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政治文明的现代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立足于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历程,并从法治的视角解读现代政治文明,认为现代政治文明是以法治为底蕴,其核心和实质是民主政治,同时蕴涵自由、人权、民主、公平、正义等人类普适性价值,现代政治文明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宪政国家体制。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进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理论上不断升华,在实践上不断突破。解放思想催生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新理念、新观点,我国开始从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高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人本法律观、和谐法治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确处理法治同政治的关系、民主同法治的关系、立足国情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关系,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3.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最真实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根本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全过程民主的人民性本质,能够超越西方标签化的民主,实现最真实的民主。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五大民主形式”全覆盖、“四个相统一”全贯通,能够超越西方碎片化的民主,实现全链条的民主。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畅通最广泛的人民当家作主参与途径,不断完善民主制度多数原则,关注少数权利的保护。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以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推进民主协商,遵循公平原则合理施行差异化政策。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最管用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实践,通过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安排将之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真实的权利和自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为促进人民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在高效提升民生福祉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4.
自然法思想起源于古希腊,其中包含着西方的古代自然主义法治观、中世纪的神学法治观和近代的理性主义法治观.在西方的法治思想与法治传统中自然法蕴含着公平、道德、理性、人权、自由等诸多精神的内涵,正是由于其丰富的观念造就了西方法理学范畴内最具持久,最富有生命力的法律思想.本文先是通过对西方自然法思想的起源与发展的阐述,然后进而阐述出表达出西方自然法中所蕴含的公平、道德、理性、人权、自由五方面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立法公众参与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吉清 《河北法学》2002,20(5):7-11
法治之本在立法,良好的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意志的体现,但人类恒久不变的事实却是法律的具体决策终归是社会上少数精英人物的特权。从古希腊雅典的直接民主到现代的代议制度;从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到麦迪逊的共和政府主张,反映着人类在强权与公理、权力与法律、专家统治与人民主权之间寻找平衡的种种努力。通过对公民身份、人民主权、法治国家、程序正义等与立法公众参与关系分析,阐述公众参与立法活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为我国立法公众参与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6.
行政信息公开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标志之一,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符合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行政信息公开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能有效地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提高行政效率。这也是中国建设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侯保龙 《行政与法》2012,(12):45-49
西方法治政府理念具有人类普遍的进步性,它保护人权以申张个人自由,实行民主政制以维护公民政治权利,实行法治以匡正政府权力界限。西方法治政府理念历经共和主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法治主义到服务主义的演进过程。其中,共和主义确立政府形式,民主主义解决主权归属和政府合法性,自由主义表征政府目的,法治主义护佑公民权利,服务主义标明政府行为理性。这些理念对我国的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是核心,民主与法治是保障,不讲民主的法治是野蛮的、落后的,与和谐社会相背道而驰的。民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是和谐社会的制度之源。民主需要法治来保障,没有法治,就没有民主,公民的权利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就没有人权可言,人的和谐发展也得不到实现,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矛盾,建立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2011年新加坡国会选举,长期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受到了反对党的激烈挑战,这种情况在李光耀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主要受到了包括逐渐松动的政治氛围,西方民主宪政的意识形态的广泛传播,国内外政治环境,法治建设及公民社会的发育,民生议题,新兴势力及候选人等因素影响.大选出现的新形势无疑是新加坡多元民主进一步发展的成果,同时也随着世界民主化浪潮推动的结果,新加坡政治正在向民主、公平、自由的道路上迈进.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的理论思考潘国和严励依法治国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作为治国方略,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大贡献。一、依法治国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发展、创新的法治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  相似文献   

11.
西方民主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所以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道路并不必然要走西方式的自由主义民主道路,中国完全可以借鉴结合杜威式的社群主义民主,从自己的文化里发展出自己的民主化道路,开拓第三条民主化道路,儒家社群主义民主便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社会》2006,(2):8-9
随着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从“闭立法”到“开门立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立法听证在各地日渐升温,逐渐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生活尤其是立法民主化进程中的普遍事件。“听证”正在从一个学术名词,转变成为中国的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13.
论人民主权原则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主权原则是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主要原则之一。人民主权理论的提出及发展,为民主宪政、法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人民主权是法治在历史上和逻辑上的起点,它与依法治国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上的联系:确立并贯彻实施人民主权原则,对于依法治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可以说,没有法治,就没有民主政治和现代市场经济。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如果我们囿于这样的思维认识法治,将导致法律万能论。而本文试图从其产生的条件和土壤──社会中,来把握和认识法治。一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产生了国家。国家是一个产生于社会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异己力量。国家的产生孕育着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相互分离。然而,这种分离乃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在专制政体下,社会依附于国家、受制于国家,市民社会完全淹没在政治国家之中;在专制社会里,一切唯权力至上,社会及其…  相似文献   

15.
《法学》1991,(9)
人民主权,或称主权在民,从它开始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倡导,并赋予其民主和法治的内涵时,就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演进中一个不可替代的理论。它并非历史的陈迹,在我们实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主权在民理论的闪光之处仍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一、“人民主权”的历史透视人民主权,并非新概念。在近代思想史上,首先是英国的洛克,其后为法国的卢梭,都提出过“主权在民”的法治理论,卢梭却比洛克更进一步。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公开宣称:“我将选择一个  相似文献   

16.
政治现代化是为了实现社会发展总目标自觉进行政治变革、推进政治发展的一种从传统政治走向现代政治即从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的活动过程。政治现代化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和走向,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政治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然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是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方略。一、法治:政治现代化的目标和保障依法治国的实质就是法治。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与人治相悻。人治,是传统政治的形态,是一种封建色彩极浓的…  相似文献   

17.
彭中礼 《时代法学》2008,6(3):40-48
社群主义是在批判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社群主义对罗尔斯正义论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和终极目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在逻辑起点上,罗尔斯建立起了个人——社群观,而社群主义建构的是社群一个人观;在价值取向上,罗尔斯认为“权利优先于善”,个人权利是正义的价值取向;而社群主义建构的“善优先于权利”的观念,强调个人权利必须在社群中去实现。在终极目的上,罗尔斯追求正义作为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而社群主义者认为正义只是美德之一,并强调公益及将其作为社群的终极关怀。社群主义的批判立场是一种不具有建设性的理论挑战。但社群主义理论对我国法治建设存在可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早年追求民主,反对专制,志在建立民国,实现共和。而二次革命失败和俄国革命成功,促使其晚年法治思想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政体上,从反对专制到自立独裁;在政党制度上,从拥护多党政治到提出“以党治国”,建立一党政治,是中国党治政权的肇端;在治国理念上,从支持法治转变为赞成人治。孙中山晚年法治思想的转变,是其政治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宪政运动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曾阐发了深刻的民主契约法律观 ,但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 ,却对经典作家的理论进行了“理论替换”。这种“替换” ,在实践中就加剧了权力制约的乏力和自由、权利保障的脆弱 ,有悖民主信念和法治精神 ,并对当下中国的民主和法治努力具有严重的制约作用。因此 ,要推进民主和法治进程 ,就必须克服这种理论“替换”及其不良实践后果 ,弘扬真正的民主契约法律精神 ,从而使法治秩序早日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法律秩序观与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法律秩序观主要包括政治秩序观、经济秩序观、文化秩序观和社会秩序观四个方面。其中,政治秩序观以民主为基石,是江泽民民主政治思想的精髓;经济秩序观以法治为核心,体现着江泽民“依法治国”的方略;文化秩序观以先进性为特征,彰显了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秩序观是以和谐为目标,蕴含着江泽民“和谐社会”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