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与有效辩护及普遍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祥德 《清华法学》2012,6(4):116-131
刑事辩护在国家法治建设与人权保障中的应然重要性与我国允许非律师承担辩护职责的实然性之间存在明显反差.实证调查证明,无论是从律师的数量上还是辩护质量上,在我国取消非律师担任辩护人的规定,建立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这一制度既可实现有效辩护的目的,也不违背普遍辩护的要求.故应当在现实国情允许的情况下,从死刑案件开始,分步骤、分层次地设立刑事辩护的准入制度;同时,设置与准入制度配套的管理监督机制、惩戒机制以及退出机制,并从辩护律师执业环境和刑事辩护收费制度等方面为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构建与实施营造良好的制度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2.
建立刑事辩护准入制度是提高我国刑事辩护质量的另一条现实路径。在现实国情允许的情况下,我国应从死刑案件开始,分步骤、分阶段地设立刑事辩护的准入门槛,同时设置相应的监督、惩戒以及退出机制,为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3.
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当务之急,建立我国的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不仅是稳定辩护律师队伍、提高刑事辩护质量、全面实现刑事辩护社会价值的需要,也是实现司法公正,适应现代社会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本文指出刑事辩护制度的建立应该从死刑案件开始,分步骤、分阶段地设立刑事辩护的准入门槛,同时设置相应的监督、惩戒以及退出机制,为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阿计 《政府法制》2008,(10):4-6
律师职业的最高境界是刑事辩护——这是西方律师界的普遍共识。但在我国,由于刑事辩护环境不尽理想,许多律师不愿承办刑辩业务。随着律师法的修订,事情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化,但要使刑事辩护真正摆脱困境、彻底解除中国律师界的“心病”,还须在制度层面作出更深入、更实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辩护制度,是法律规定的关于辩护权、辩护种类、辩护方式、辩护人的范围、辩护人的责任、辩护人的权利与义务等一系列规则的总称。目前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但不可否认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从完善立法和适应强化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需要,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程序性辩护是依据刑事程序法对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诉讼行为的合法性提出质疑或申请审查,以取得该诉讼行为无效的结果,进而间接地证明被追诉人无罪或罪轻的辩护,它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当前程序性辩护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现状不容乐观,亟待采取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中国刑事辩护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检、法、律是推进社会法治进程不可或缺的四个车轮 ,缺乏现代辩护律师制度的刑事司法制度 ,永远不可能驶入现代法治的轨道。就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于中国刑事辩护制度所引起的实质性影响而言 ,有关部门权利本位的司法解释或规章使得中国的刑事辩护正在面临着让立法者始料不及的、尴尬而艰难的困境。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刑事司法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虽然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的辩护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但仍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司法实践中,刑事辩护仍然遇到种种障碍。一旦刑事诉讼缺乏律师的积极参与,缺少制度上的保障,不仅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无法根本的保障,还影响我国法治目标的实现。因此,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刑事辩护制度的存在的状况,针对所存在的一些缺陷,提出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刑事辩护制度的内在价值、外在价值以及效益价值三个视角去分析辩护制度的价值,尽力从辩护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发掘辩护制度存在的文化根源,从社会的法意识和人的心理需求角度分析辩护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坚持主客观一致的立场,从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主体的需要两方面去论证辩护制度的价值,将辩护制度作为一个自我发展、相对独立的法律制度对待,并把它作为人权保障的基本标准之一,以达到破除现实中辩护虚无主义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刑事辩护机制变迁及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回顾了俄罗斯历史上刑事辩护制度的变化,包括前沙皇时期和前苏联时期的刑事辩护制度,特别是对俄罗斯现行的刑事辩护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俄罗斯刑事辩护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在俄罗斯刑事辩护制度的各种变化中,比较引人注目的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辩护人介入诉讼的时间提前,与国际通常做法接轨;其二,力图建立控辩双方平等对抗的诉讼机制;其三,辩护机制贯彻面临着诸多挑战,立法目标的实现尚需时日。考虑到前苏联刑事辩护制度曾对中国的影响,研究俄罗斯的刑事辩护制度变化对我国有关制度的变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从比较法考察的视角,辩护权是一项被普遍承认的权利。尽管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不同,但是,被指控人有权获得辩护却是公认的法律原则,并且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从历史考察的视角,在固属自然权利之辩护权中,律师辩护权是一项能将被指控人的辩护权真正还原为一种现实权利的派生权利,所以,“刑事诉讼的历史就是扩大辩护权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现代法学》2015,(4):56-63
近现代刑事辩护制度产生于英国,其过程艰难而曲折。在英国早期的刑事审判中,被告人面对控方的指控必须亲自回应,不可委托律师辩护。17世纪末,律师始被允许进入法庭为被告人作有限辩护,进而开始了衡平被告人弱势诉讼地位的进程。至19世纪上半叶,辩护律师的权能从询问、交叉询问证人、评论法律问题发展到可以为被告人就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全面的辩护。在与控方的诉讼抗衡中,辩护律师影响了法院的诉讼程序,促进了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奠定了证据规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顧永忠 《中国法律》2012,(2):26-27,82,83
从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时间来看,自2003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将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纳入本届人大的立法规划中後,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便正常、如期、  相似文献   

14.
