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贯通创的多发性以及明确损伤程度评定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结合三例检案,论述了贯通创较一般皮肤创伤所致的机体组织损害严重、易并发感染及修复障碍因素多等特点.提出并论证了贯通创“创口”长度计数的法医学观点,明确了评定损伤程度的标准依据.  相似文献   

2.
金士正 《法医学杂志》1997,13(4):228-229
从贯通创的我发性以及明确损伤程度评定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结合三例检案,论述了贯通创较一般皮肤创伤所致的机体组织损害严重、易并发感染及修复障碍因素多等特点。提出并论证了贯通创“创口”长度计数的法医学观点,明确了评定损伤程度的标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2个贯通创的案例分析,提出贯通创在评定损伤程度时同时兼顾创管长度、宽度更为科学。 1案例资料 案例1 某男,21岁,某日因纠纷被他人用刀刺伤左上肢。病历记载:左前臂中上段偏桡侧从后向前刀刺贯通,创口长后侧3.5cm,前侧2cm,创腔内见肌腱及肌肉组织部分断裂。  相似文献   

4.
正《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面部创口、口唇全层裂创及口腔黏膜破损的损伤评定均做出明确规定(见《标准》5.2.3a、5.2.4a、5.2.4c、5.2.5a及5.2.5i),但对唇部非贯通创未做规定。显而易见,口唇皮肤部的创口属于面部创口。那么,唇红创口是否属于面部创口呢?能否按照面部创口进行损伤程度评定呢?作者认为需要考虑以下2个问题:(1)唇红是否位于面部范围之内?(2)唇红表面裂伤是否可以称之为创?本文结合1例具体鉴定案件就该2个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创是人体损伤鉴定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在损伤程度鉴定的法医临床学实践中,涉及创的案例也非常多见。《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轻伤》)将人体划分为头皮、面部、颈部、肢体和躯干等五个部分,分别对创做出了具体规定,作为轻伤起评的依据。但这些条文都只是以创口长度这一参数作为唯一的评定依据,忽略了创道等情形,因此在实践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创伤严重,但又难以恰当引用条文而有失公正的情况。因此将创道作为损伤程度鉴定的参数之一引入鉴定标准实属必要。如浙江省的《人体轻重伤鉴定标准适用意见》和司法部提出的《人体损伤…  相似文献   

6.
256例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活体损伤的流行病学、损伤及伤残评定特点。方法 对256例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6~18岁儿童,交通事故每天10~12时和16~18时最多,车辆类型以小汽车和货车多见,肇事方式多见于机动车与行人相撞,伤者的交通方式以步行多见,损伤部位以头部和四肢多见,损伤类型以骨折、挫伤、创多见,但内脏损伤相对较轻,下肢骨折远多于上肢。损伤程度多评定为轻伤,伤残程度以Ⅸ、Ⅹ级轻度伤残为主(33.2%)。结论 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应适当放宽标准,伤残评定标准应增加儿童和少年的有关条款。  相似文献   

7.
耳廓突出外露易受创伤,在法医活体检验鉴定中较为常见,在评定伤者的损伤程度时,因断离的耳廓手术再植成功与否或在医疗过程中是否加重耳廓的损伤而产生争议,本文结合3个典型案例,讨论耳廓创伤的损伤程度的评定。案例1胡某,因捕鱼的事被人拳击左耳部,致左耳廓挫伤,耳甲腔血肿,由于治疗不当,采取切开引流,以致发生化脓性感染,软骨坏死,造成耳廓畸形,法医鉴定时仍以原发性损伤评定为轻微伤,并在鉴定结论中注明伤者最终造成耳廓畸形是由于医疗不当。案例2桂某,被人用石块砸伤左耳廓,致左耳廓挫裂创,耳廓下部软骨骨折,并可…  相似文献   

8.
关于完善损伤程度评定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完善损伤程度评定标准的探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医室损伤程度研究组关于损伤程度(轻、重伤)评定的标准已相继问世5年和8年。目前其作为法医学鉴定的领域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有关鉴定结论和标准及其具体条款的争论和探讨愈演愈烈。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以图良策。...  相似文献   

9.
在刑事和民事审判中,经常遇到一些损伤与疾病共同存在的案件,审判人员要求法医工作者分析二者在案件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国内尚无评定这二者关系的参考标准,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实际检案、审判实践和医学理论为基础,制定了本标准。根据损伤与疾病的作用大小不同,将外伤参与因果关系的程度划分了若干等级(0%~100%),就涉及死亡、刑事案件的损伤程度评定(重伤、轻伤、轻微伤)和损害赔偿问题(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伤残者生活补助费、死者丧葬费等)提出了具体的外伤参与度评判方法和量化意见。  相似文献   

