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是一位重残者,长期卧床,体质脾胃虚弱,时长日久,得了一种“腹痛泄泻”的病。发病时腹胀,巨痛,冷颤,虚汗大出,一阵紧一阵,非常痛苦。病初总找医生看,弄一些消炎镇痛和痢特灵之类的药,很伤胃,吃了使人更难受,有时还治不了。后在一  相似文献   

2.
<正>“自嘲”,既是自谦,又是自信。它不同于自轻自贱,更不同于自诩自大。卢那察尔说过:“笑给对手的打击是致命的,能随时使对手失去对自己力量的信心,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使对手在目击者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是的,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束手无策”的窘境,化解尴尬,摆脱窘境,最妙之法便是自我解嘲之。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2005),现代汉语中词汇化了的“大不了”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作为副词,表示“至多也不过”;二是作为形容词,表示“了不得”.副词“大不了”可表示对极度消极结果的估计和对极高程度量级事例的凸显,且前者的主观性程度更高.跨层非短语结构“大不了”经过重新分析成为形容词“大不了”,再在足量准则的作用下经过语用推理的固化形成副词“大不了”.  相似文献   

4.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事,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人生不能没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有理想、有目标、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有了自信才能催人奋进、超越自我、告别依赖、走向成功;有了自信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份精彩,少一份无奈。在N BA的一次比赛中,离终场只有几秒钟时,飞人”乔丹所在的公牛队还落后一分,关键时刻,乔丹在三人夹击下巧妙跳投,夺得两分,公牛队反败为胜。赛后乔丹告诉记者:“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投中。”有一个画家完成了一幅颇为得意的油画作品后,拿到画廊里展出。画家在画廊里放了一只笔,并附上要…  相似文献   

5.
颜剑 《小康》2005,(1):31-32
“经租房”,对于现今大多数人来说是个陌生的词。然而它的背后,关系到几乎国内所有大城市的近百万户人的利益。随着1998年国家停止房屋实物分配,房产开发潮越来越热,我国居民的房屋产权观念随之越来越强。但在法律层面上,“经租房”这一问题仍是空白。“打不了官司,告不了状。”许多经租房主及其继承人如此坦言  相似文献   

6.
批评贵在评     
批评是一种对人和事物予以否定并加以评论的表达方式,一般理解为贬意。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我们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被批评实际上是受益,是帮助人改正错误的,如能正确对待批评,它就是不可多得的良药。批评,不能只“批”不“评”。一味批,会让人丧失勇气和自信,使人意志消沉,达不到教育改进的效果。适当加以“评”,能让人看清错误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想“评”得恰到好处,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根据事实着重调查,要放下架子,否则就会让人无法理解和难以接受。如果你再用华…  相似文献   

7.
李晓海争强好胜的心思特别强,年级前10名虽说很不错,但他还有大把的劲儿没处使呢!因此,学校一有活动他准积极参加,在公开场合也抢着发言。慢慢地,李晓海听到同学们说自己“出风头”、“可耻”。他有点难过——“我错了吗?” “表现自我”,并不是坏事,应该说能够恰当地表现自我的人,是有能力、有自信的人。这样的人,将来很可能成就一番事  相似文献   

8.
延伸的文学     
孙郁 《北京观察》2003,(11):34-35
有一段时间,也就是经济刚起飞的时候,一种理论流行了:我们这个时代,不再需要文学。这个看法曾使许多热爱文学的人颇感沮丧,而现实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个咒语的应验。不过这里的关于文学的概念,似乎与先前的流行概念有别。它指的是纯文学,好像并不包括消费艺术,比如通俗、艳情小说等等。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膨胀的时代,听不到作家的声音也许是自然的,因为它提供不了粮食和住所。这使我想起托洛茨基的一段话,大意这样:在剧变的时代,文学有时是无用的。鲁迅后来受此启发,在一次讲演中叹道:“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自然也有人以为文学革命是有伟力的,但我个人总觉得怀疑,文学总是一种余裕的产物,可以表示一民族的文化,倒是真  相似文献   

9.
充满期待     
总有一种激情在燃烧, 总有一种希望在等待. 九月,一个很特别的季节.夏日余威未尽,让人心烦意乱;秋日头角崭露,使人意马心猿……  相似文献   

10.
有这么一句名言,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在漫漫人生路上,如果金钱作了你的“仆人”,它可忠心地为你服务,使你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厚,使你获得幸福;但当它作了你的“主人”,主宰了你,它就可能夺去你的一切,使你在一瞬间从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变成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甚至将你推入可怕的地狱。金钱作为“仆人”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重要保证。有了钱,一个人的衣食住行才有所保障,如果连吃饭都保证不了,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但金钱并不是万能的。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真挚的友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光大实业公司董事长王光英在谈到该公司的经营宗旨时说到:“人人做不了的,我要做;人人都可做的,我何必去抢?” 不跟别人抢生意,是充满自信的高论。在自信的背后,则是有个性化为后盾的。有了个性化,艺术家可以在创作上实现某些方面的突破;有了个性化,军事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有了个性化,企业家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稳操胜券。 个性化的巨大威力,使中国人对个性化倍加推崇,“一招鲜,吃遍天”,便是对个性化功能的充分肯定。在西方,熊彼特  相似文献   

