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刘勇 《政法学刊》2012,(3):59-63
当前利益格局调整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利益表达机制以化解严重的利益协调危机。强化中国工会利益表达功能,使其能够真正成为工人利益表达和实现的组织,不仅是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方式。但由于工会的定位导致其利益表达角色冲突、工会组织的行政化导致其利益表达缺乏独立性、工会利益表达手段和方式的简单化导致其利益表达效能不足,应从结构体制和功能机制的更新入手推进中国工会改革。  相似文献   

2.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规范审批权力、优化审批程序、精简审批要件是必要的战术,排除导致审批权力、程序、要件诸多不合理甚至不合法问题部门利益的藩篱是必须的战略。面对推进改革遭遇的深层阻碍,行政审批改革深化之极在于突破部门利益的藩篱,行政审批改革深化之要在于提防部门利益的裹挟,行政审批改革深化之力在于捣毁部门利益的生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燃油税改革是当今我国的热点话题也是难点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林德洛鲁姆的决策过程观点,结合相关理论分析燃油税改革中的利益问题,提出对现已出台的燃油税改革方案的看法,并得出结论:现有的燃油税方案是考虑多方利益的一个渐进、折衷的改革方案;今后燃油税改革方案的进一步完善需要以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以实现各部分利益的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司法体系运作及其改革会影响多方个人与团体的利益,同时也受多方个人与团体的影响。组织研究的学者把这些个人与团体视为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如果将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应用到中国司法改革的研究中来,则应将法院系统和检察院系统视为两个大型组织,并把司法改革看作这些组织的重大行动目标。依据相关理论,中国司法体系运作及其改革的诸多利益相关者可以被区分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前者又包含核·心利益相关者与非核心利益相关者。法院和检察院系统中的司法人员是核心利益相关者,其根本利益受司法改革的直接影响,并通过日常的岗位职责直接影响司法改革的落实。对全国1748位检察人员的问卷调查表明了司法人员对于执政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本轮司法改革的基本立场。他们一方面表达了对部分改革任务的困惑与质疑,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因改革走向不明朗所产生的不安。而在表达机会得不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司法人员与其他一些利益相关者一样,会选择以沉默或者"用脚投票"的方式来应对。这导致优秀司法人才与社会精英的进一步流失,进而对改革产生负面影响。这种不能有效动员利益相关者参与改革的境况,正是司法改革"组织约束"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了使本轮司法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借鉴利益相关者参与组织决策的"阶梯理论",为如何在当前的政治语境下有效扩大利益相关者合理参与司法改革决策,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社会》2010,(5):80-80,F0003
肖勤福在《青岛日报》上撰文说,深化改革最大的难题,不在改革本身,而在改革所处的当前社会氛围,在于改革所需要的新的共识与合力。他说,近年来我国社会利益差别在某些方面已经过大,社会利益矛盾在局部已经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6.
