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批评,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讲究方法,被批评者不但不肯改正,逆反心理反而会使其错上加错。这时,批评者常常会纳闷:“我这是为他好呀(为工作好呀),为什么他不听我的话,不懂我的心?”良好的主观意愿并不代表现实效果,工作要讲究方法,批评也要讲究艺术。不同的批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从批评力度的大小来看,批评力度太小,批  相似文献   

2.
提起懒惰,一般人便会想起四体不勤、好逸恶劳、无所事事的懒汉。一个人如果形体懒惰,往往很容易被人发现并招致批评。而思想上的懒惰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不但常常被遮掩,有时候甚至还会给当事人带来短期的“好处”,更应该时刻加以警惕。针对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这一倾向,邓小平同志曾批评说:“我们的思想懒汉不少。”防止“思想懒惰”,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一、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法律意义 建议,就词义上大致可以理解为:对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办理某一件事情,提出自己的见解,具体的办法或可行的措施,与过去常用的“建言”一词含义相通。建言一词现在书面上已很少用了。 批评,出现在我国现代汉语语汇中,这里“批”的含义,是“评”,“评定”的含义,但更侧重于对某一问题,某一事物持异议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批评和自  相似文献   

4.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为一名领导者,掌握高超的“用眼”艺术至关重要。我们不是常听到“眼观六路”“眼界开阔”“眼光独到”等说法吗?你觉得领导“用眼”有哪些艺术?参考答案:①眼神传力道。利用眼神传递信息,相互沟通,能起到一种语言或其他形式的沟通所达不到的效果,因而是卓越领导人应有的素质。比如,领导批评下属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沉默的眼神来传达批评的意思,就会既达到批评的效果,又不至于伤下属的面子。②眼界需宽广。具体要做到五点:一是对细微现象不忽略不计;二是对反常现象不麻木不仁;三是对常规现象不熟视无睹;四是对暂时现象…  相似文献   

5.
谈听真话     
讲真话与听真话,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话讲来是让人听的,真话的“讲”通过“听”才产生影响和作用。能否勇于、善于听真话,不仅关系到讲真话的目的能否实现,还直接关系到我们所倡导的讲真话能否蔚成风气。对于真话,一要听得进,二要听得到,三要听得出。先说听得进。听得进,指要有听真话的诚挚愿望。真话中既有赞成肯定的话,也有批评否定的话。我们说听得进真话,就是说要勇于听不同的意见和批评,不怕真话常带一点“刺”儿。如果真话都四平八稳、没角没棱,我们不仅无法听到来自群众的鲜活的、原汁原味的真话,真话的策励作用也会大打折扣。说…  相似文献   

6.
批批评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高鹏评,是我党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历史传统。记得,一位革命领导人曾经说过:为了保存干部,教育和培养这些干部,就不应该害怕得罪任何人,就不应该害怕原则性的、大胆的、坦诚而客观的批评。要是没有批评的话,任何疾病都会进入膏肓,以致无法医治。只有坦诚、大胆的批评,才能帮助我们的人进入更加臻于完善之境。什么地方没有批评,什么地方的腐朽和停滞现象就会生出根来,那儿就不可能向前进步。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是这个道理。“兼听则明”其理亦然。批评,不仅仅是要批评他人,而且也要批评自己。…  相似文献   

7.
论快乐     
有人曾在心里祈祷:如果有上帝,应该让自己生得高大英俊,还应让自己很有钱,还要让自己人生快乐。可又想如果上帝说自己太贪心,只允许选择其中一条呢?如果让我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我相信大家一定会选择:让人生快乐。叔本华说:“一个悲观的人,把所有的快乐看成是不快乐,好比美酒到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生命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与乐,而要看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情。”也有许多人说: “外在能给人的东西使其快乐是很少的,人的快乐与否决定于自己。”人的快乐源于哪里?当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得到…  相似文献   

8.
说“批判”     
写下这个题目就有些犹豫。因为“批评”这个词还可通行,在报刊上还能见到,如“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三讲”教育中要“认真听取批评”,“要开展文艺批评”等等。而对“批判”一词则讳莫如深,绝少提到,否则就有“文革”、“大批判”之嫌。最近报载,一位文艺家说:“批评和被批评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千万别误把批评当批判。”可见,这里是把“批评”和“批判”看作两回事的。 “批评”和“批判”,在语感上似乎有些差别,但意思也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在英、德、俄等外文中,“批评”和“批判”都是一个词,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把“…  相似文献   

9.
5月11日,发生在福建厦门的一组新闻照片引起了媒体和舆论的广泛关注,照片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因马路上的水坑摔倒的全过程。舆论中,批评记者的声音占了上风:“照片精彩,可拍照的人太缺德,明知有坑不设路障,却等着人栽跟头”,“记者肯定知道会出事,就在一边看着,可鄙”。"然而,有没有人想过,记者的职责要求他用摄影的手段反映社情。试想一下,如果有人能在现场告诫行人,如果旁人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如果有关部门及时立了警示牌,摄影记者拍下的将是另一幅画面。"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这个马路陷阱,除了这位记者,没有一个人向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0.
陈峰 《中州统战》2000,(4):13-13
谁最希望“台独”?要让我说,最爱“台独”的,应该是惟恐中国不弱的人!只是,这希望太渺茫。中国发表了“白皮书”,警告选择“台独”就是选择战争,岛内和国际上有些人就不高兴,这也可以理解:打到了要害处,不让他叫两嗓子,他能甘心吗!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台湾岛内一些想搞“台独”的人,天天说自己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问题是上查几代,他们的祖先多是明末随郑成功大军迁到台湾的,当时的誓言可是要抵抗外族入侵,恢复中国啊。时至今日,却有他们的后代提出了“台独”的主张,不知他们的祖先天上有知,会有什么样的感想?说实话,两…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会上强调:“我再三提醒大家,要注意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这一点我们要坚持下去。”朱镕基总理在中央国家机关第十三次党的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整风精神,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扎扎实实搞好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提高“三讲”教育的成效。 营造良好氛围,消除思想顾虑。在“三讲?教育申要搞好批  相似文献   

