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几个月,世界经济形势渐趋好转,尤其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外贸形势好转,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又成为国际舆论的中心话题。一些国家政要也开始鼓噪人民币升值,先是美国人喋喋不休,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华前就公开表示,希望人民币升值。然后是欧盟“三巨头”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欧元区主席容克、欧委会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共同发难,在中欧峰会之际施压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2.
蒋卫武  李建华 《小康》2008,(11):99-101
近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西方人称之为“中国奇迹”,同时他们有些人又以“中国经济是个谜”来表示对中国发展的不理解。  相似文献   

3.
新年絮语     
“小雪大雪又一年”。岁末年初,又是北京人思想最活跃的时候。时下,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是人们的首要热门话题。“宏观形势让人欣慰,微观形势灼人担忧”的议论似乎比较流行。前不久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三个方面实实在在地指明整个经济形势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实现了“九五”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的要求;同时又沉甸甸地指出不能低估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如不  相似文献   

4.
当前经济形势是不是“宏观好、微观差”倪小庭怎样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是“宏观好、微观差”。对此,我谈几点看法。宏观形势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以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经济...  相似文献   

5.
魏大业 《台声》2002,(5):1-1
前不久,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一次“台独”色彩浓厚的会议上,提出所谓“五拼”,即“拼经济”、“拼安全”、“拼外交”、“拼正名”、“拼宪政”。这里所谓“拼经济”只不过是幌子,其他四拼实际上都是拼分裂、拼“台独”。其中尤以“拼正名”最为要害,就是要为台湾脱离中国而“正名”。近一个时期来,岛内的一些“台独”分子之所以气焰嚣张,主要是因为他们昧于大势,高估自己。当年,李登辉误判形势,逆潮流而动,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战,结果是身败名裂,遭到两岸人民的唾弃。今天,岛内一些人一叶障目,也误判形势,头脑发热,企图向不可能…  相似文献   

6.
恢复性司法是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场方兴未艾的刑事司法改革运动,它在日本被称作“修复性司法”。“恢复”也好,“修复”也罢,其实都是为了表示一种与传统的刑事司法模式相区别的理念:传统的刑事司法主要还是报应刑,只一味地强调打击和惩罚犯罪人,没有关注被害人和社区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法制》2010,(7):59-59
据《工人日报》报道.“发展经济为了什么,不就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这其中,当然包括提高职工的收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总经理陆启洲,一直在关注媒体“5位一线工人代表“生活压力账本”的连续报道。许多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劳动的价值必须得到尊重,随着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只要企业效益允许,首先要给工人涨工资。  相似文献   

8.
《统一论坛》2006,(2):F0003-F0003
2006年3月2日,中国统促会和黄埔同学会联合举行“两岸形势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统促会副会长周铁农、黄埔同学会副会长林上元及“两会”部分在京理事等近40人参加。与会人士强烈谴责陈水扁宣布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对陈水扁图谋“台湾法理独立”表示极大愤慨。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进行了中国城市居民的关注焦点与未来预期的调查。此次调查涉及我国60多个城市2800户居民。在18个有关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选项中,最让人们看好的是“物价状况”,高达68.7%的人对此表示满意。此外,“文化生活”、“国际地位”、“新闻报道真实性”、“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也是满意者多于不满意者。而其他12项均是不满意者居多。最让人不满的是“社会风气”,高达82.2%的人对此表示不满。其次是“贫富差别”,有80.8%的人表示不满。“就业状况”、“消费品质量”、“环境保护”、“治安状况”、“…  相似文献   

10.
李春锋 《人大论坛》2010,(12):26-26
“问题奶粉”一度掀起轩然大波,“地沟油”事件也余波未息,随后被人关注的“一滴香”又再次引发热议,盘点国内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正在不断挑战社会道德的底线,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隐形杀手。面对令人担忧形势,人们不禁在问:  相似文献   

11.
谈到什么是“和谐社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字,一“口”一“禾”,表示“人人有饭吃”;“谐”字,人“皆”“言”之,表示人人有话说。由此而论,建设和谐社会,不是一种道德诉求,更是制度诉求。“和”要解决的是中国的民生问题,“谐”则是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据《浙江经济日报》1999年1月1日报道,经济学家厉以宁最近在接受传媒采访时,对今年我国经济形势表示了一种乐观情绪。厉教授认为,今年整个一年,总的应当是“看好”。具体说,上半年可能不会有大的起色,但下半年估计会有一个“上”的势头。他认为,经济建设的一大特点或者规律是“刹车容易启动难”。为扩大内需,刺激生产和消费,国家去年采取了几次降息。发行国债的措施。这些措施产生的效应,短期内较难体现,估计也要到今年显现出来。消费启动了,会对经济产生反作用。另外,为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国家在去年加大了以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今理论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对这个话题谈得很多,却理解得很少。因此,完全有必要对这个问题的理论内涵和实质做一番先行的、深入的考察,然后才能对它做出合理的、有效的说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写下了一句名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diefreieEntwicklungeinesjedendieBedingungfuerdiefreieEntwicklungallerist)在这里,jeden和aller分别以省略的方式表示“每个人”和“一切人”。…  相似文献   

14.
只是某个时段的局部现象 早在10月23日,人社部就在召开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对“民工荒”问题做出了解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人社部非常关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所谓的“民工荒”问题。据了解,  相似文献   

15.
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资源相当匮乏,人地矛盾突出,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而在另一方面,“欠开发、欠发达”的贵州,经济需要发展,发展需要用地。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人大代表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热词。8月4日起,《人民日报》连续四天在头版刊登特别报道和评论员文章,聚焦“中国经济新常态”,对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多角度阐释。 这些文章依次是:8月4日的特别报道《新常态,新在哪?》,8月5日、6日、7日的评论员文章《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和《经济发展迈人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制定并实施了组成人员无主题发言的规定,引起了许多人大工作者的关注,同时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了质疑。作为一项“全新”的制度,有必要对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潘益杰  程衍方 《小康》2005,(2):55-55
在本刊的饮食小康调查中的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显示,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82%的公众表示,这些事件“肯定会”引发自己对周围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13%的人表示“可能会”。对于“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多选问题,大多数人选择了“不法食品生产企业和个人利益熏心”,该选项的获选率达到87%。同时,相当多的受访公众认为“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戒力度不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有68%的人选择了这一项。在调查关于政府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上的作用同样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认为“各…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1155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1%的人表示,身边有年轻人拟做“炒钱族”,担心单靠踏实工作很难致富。76.8%的被调查者表示认同,仅14.8%的人明确表示“不认同”。“炒钱族”的兴起确实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不排除年轻人追求“炒钱”致富有一定从众心理,但与之对照的“劳动致富”观的沦落,无疑更令人备感汗颜。  相似文献   

20.
《思想工作》2009,(6):21-21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27日在上海参加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时表示,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刺激下,经济止跌回暖的趋势逐渐明朗化,但是仍要关注经济复苏中的挑战和风险,实现“保八”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