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敦宁 《法治研究》2014,(9):105-112
我国缓刑适用率偏低及缓刑适用不规范的现象与缓刑适用制度本身的缺陷存在很大关系。为了改变这一局面,2011年的《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的缓刑适用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正,但是其具体的修正内容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对缓刑适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目的在于通过规范化的制度设计来促进和实现缓刑的扩大适用。为此,需要进一步采取以下制度革新措施:完善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建立缓刑适用的人格调查制度,以及改进缓刑适用的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2.
缓刑制度在我国现行的刑罚制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对我国缓刑制度的研究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现行缓刑制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现实的执行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从浅析我国的缓刑制度入手,剖析了该制度的几点缺陷,并对其立法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缓刑是作为对犯罪分子在惩罚的前提下宽大处理的一种刑罚制度,在实践中对教育改造罪犯,使之改过自新,预防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现代刑法量刑轻刑化,强调人权保护的刑罚理念下,缓刑制度现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刑事立法所采纳。在我国,虽然1997年刑法对缓刑制度做了全面的规定,但是,缓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难以达到缓刑的真正目的,确有必要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针对缓刑制度在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以缓刑适用条件、缓刑适用程序和缓刑执行为视角,指出不足并提出完善缓刑制度的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4.
缓刑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亟待完善之处。立法上,缓刑适用条件和监管机关的设定存在制度缺陷;司法实践中,对缓刑犯的考察及监管方式较为单一,难以适应现实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和中国司法实践,提出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缓刑适用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刑法条文规定的缓刑条件比较原则、审判人员自由裁量空间过大、职务犯罪适用缓刑偏多、缓刑监督考察流于形式等问题,制约了缓刑效用的充分发挥。解决缓刑适用中存在的不足,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具体规定缓刑条件,调整不同类型犯罪缓刑适用比例失衡的现状,创制新的刑种以缓解缓刑适用压力等,应当是缓刑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改善社区司法——以缓刑考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缓刑作为一种非监禁化的刑罚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缓刑考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缓刑的广泛适用。我们可以通过确立专门的缓刑考察机构,培训专业缓刑考察官等措施来完善缓刑考察体制,以促进缓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郭锐 《法制与社会》2011,(16):277-277
虽然刑法修正案(八)刚刚出台不久,但对于其中缓刑制度的修改仍存在不少质疑之声,本文通过对缓刑制度的设立,缓刑执行方式的设置两个方面,浅谈缓刑制度类型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江民才,欧阳顺乐我国刑法中的缓刑制度自问世那天起,便带有一定的先天不足。从立法的角度检讨我国缓刑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并逐步加以完善,对于充分发挥刑罚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缓刑的社会效果应注意作为具体运用刑罚的一种制度,缓刑的适...  相似文献   

9.
缓刑是刑罚附加刑的一种,是指对判处刑罚的犯罪份子,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在我国有两种方式:一是一般缓刑;二是战时缓刑。在司法实践中应适用缓刑,这样可以惩罚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表明了国家对犯罪分子的否定,因而缓刑有助于更好实现刑罚的目的。但是由于我国的缓刑制度的立法比较晚,所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将从我国缓刑制度的立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两方面来共同探讨缓刑制度的深入研究,以此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此类刑罚制度。  相似文献   

10.
缓刑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伟 《河北法学》2006,24(7):108-114
我国刑法中的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认为暂不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在一定考验期内,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缓刑制度在实践中对教育改造罪犯,使之改过自新,预防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缓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种种具体问题,难以达到缓刑制度的立法目的,因而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通过从立法上明确缓刑的适用条件,可以避免缓刑适用中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在适用技术上,通过确立缓刑适用前的再犯预测制度,可以更加客观地考量被告人是否具备"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条件,使缓刑的适用更具科学性;从适用程序上设置缓刑适用的听证程序,增加缓刑适用过程的透明度,可以避免缓刑适用中的"暗箱操作",有利于将缓刑的适用置于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之下,体现出法律程序中的公平、正义;在对缓刑的考察监督方面,首先,通过建立缓刑监督考察委员会制度,改革和完善监督考察的主体,以弥补当前以公安机关为主的监督考察主体无力对缓刑人员监管的不足,还可以做到权责分明,利于对缓刑人员的监督考察落到实处;其次,确立缓刑指示制度,完善监督考察的内容,可以使监督考察有的放矢,缓刑人员亦有明确的目标与行为准则;最后,将对缓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纳入社区矫正体系,是完善监督考察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真正实现对缓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的必要保障.建立一个缓刑制度的体系,对于完善我国的缓刑制度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于洋 《法制与社会》2012,(21):79-80
在我国,缓刑制度尚处逐步完善阶段,也需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本文拟从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和解或是调节与被害人或其家属达成赔偿协议,赔偿其经济损失这一情形对缓刑适用的影响、利弊得失为切入点,探讨现阶段缓刑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完善。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战时特别缓刑制度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我国普通缓刑制度的立法规定,基于战时特别缓刑制度的价值考量,本文认为我国战时特别缓刑制度在立法技巧、适用范围、考察事项、法律后果、适用程序、执行方式等方面存在立法空白或严重不足,亟待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3.