10.
皮下出血是法医临床上检验最常见的机械性损伤之一,而出血面积的大小是评定损伤程度的依据,然而,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如果仅仅依据皮下出血面积的大小来评定损伤程度会出现许多偏差甚至错误,因此笔者提出以皮下出血评定损伤程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九十二条规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五条的损伤,本标准未作规定的,可以比照本标准相应的条文作出鉴定。”这是关于比照评定损伤程度的原则规定。本文通过对二例比照评定损伤程度的案件的分析鉴定,就有关问题作一探讨。阅1:王某,女,23岁,被汽车撞伤后即昏迷。查体:浅昏迷,饭燥,瞳孔右大于左,光反射存在,左侧肢体偏瘫,肌力2级,颈项强直,脑脊液鼻漏。头颅X线片见大量气体分布于硬膜下腔,CT示双额硬膜下积气,呈“火山征”,积气量约90ml,鞍上地、环池不清。诊断:闭合性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身体功能、身体结构和人体损伤的基本概念,人体对称性器官损伤程度的评定,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和精神活性物质致精神障碍的损伤程度评定,假体、移植物、人工组织器官损坏所致的人体损伤程度评定,肢体缺失和关节功能丧失程度的评定,损伤程度评定时机,损伤与疾病的因果关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制订<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的新理念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损伤导致精神损伤程度评定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损伤导致精神障碍损伤程度评定标准。方法受理的297例损伤导致精神障碍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97例中,重伤91例,轻伤93例,轻微伤44例,伤病关系评定69例。结论通过对297例精神损伤程度司法鉴定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评定标准,以期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伤害引起的精神损伤程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精神损伤的概念、精神损伤的评定原则从精神医学和法学两个不同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和司法实践,探讨精神损伤程度评定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王长玉 《法医学杂志》1997,13(4):225-226
就精神损伤的概念、精神损伤的评定原则,从精神医学和法学两个不同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和司法实践,探讨精神损伤程度评定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面部损伤是否构成容貌毁损,主要是对面部疤痕的认识.<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关于面部损伤属于重伤的评定主要依据疤痕大小、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程度、通过的器官、特殊疤痕4个方面综合评定[1,2].用多元回归分析和数量代理理论来鉴定,也是参照上述因素对疤痕进行评定[3].由此可见,对面部疤痕的评定就是对上述4项基本指标进行定量,将主观因素转化为相对客观的数量化指标,从而评定伤情.我们通过实践制定面部疤痕计分评定标准,并对面部损伤案例进行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17.
张小宁 《法医学杂志》2007,23(3):213-215
应激相关障碍的损伤程度评定,因无统一的评定标准,成为司法鉴定中的一个难点和热点。不同专家提出的评定标准中对该类伤害评定为轻微伤、轻伤、或重伤的意见不一,甚至还有对轻伤再分级的,且各家对应激相关障碍的定义亦有差别。本文对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后,进一步进行探讨并提出见解,认为该类伤害应该属于损伤并应该评定损伤程度。评定必须严格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进行诊断,按照已有的损伤鉴定标准的原则,根据具体的临床种类、病情程度、病程及预后等综合考量,酌情作出不评定伤情程度,或评定为轻微伤、轻伤或重伤的结论,意在对此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盲管创损伤程度的评定姚燧彪江西省安福县人民法院(343200)目的,我国实施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下称《重伤标准》和《轻伤标准》)和应用中的"轻微伤鉴定标准"中,对盲管创伤损伤程度的评定无明确规定,而实践中盲管创并非少...  相似文献   

19.
Lu GZ  Wang JH 《法医学杂志》2007,23(2):137-139
目的提出对硫酸二甲酯中毒案件损伤程度的评定方法。方法案例中44名中毒者根据GB/Z40-2002《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进行中毒程度评定,再依据重、轻伤标准作出损伤程度的评定。结果44名硫酸二甲酯中毒案件中重伤4人、轻伤4人;未达到中毒程度,不构成重、轻伤的36人。结论在涉及中毒的案件中,损伤程度的鉴定主要依照国家制定的有关职业性急性化学药品、毒剧药品中毒的诊断及分级标准,结合人体轻、重伤鉴定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20.
在<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中,对于头部、面部及躯干等处的软组织损伤的损伤程度评定都有具体的量的规定,但对于以下几种特殊的损伤在具体损伤程度评定时却缺乏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