黄璐 《行政与法》2014,(3):57-59
改革开放前,高度整体性是我国社会利益结构的一大特点,即社会利益格局高度一元化、整体化.这一特点忽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也掩盖了社会成员利益需求的差异性与多元性的现实状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势必要对之前的利益结构进行调整,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原则的新利益结构、格局和关系.这对于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全面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社会利益过度分化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会激化各种社会矛盾,阻碍改革进程,因此,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构建科学合理、便捷高效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是有效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是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合理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在改革的过程中,社会阶层逐步扩大,农民随之成为了弱势群体,其利益不断的受到侵害。而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机制还存在不少问题,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利益表达的需要。因此,在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利益衡量理论,并在利益衡量的指导下,对刑事简易程序的概念、特征和定位进行了衡量,以探究我国的刑事简易程序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日益凸现出来,经济利益关系失调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有责任树立正确的利益协调思想,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采取得力措施,有效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矛盾和冲突,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杨炼 《时代法学》2010,8(4):27-32
利益衡量在现代立法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立法的利益衡量是立法者为平衡利益冲突在多元利益主体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对各种利益进行比较、评价、权衡、选择并进行利益整合的有机统一过程,利益衡量的最终结果是法律规范的产生。立法中的利益衡量包括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周杰 《法制与社会》2014,(3):297-298
1936年富勒在《合同损害赔偿中的信赖利益》一文中吸取耶林的思想,正式提出信赖利益,关于"信赖利益"的定义,中外颇有争议,但能肯定的是信赖利益在其所维持的一种体现人文关怀的诚信社会秩序和其所追求的动态安全、交易安全的法律价值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信赖利益损害赔偿问题法律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存在较大的争议,也是实践中的棘手问题。本文对信赖利益及其损害赔偿范围作了界定,并对信赖利益是否应以履行利益、期待利益为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刚 《行政与法》2007,(1):126-127
一、构建利益平衡机制,调整利益格局随着我国的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原有的利益关系、利益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不同利益主体对利益有不同的追求,使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结构表现更加复杂多样,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层出不穷,这给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事实上,在社会发展中,经济利益关系是社会各种关系的基础,经济利益关系与社会关系之间是相互协调、存在内在联系的,如果这两者间出现不和谐,经济利益关系不适应社会关系发展的要求,必然产生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由于经济利益关系失衡而产生…  相似文献   

13.
格尔哈特.克格尔是二战后德国国际私法学界的领袖人物,是国际私法中利益法学的创立者。他将国际私法上的利益分为当事人的利益、交往利益和制度利益三种类型,通过对各种法律关系中所体现的三种利益的分析,确定其连结点。在利益法学的基础上,克格尔对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美国"冲突法革命"提出了强烈批判,坚决捍卫德国传统国际私法思想。尽管受到一些学者的批判,克格尔的利益法学国际私法理论对于抵制美国法律对欧洲大陆的入侵和德国国际私法立法的改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者加藤一郎提出的利益衡量理论揭示了法官运用法律进行判案的过程就是利益衡量的过程 ,有积极意义。但是也有其缺点 ,最根本的是它没有科学的规则体系 ,容易导致恣意。利益存在层次结构 :当事人的具体利益、群体利益、制度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在实践中应当区分不同的类型进行仔细地剖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5.
邓禾  韩卫平 《法学评论》2013,(5):109-115
生态利益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非物质性需求的满足的利益。作为环境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利益具有公共性、非物质性、区域性和叠加性等特征。法学对生态问题关注的核心是生态利益,生态利益应当受到法律的全面保护和调整。明确生态利益的涵义,确认其在法学中的核心地位,有利于在学术共同体内形成一致的话语体系,使环境法学研究向着共同的方向努力,回归环境法对生态利益的衡平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公司利益是公司法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主题。由于公司治理孱弱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公司利益保护并未受到足够重视。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将公司利益等同于股东利益、将公司利益简单地理解为公司财产以及未对无形的、预期的公司利益进行有效保护。从本质上来说,公司利益并非公司法律关系中各方主体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实现各方利益平衡的根本依托。故而,重塑保护公司利益的理念,完善保护公司利益的机制也正是推进公司法制度改革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7.
余大伟 《法人》2010,(1):48-49
在版权人和使用者之间通过利益平衡机制的手段来实现利益识别、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及利益表达,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也是网络版权保护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关系到公共政策的成败。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我国的房价调控深陷"改革陷阱"之中,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多重利益博弈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为了避免畸形的利益博弈导致社会发展失衡,必须为规范利益博弈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刘胜蓝 《法制与社会》2012,(22):10-11,15
在各国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异的今天,弱者利益保护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本文从弱者利益保护原则本身入手,研究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保护的国际立法、国内立法,并据以总结其不足。通过以中国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为基础,分析我国的立法现状从而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眼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利益关系出现失衡的问题,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市场因素引发的收入差距扩大及分配不公现状,提出收入分配的改革重在体现发展成果应由人民共享,实现利益均衡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