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观"从批判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非理性运用入手,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上的反生态性,并据此提出了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解决对策。这主要包括:其一,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源头境遇上的反生态性,生态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不仅是物质资料生产,而且涵纳"生态生产"。其二,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目的形态上的反生态性,生态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强调,劳动生产的目的不是无限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其三,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机制上的反生态性,生态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强调,应采用"混合型"的经济模式来发展生态生产。其四,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后果上的反生态性,生态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强调,应在分清生态责任的前提下解决全球性的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观"对中国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文化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资本逻辑占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之下,生态问题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根本性的理论挑战: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是生态资本主义还是生态社会主义,如何看待资本逻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以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应当到资本主义内部去寻找。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阐述、对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异化关系的分析,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学思想,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以绿色发展和社会公正为最终价值指向,旨在消解和超越资本的主体性地位,实现人、自然、社会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关系的复归,从而真正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大生产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生产方式,西方国家受益于工业化大生产,但也因此陷入了资源衰竭与环境破坏的两重危机之中.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不仅导致经济危机,还不断地破坏生产力.为此,资本主义不断地向全世界转嫁危机,更进一步地掠夺全世界的资源,资本主义制度用自己的生产方式绑架了全世界,任何民族如果想继续生存下去,不得不走工业化大生产那种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力”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过程,也是生态危机的全球化过程.挽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生态危机的路径包括:以科学的理性弥补工业化大生产的缺陷;以先进生产力阻断资本主义的全球掠夺;以生态民主遏制生态危机产生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王荣 《求实》2016,(5):4-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资本逻辑为对象,对资本逻辑展开批判。这一思想对于"全球资本化"的当今时代而言仍具有很强的解释力。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呈现存在、本质与历史的内在结构。资本逻辑的存在批判以"商品拜物教"为核心范畴揭示人受物统治的社会现实。资本逻辑的本质批判通过对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考察,透过资本逻辑营造的自由与平等的假象使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一览无余。资本逻辑的历史批判从社会历史进程中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整体,表明资本逻辑有其产生的前提,也存在其消亡的界点。在对这三重视域的梳理与明证中,展现了《资本论》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困境的观照,也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历史的特殊阶段,只具有暂时性,而不具有永恒性。  相似文献   

5.
黎庶乐 《理论导报》2023,(4):46-47+56
<正>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解决经济危机所引发的国际劳动分工危机、全球性投资疲软以及地缘政治斗争等问题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身变革——资本主义从依赖外部殖民扩张克服生产过剩危机和追逐新的剩余价值,转向通过内部殖民化实现资本的空间转移与空间生产方式的建构。伴随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转向”,西方左翼学者从城市—空间、生产—空间、社会—空间、身体—空间等方面展开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考察当代资本主义的空间批判,  相似文献   

6.
安德烈·高兹在借鉴吸收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以及存在主义的异化观与人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批判和解构资本逻辑为核心论题、以建构生态社会主义乌托邦为价值旨归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高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启示我们要充分认识资本的二重性及其逻辑,努力驯服和驾驭资本的辩证逻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著名环境经济学家保罗·霍肯在其代表性著作《商业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宣言》中试图构建一种"恢复型经济"。保罗·霍肯通过批判工业生产方式的线性生产,试图创造出一种迥然不同的经济,一种在恢复生态系统和保护环境的同时带来革新、繁荣、有意义的工作和安全感的经济。但是,从本质上看,这种"恢复型经济"只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态改良版而已,只是在原有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加入了一定的生态理念、生态技术而已,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逻辑。只有从根本经济制度着手,才能消除生产方式的非绿色化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方生态正义观的发展有着多元形态。生态伦理学对传统的公平正义起疑,并且从自然价值的基础上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生态正义。改良主义寄希望于资本主义的内部改革,以建立起协调多元的生态正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基本制度前提来建构生态正义。中国生态正义理论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已有的成果立足于中国发展现实,是边发展边治理的预防式生态正义观。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观念,需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机制改革,引导人民群众参与。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批判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过程相统一的,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为主线,将城市批判和资本批判有机结合,并集中体现为对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批判。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政治批判和经验观察为起点,以“经验模式”为主导,逐渐拓展出社会历史和城乡关系的双重逻辑;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恩格斯从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工业城市展开社会历史批判,完成了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城市批判的独特思想范式。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批判思想对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后马克思思潮代表人物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分剔从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哲学三个层面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在政治经济学上,他提出以符码意指方式为基础的符码政治经济学代替以商品逻辑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揭示当代资本运行秘密的解释模式;在历史唯物主义问题上,他提出用象征交换方式代替物质生产方式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的革命理论;在哲学问题上,他则根本否定人的物质需要在人类历史中所具有的自然必然性,否定始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劳动所具有的哲学人类学意义.文章对鲍德里亚上述思想作出了概要性梳理,并就其意义和局限性作了理性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