刑法缓刑制度的引入是我国刑法民主化和刑法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缓刑制度对于被告人的回归社会和缓解我国刑事司法日益严峻的压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缓刑制度具体适用和执行过程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缓刑是当代刑罚制度的"宠儿",它是集刑罚社会化,法律化,个别化,人道化于一体的刑罚制度,符合刑法的价值取向和人类社会价值进步的潮流,彰显了刑罚的宽严相济的政策精神,它在我国刑罚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缓刑制度自发展以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缓刑制度在立法与司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为此从我国缓刑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加完善的措施,促进缓刑更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5.
完善缓刑制度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中东 《法学杂志》2001,22(4):72-74
尽管新刑法在一定程度上对缓刑制度予以了完善 ,但还远远不够 ,制度性因素仍是制约缓刑适用的主要因素。为充分发挥缓刑的价值 ,促进缓刑的适用 ,我们仍应当将完善缓刑制度作为缓刑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内含刑罚个别化、刑法经济性和在避免自由刑弊端方面的无可比拟的价值,缓刑在现代刑罚制度中占据重要地位。内地与澳门,由于社会制度、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在缓刑制度上的巨大差异。澳门吸收了葡萄牙刑法的先进理念和完善的制度创设的成果,其缓刑制度的设置很是合理,相比较而言,内地缓刑制度略显粗糙和落后。加强对澳门缓刑制度的比较研究,既是区际刑法一体化所需,也是促进完善内地缓刑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立法构想与司法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学相 《现代法学》2004,26(2):78-82
在我国 ,缓刑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亟待完善之处。在立法上 ,关于缓刑犯的实质条件及考察机关的规定 ,存在着制度缺陷 ;刑法对于未成年人适用缓刑未予以适当的倾斜 ,也未建立缓刑保证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 ,对缓刑犯的监督考察落实情况较差 ,机构和人员不到位 ,监督系统不健全 ,管理失控 ,现行的监督考察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针对上述问题 ,应当修改刑法的相关规定 ,明确对未成年犯的特殊保护和缓刑保证金制度 ;人民法院应把好判决关 ,同时加强对缓刑犯的日常考察和管理制度 ;加强司法机关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缓刑制度在改造犯罪、预防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一制度无论是立法上还是司法实践中均日益凸显出诸多弊端,为了更好发挥这一制度的应有功能,应对这一制度做大胆的尝试性改革。如,借鉴国外立法和实践增设罚金刑缓刑,增设缓刑听证程序和缓刑犯的义务负担,完善缓刑制度的类型和缓刑撤销制度。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犯罪形势与缓刑制度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对缓刑进行改革以充分发挥其节省司法资源、矫正犯罪人、促进犯罪人回归社会的功能成为必要。美国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完善的震慑缓刑制度虽然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但瑕不掩瑜,其在节省司法资源、促进犯罪人回归社会、缓和社会矛盾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表明其所蕴涵的合理因素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本文建议在现行刑法规定的缓刑制度之外,借鉴美国震慑缓刑制度所蕴含的合理因素,创设一种新的混合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刑制度是一种经济、合理而富有实效的行刑制度,是各国刑法中最基本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并保持比较高的适用率,但我国缓刑的适用率低且无法有效执行。完善我国缓刑的立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明确缓刑制度的性质;细化缓刑制度的主要适用对象;树立管束与教育并重的科学行刑观;培养专业化的非监禁刑执行官队伍;丰富缓刑制度的考察内容,使缓刑考察立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