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这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相适应的。现代法治的实现,必须以市民社会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理想状态,建设法治社会是人类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作为治理国家的一种制度化方式,法治的实现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为基础。简言之,市场经济是法治国家形成的经济基础,民主政治是法治国家形成的政治基础,而公民法治意识的形成是建立法治国家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中国的市民社会和市民法治,即以市民活动为中心,而非以国家或官僚活动为中心的社会和法治,这是由实行市场经济、民主与法治决定的。私法是市民社会的基础,民法总则是核心。发挥法官在个案中解释法律的作用及将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改为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是私法及其他法律实施的重要保证,是市民活动牵动法的创造并决定国家政治的最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国家与社会:法哲学研究范式的批判与重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分析了近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三种典型的理论范式的基础上 ,理性分析了近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互分离和二元对立的关系范式的社会机理 ,探讨了这一近代法哲学分析范式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问题 ,并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出发 ,提出应当重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析范式 ,建立我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机制 ,并将这种互动机制作为法治生成的真正的社会基础 ,实现我国市民社会的相对独立和自治、国家权力的科学配置和监控、国家与社会关系之法治整合。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正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社会高度信息化以及广大市民法律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怀柔区司法局在创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与探索,在促进地方法治政府建设、整合社会普法资源、提高公民法律素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董文军 《行政与法》2002,4(12):27-29
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既是指人类社会的一个特定的发展时期,又是指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私人活动领域,其中主要是私人的物质交往关系。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中,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二者的分离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国家终将统一于市民社会。经济法的产生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融合在法律上的一种反映,经济法是规范国家权力干预市民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法,表现出很强的公法性。  相似文献   

7.
构建我国公民意识生成机制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昀  王素平 《河北法学》2003,21(3):125-129
建设法治社会必须培育健全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生成是一个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运行机 制中,在法治目标指引下,在法治建设实践中官员和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应全方 位构建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民主 政治,承认并培育市民社会,公正立法与执法,开展公民教育,发展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8.
国家与社会的分离是公民以及公民意识生成的前提。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的产生、存在和运行的心理基础和社会人文背景。公民意识生成的逻辑前提是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划分对于公民意识的分析与认识的客观基础,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所奉行的运行规则的差异性。法治国家意味着对人的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对法治文化的尊重。公民意识作为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法治社会法律秩序内化的关键,法治国家不仅要以法律为基础,更要以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意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不仅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和法制建设更是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中国政府一方面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也非常注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已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正式写入我国的宪法,成为国家的一个基本治国方略。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指导下,民主、公平、正义、效率等现代法治原则正在逐步内化为公民的法律意识,已逐步成为国家立法、执法和司…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律师制度,是社会文明的标尺。律师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是实现社会法治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律师的主要使命是:促进公平效益市场经济是基于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分离的基础,确保主体充分自治的经济。币场经济规则的特征在于其从不排斥权利的自由处分而只是使处分有序化。市场法治致力于肯定和衡平合法的利益,所以,市场主体实现效益必须作出正当而及时的抉择,而且要兼顾社会本位利益所附加的责仔。只有基于适法而经济的决策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要求市场主体应当能够正确评价和预测自己的行…  相似文献   

11.
法治是民主政体的最理想的状态,是法律化了的民主政治.而现代民主政治就是政党政治.因此,一个国家法治理想的能否实现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政党体制,或者说其法治建设就是这个国家形成与法治社会相一致的合格的、合理的政党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是使政党的活动民主化和法治化,它不仅要求执政党领导人民建构一套科学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表明,法律是伴随着利益的分化、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法律与利益是密不可分的,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法律都是围绕如何调整和保护一定的利益而展开的。刑法作为基本的法律部门之一,同样也是如此,我们知道,一定的社会结构形态对刑法具有决定作用,其中重要的一面包括影响刑法对利益的选择,在现代民主政治社会,尤其是在市民社会逐步形成并相对独立于政治社会的过程中,人权就成为刑法利益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法典的品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民法不仅是调整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更主要是通过对市场经济的调整来促进社会的进步、推动人的发展的法律,是一部维护人权、解放人性的法律,是建设民主政治与法治国家的法制基础。将民法定位于一部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法律,是现代民法应有品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表现为法律形式的人民意志来治理国家.民主政治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民主政治是法治的内容、前提和依据;法治是民主政治的体现和保障,只有实现民主政治才能实现依法治国.法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权力定位和对权利的保护.故法治又是实现民主政治的保证.市场经济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经济基础,法和经济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市场经济不仅为法治的建立和实现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市场经济的性质和内容又决定着法制的性质和内容.当然法治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是起着促进和保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西方法治产生的深层根源在于其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和互动发展,即在国家重建和市民社会自由化运动过程中,权力和权利的界分与冲突导致了法律秩序的生成,而市民社会精神的张扬则推动了法律形式化运动.在走向现代法治的进程中,由于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的潜在差异,出现了"社会优位型"和"国家优位型"两种法治模式,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国家社会化"和"社会国家化"的新变化,西方法治也由分殊走向了趋同,并出现了法律传统的危机和超越倾向.中国要走向法治,就必须重构国家和社会关系,确立多元社会权利基础、公权力权威和良法之治,并实现依法治国与市民社会理性规则秩序的回应与契合.  相似文献   

16.
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政党行使着相当一部分的国家政治权力,左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国家政治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政党政治于民主政治而言,不只是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正因为此,政党要守法。政党守法是法治国家的题中之义,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政党守法既要明确政党守法的范畴,叉要明确政党守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理论”兴起、成长于西方社会,是西方国家经济形态下特有的社会结构形态的理论概括,是现代西方政治、法律理论建立的一大理论基石。那么,追求法治与民主的当代国人,对于国内市民社会的存在与否,曾在上世纪90年代的学界引起过热烈的讨论。对于此问题,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形态下,本文将从权力的视角予以阐释,来证明中国市民社会应有存在的权力空问,但是发展路径、形态又别具一格,不同于西方的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8.
“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是民主理论、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核心论题。满足不同的民族、族裔、宗教和语言群体的愿望并确保属于少数群体的人的权利,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现代民主政治体制和法治国家下促进和保护属于少数群体的人的权利的规定包括禁止歧视和少数人的特别权利。这些基于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下的平等理念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而在国际条约中得到了具体体现,集中体现在《在民族或族裔、宗教和语言上属于少数群体的人的权利宣言》。  相似文献   

19.
俞可平在《新京报》撰文认为,我从来没说过民主是十全十荚的和无所不能的。我只是说在人类迄今发明的政治制度中,相对来说民主是最好的一种。我始终认为,民主与法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离。在我看来,说“要自由而不要民主”就像说“要自由贸易而不要市场经济”一样不得要领。一种制度的好坏。归根结底只有本国人民才有发言权。我倡导的是“增量民主”,即发展民主的着眼点是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现实的政治权益。如果民主的结果是法治破坏、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20.
关于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实上已把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上日程;认为民主政治同法治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时也必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认为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相伴繁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行法治的过程;并着重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几项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