12.
“公仆”这个词 ,如今无人不知它的含义。它的表义是为公众服务的人 ,它的喻义则指各级领导干部。这个“仆”字多形象啊 ,使人一接触到脑海里便浮现出从古而来勤勤恳恳的那些长衫短衣们。当干部的若这般地为人民服务 ,那真叫人感动 ,这个“仆”字便有着今非昔比的内涵和意境。然而如今这个“仆”字在一些自诩为“公仆”的官员身上已产生了种种错位 ,其中之一便是沦为“情仆”。一般的人之常情是不足为患的 ,需要警惕的乃是以下三种 : 一种是“亲情”之仆。古来就有“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之谚 ;如今又纷纷听到“一人当官 ,家族享福”之谣。…  相似文献   

13.
“第五代人”的提法在中国的出现,到底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一种社会事实?弗洛姆曾提出过“社会性格”这一概念,并认为通过它可以解析社会现象、了解社会过程。如果在“第五代人”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使他们具有一种社会性格,那么或许通过分析“第五代人”的社会性格,可以促使我们反思当今中国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实,“第五代人”的出现是由当代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因素所致,“第五代人”的社会性格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建构文化自信是文化属性的逻辑使然,也是国家发展要求的现实必然,其践行需要公共文化治理。在此中,文化制度建设是建构文化自信的顶层设计,它以发挥制度优势为重点、以政府为主导者,以“科学性-人民性-系统性”为基本遵循存续文化制度自信;文化生产建设是建构文化自信的现实保障,它以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以文化供给组织为中坚力量,以“价值嵌入→内部优化→高质量文化供给”为运行逻辑深化文化生产自信;文化生活建设是建构文化自信的落脚环节,它以提升文化生活质量和提增民众人生意义为重点、将居民放在主位,以居民“获得→认同→内化”为路向推动文化生活自信。文化建设多维途径搭建共治之网,共筑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这句话在职场上流传了许多年,不过绝大多数老板达不到“伯乐”的水平,绝大多数求职的也到不了“千里马”的档次。所以,更多的时候老板与员工能否相惜只是一种缘分。寻找缘分是职场中人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你在寻找吗?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套制度,可以说凝结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所以十八大指出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境内的鄂伦春族人口为8196人。自古以来,鄂伦春族一直从事狩猎生产,被誉为“林中之民”。关于“鄂伦春”这个族称,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住在山岭上的人”,在鄂伦春语中,“阿伦”指山,“千”是指人,“鄂伦春”是“阿伦千”变音而成。目前很多本民族人认同这种解释;另外一种是“使用驯鹿的人”,在近代史料中对鄂伦春族有“使鹿部”、“使马部”之称。新生村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处小兴安岭西北段的低山丘岭区,隶属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地理上位于北纬50度以北,与我…  相似文献   

18.
打击,似晴天霹雳,锐不可挡。它试图吞噬一切,同时又在创造一切;它使人脆弱,又使人坚强;它既能使一个人彻底垮掉,也能使一个人顶天立地;既能使一个人最终毁灭,也能使一个人获得新生。它泯灭了懦弱者的勇气,点燃了坚强者的圣火;它耗尽了懦夫的信心,增强了勇士的斗志;它是强者的推进剂,是弱者的致命点。因此,打击看似无情实有情。两种结果,全看你如何去理解和面对。不堪一击,恰恰证明了打击的无情性。当年号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因受不了兵败的打击而刎颈自杀于乌江。“击”人奋起,却显示出了打击的有情性。因病魔的打击,使奥斯…  相似文献   

19.
当前,部队学雷锋活动正深入发展,但有些认识上的偏差和实践中的偏向,有待纠正。一、克服“内攀外比”心理,正确处理净化小环境与净化大环境的关系。有的干部战士存有一种内攀外比心理,认为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一棵树枝叶再茂也挡不住多少风,光自己学抵制不了歪风邪气,光部队学改变不了社会风气,因此,出现了“上级组织才学,不组织不学”、“别人学才学,别人不学也不学”、“在军营内学,到社会上不学”、  相似文献   

20.
雨帆 《当代广西》2007,(5):57-57
少年儿童时期的价值观影响人的一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必须向青少年儿童倡导一种崇高的价值观念:“学会感恩光荣”,“意志顽强光荣”,“自信、自强光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