12.
笔者发现,一些民主生活会虽然强调一定要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但是也存在着不少人在进行批评的时候不是轻描淡写就是把批评变成了“希望”和变相的“表扬”的现象。一旦批评走了调,这批评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有人说,时下有些批评已成了“奉承式”和“阿谀式”,被批评者不仅不会“冒汗”和“幡然悔过”,相反却面对着批评而怡然自得。有些人之所以屡屡犯错误甚至走向腐败,当然是内因在起决定作用,但是长期听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批评而导致思想和行为失控,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倘若有人满耳听到的都是“您何必亲自……”“您也是…  相似文献   

13.
能够面对面地得到批评,实属不易。应该说,批评也是一种待遇。不是任何人都能开展批评的。有的人表面上一团和气,私下却议论人、诋毁人,损人形象,破坏团结。能面对面批评你的,不是你的良师,就是你的益友。批评者必然是一个心底坦荡的人。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时时为自己打算的人,绝不敢开展批评;批评者必然是有足够底气的人,其中大多自己做得不错,至少这方面做得不错,叫做“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否则,他不敢批评人,即使批评了,别人也不会接受,相反会让自己下不了台;批评者必然是有责任心的人,只有对工作负责,对事业…  相似文献   

14.
梁衡 《中国人大》2013,(3):54-54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牵动民心.人民要什么样的美.先从哪里美起?这是要回答的现实。我们理解美主要是视觉感受,先得让人能看到美,而且要美得实用。  相似文献   

15.
不少同志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去找领导,办公室的同志告之:“领导在开会”;如果找领导汇报工作,领导说:“等我开完会”;如果与领导预约工作,领导为难地说:“这几天很忙,要参加几个会。”上级的会议,要参加;本级的会议,要讲话;有关单位邀请的会议,要出席。领导干部的会多,陷入“会海”不能自拔。开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当会议成“灾”,会议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与原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领导干部的会多,如何让他们跳出“会海”,如何减少会议,值得我们三思。一思有些会议是否必要。开会是重要的工作手段,传达精神、布置工作、通报情况、制定…  相似文献   

16.
点评文学名著,没有足够的功底和卓越的见识是绝对评不好的。但凡能流传下来的评本,都有独到之处.清乾隆年间贵州广顺人但明伦独具慧眼,评点使人心悦诚服,“披隙导窍,当头棒喝,读者无不俯首皈依”。这就是《但批聊斋》。  相似文献   

17.
近期朱大可、吴炫、徐江、秦巴子等人著的《十作家批判书》 ,以其醒目而刻薄的主标题引起不少读者的关注 ,仅凭这股敢于蔑视“权威”或“明星”的勇气 ,就不由得使你敬畏三分。我不敢说他们的批评没有道理。事实上在阅读此书之后 ,我不但产生了些许共鸣 ,甚至悄然产生对有人代为振臂疾呼且勇于承担激烈批评之责任的感激之情。至少有部分批评是中肯而切中要害的 ,中国的“造神热”和“大师”崇拜症已经持续了很久 ,如果有人当众高喊 :“那不是神 !” ,我以为至少不是一件坏事。然而 ,我所不能赞同的是某种心态 ,要批评 ,但不是哗众取宠 ,爆炒…  相似文献   

18.
批评是教师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有效方法。要使批评更大限度地发挥正效应,减少负效应,批评者必须重视批评时间的选择。例如,星期一朝会课不直批评学生。过完了快乐的星期天,学生高高兴兴地回到学校,准备开始这一周愉快的学习生活。如果这时对全班学生大耍威风,或者点名批评,无疑是在学生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晴空里打了一个霹雳。学生觉得晦气,不会有学习、工作的好心境。课间不宜批评学生。课间批评,弊端至少有三:一是学生惦记着下节课的上课时间,怕迟到了又“挨”,心不在焉,表面上认同了,实际却没听进去;二是对学生…  相似文献   

19.
建立法治社会、依法治国,已经是中国上下的共识。但是,这共识似乎并未成为“共实”,没有成为全民的实践。有些地方有些人,正在热衷于搞“批治”,似要建立一种“批治”社会。什么是“批治”呢?所谓“批治”,就是领导人的批示取代国家的法律,作为公民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让公众遵纪守批。  相似文献   

20.
回应“货币的本质规定究竟是什么?”的批评,需要重申并集中阐释“超越货币本质‘一般论’与‘特殊论’的对立”中的一些观点:不仅要看到货币商品的“一般性”,而且要看到它的“特殊性”,还要超越货币本质“一般论”与“特殊论”的对立,在人类劳动的社会性、从人与人劳动的社会联系的层面理解和把握货币商品的本质规定;在货币的本质问题上,不能以“一般论”排斥、取消“特殊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