已经从形式走向实质,甚至已经背离了“个人”应有的含义。挪用公款行为的本质在于徇私擅自支配公款,应取消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规定,代之以“为个人利益”挪用公款,同时应将挪用公款的数额和时间作为挪用公款罪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相似文献   

12.
挪用公款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对“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中“个人”的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挪用公款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 1条对“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解释为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 ,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笔者认为 ,将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视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理论上、实践中会带来以下不利影响 :第一 ,对私有公司、私有企业的刑法定位与刑法中关于单位犯罪主体的规定不一致。首先 ,根据刑法第 3 0条的规定 ,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其中“…  相似文献   

13.
宋原 《法治与社会》2007,(10):36-38
一个已经早已死去的女子,竟然给其亲属和自己的情夫发去了短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面对这一匪夷所思的事情,侦查员亦陷入了“谜局”。然而,正是这条让死者“死而复生”的神秘短信,给侦查员提供了一条顺藤摸瓜的线索,从而机智地破解了”谜局”,最终将犯罪嫌疑人一举擒获。  相似文献   

14.
1案例资料某女,39岁。2008年5月4日16时许,因连续两次服用情夫给的“胃药”共6片(后经查明为速可眠,剂量不详)后呈昏睡状,昏睡中觉情夫掏其双耳,后情夫又将其送医院输液、洗胃等治疗,24h后在迷糊状态被送回家。36h后清醒,觉双耳疼痛不适,逐渐出现双外耳道肿胀、剧痛、大量脓性分泌物溢出,病毒性脑炎、听力丧失、双侧面瘫。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的挪用公款犯罪案件数量剧增。动辄成百上千万元公款被挪用,侵犯了公共财产的所有权,也破坏了国家廉政制度建设。行为人利用职务上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是构成挪用公款的要件之一,挪用公款归集体等单位使用的就不构成挪用公款罪。为准确认定公款使用者是个人还是单位,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该司法解释出台后,审判实践中比较突出的…  相似文献   

16.
13岁辍学;14岁只身前往深圳打工;17岁同居男友涂某车祸身亡;20岁与情夫的亲生女儿合谋将情夫康空军杀死。这是怎样的一个令人震惊与同情的戏剧人生?刚满20岁的她,在父母的眼里,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在哥哥的眼里,永远是那个调皮可爱的妹妹;在情夫儿女们的眼里,她则像是一个大姐姐;在亲朋好友们的眼里,她更是一个能力出众的好强女子。她叫姬文娟,系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姬寨村村民。13岁  相似文献   

17.
崔皓 《法制与社会》2010,(19):70-71
长期以来,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务中,围绕着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对象、共犯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激烈地论争。本文主要对"归个人使用"是否应当成为挪用公款罪的必备要件、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给单位使用的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中新规定了挪用公款罪,这是我国长期司法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当前惩治经济犯罪所必须的。这也给我们广大学员提出了一个新的学习课题:怎样结合过去学过的刑法学有关原理,正确理解挪用公款罪的内涵。本期刊出的探讨挪用公款罪的文章,是供学员参考的,大家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有什么心得可以寄给我们。  相似文献   

19.
一 挪用公款罪,本罪在客观方面的重要特征是“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一九八九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曾规定:“挪用公款后,为私利以个人名义将挪用的公款给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使用的,应视为挪用公款给个人使用。”对“挪用公款归个人  相似文献   

20.
何进 《江淮法治》2013,(12):39-39
古时山西太原府内有个书吏姓崔,一次带着两个仆人从太原府回老家省亲,刚出太原府没多久,碰到一个少妇骑着驴子赶路,后边跟着个童子。崔书吏生性风流,见少妇体态妖娆、婀娜多姿,不觉就跟上去和少妇搭讪。原来少妇是从娘家探亲后回家的,后边跟着的童子是少妇的弟弟。少妇本也是个轻薄之人,见崔书吏相貌堂堂,就刻意适合着崔书吏,三言两语之后,两个人就眉来眼去,相互心里有意了。少妇的弟弟年纪较小,走得不快,不知不觉中已经落后了很大一段路,少妇尽顾着和崔书吏调情,早就忘了还有弟弟跟着。后来少妇的弟弟在路边树上看到一个喜鹊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