Criminal law casebooks and treatises frequently mention the possibility that criminal liability for possession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Voluntary Act Requirement, which limits criminal liability to that which includes an act or an omission. This paper explains why criminal liability for possession is compatible with the Voluntary Act Requirement despite the fact that possession is a status. To make good on this claim, the paper (1) defends the Voluntary Act Requirement, (2) offers an account of the nature of omissions of the kind that need be included in that for which criminal liability is imposed in the absence of a voluntary act, and (3) argues that possession is a status that is constituted in part by an omission of this sort. The result is that to hold people criminally liable for possession is to hold them criminally liable both for a status and for an omission, an omission that is part of what it is to have that status. The paper also distinguishes possession from vagrancy, which is not a proper object of criminal liability, precisely because of constraints placed by the Voluntary Act Requirement. And the paper argues that possession incident to dispossession is not a proper object of criminal liability because it does not involve an omission of the kind that other forms of possession involve.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刑事辩护本体省思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一、引言199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我国《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修改,其中关于刑事辩护制度的修改是带有历史性的重大改革。与1979年《刑诉法》相比,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律师或者其他辩护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时间大为提前,明确规定了辩护人的数量、资格,扩大了法院指定辩护的范围,扩充了律师或者其他辩护人的诉讼权利,引入了庭审控辩对抗机制等,律师能够多阶段、多形式介入刑事诉讼活动。这一立法变动旨在通过对辩护制度的完善,提升人权保障的力度,使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得以沿着法治的轨道前行。笔者认为,仅仅从立法的角度看中国《…  相似文献   

16.
司法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国公诉人与律师电视论辩大赛,是加强检察官队伍建设、律师队伍建设的实际举措。司法部高度重视这次大赛,吴爱英部长审定了工作方案并对组织和筹备工作作出指示。为了组织好这次大赛,律师公证工作司、全国律协和各有关省(市)司法厅(局)、律师协会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7.
程雷 《中国司法》2009,(5):29-32
一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发达与完善程度对于该国刑事司法公正状况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诸多国家刑事司法现代化过程的经验以及我国自文革浩劫结束后的三十年法治建设的进程均表明,刑事辩护制度是刑事司法公正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不少人士更加尖锐地指出,刑事辩护制度是衡量一国刑事司法发展水平的一项基本指标,辩护制度的发达程度直接说明了一国刑事司法公正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考察的视角,在固属自然权利之辩护权中,律师辩护权是一项能将被指控人的辩护权真正还原为一种现实权利的派生权利,所以,“刑事诉讼的历史就是扩大辩护权的历史”。囿于激进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和等级模式司法官僚结构之背景,中国法对于刑事辩护功能定位缺失,辩护律师角色定位偏颇,辩护制度结构根本性缺陷,使得刑事辩护之时下境况犹如“冰雪行车人”①一般。当下中国正处在一个不可逆转的法律变革与转型时期,“有效辩护”概念的提出,使得《刑事诉讼法》之再修改,必须考虑构建辩护律师自由的会见制度、规范的讯问在场制度、独立的调查取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司法》2008,(3):1-1
1月底,司法部赵大程副部长在和谐社会与刑事辩护研讨会上强调,刑事辩护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司法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健全与完善。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人权、促进司法公正、实现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重视和加强律师刑事辩护,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律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做好律师刑事辩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