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法学刊》2015,(6):14-21
当前我国涉法涉诉信访总量巨大,且非正常访较多,加上信访机关常处置不当,使得涉法涉诉信访活动对公民"维权"与社会"维稳"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涉诉涉法信访困境之出路在于法治化,而其法治化的前提是"诉"、"访"分离。关键点为以下四个方面:改革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依法维护涉法涉诉信访秩序;加强和改进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2.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社会经济转型期被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涉法涉诉信访处置是否得当,影响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形成的原因及表现形式,分析其产生根源,提出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解决途径可以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司法管理机制创新、涉法涉诉信访制度定位、有效处理涉法涉诉信访评估机制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央政法委制定的政法[2005]9号文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第二条规定,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指依法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处理的信访案件。本文则以法院涉法涉诉信访现状为立足点,对建立完善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提出一些想法,为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诉访分离、依法治访的改革局面正在逐步形成,涉法涉诉信访初步呈现出"弃访转法"的良好态势,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不容否认,现有的涉法涉诉信访法律制度仍存在不科学性、不完整性和不对称性。为此,必须增强和深化对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的法治化认识,要坚持法治导向,不断增强司法属性,提高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的能力,既要在治标上对已经引起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依法妥善处理,做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矛盾得到彻底化解,又要认真分析原因、把握规律,在有效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有效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推进治本工作,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秩序井然。同时,还亟需加快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的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5.
当前,涉法涉诉类信访案件的激增已成为我国信访工作的一个显著问题,其中执行信访的增多,严重扰乱了法院正常的执行工作秩序,破坏了司法的社会公信力,直接对司法权威、司法公正构成挑战,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亟待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涉法信访的价值、成因及改革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涉法信访的存在,表明司法的效益不高、权威不强,体现了法制现代化中司法对本土法律文化的背离。文章从实证、法理的双重视角出发,对涉法信访的现实成因及社会背景作了分析,认为涉法信访的消解应从现实出发,采取修改《信访条例》、改革再审制度、纠纷解决机制创新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纵观学界的研究现状,对信访权威和司法权威关系的研究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实际上囊括了信访制度的各主要方面,比如,信访的性质、信访的功能、信访的文化、信访的程序、涉法涉诉类信访、信访的权威等等。但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乏实证的研究;第二,缺乏系统的研究;第三,混淆涉法信访与涉诉信访的外延,常常用涉法信访将二者替代之;第四,没有对“信访权威是否阻碍司法权威”这一论断的前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希图将信访事项导入司法途径来解决,强调司法机关在涉法涉诉信访处理中的主导作用和司法终局的功能,其总体思路符合法治精神,但由于总体思路对多中心治理理念关注不够,导致实践中面临困境。司法机关应当主动吸纳其他治理主体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处理,加强主体之间的沟通协作,才能真正达致终结涉诉涉诉信访事项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涉法涉诉信访问题逐渐成了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涉法涉诉信访分支之一的涉检信访"终而不结"的问题较为突出。这种情况不仅给检察机关带来疲于应付、浪费资源的问题,同时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客观而言,要破解这一困境,建立完善涉检信访终结制度是必然选择。本文以此为着力点,针对涉检信访终结制度提出了法治化改革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检察机关涉法涉诉信访总量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闹访、缠访、集体访等非正常访亦呈多发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群众的维权意识在不断提升、法律的修订赋予检察机关更多职责任务、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的改革和对违法上访行为打击不力等因素导致。应完善审查受理机制、案件办理机制和息诉化解机制,建立信访依法终结机制和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同时还应强化源头治理,切实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法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法涉诉信访总量放大、强度增强直接关系民生民权的质量,且严重关涉法律权威和社会安宁。一般说来,信访体制越有作为,法律规则即愈加疲软,司法权威也愈将弱化。从追求良法善治的目标出发,理顺信访体制与司法体制的关系,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进程,乃是化解信访和司法困局的长效之策,也是提高司法权威的必由之路,更是缓解信访压力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涉法涉诉信访提法始见于2005年2月中央政法委下发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它是指依法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处理的信访案件。涉法涉诉信访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
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解决涉法信访问题,破解涉法上访难题,从源头上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已经成为当前政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了源头,也就抓住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根本。本文现结合商丘两级法院涉诉信访的情况,就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涉诉(或涉法)信访是信访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涉诉信访节节攀升,究其原因既可以从社会体制.也可以从司法机关、上访者自身找到原因。涉诉上访是民意上达以求解决矛盾的渠道之一,对中国的社会建设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能说其在今天一点存在价值也没有,但其制度缺陷及给中国法治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完善涉诉信访处理机制应分别从社会体制(如何规范信访的司法监督)、司法机关(如何畅通申诉渠道完善法院接访功能实现自我监督)及上访者本身(引导与规制涉诉信访行为)分别找出解决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张瑜 《法制与社会》2013,(23):79-80
近年来,我国涉诉涉法信访量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除了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多发以及民众对司法机关的不信任之外,涉法涉诉信访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原因之一。本文就涉诉涉法信访的法律作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6.
邹燕珠 《法制与社会》2013,(28):175-176
涉法涉诉信访是当前各级政法机关面临的非常现实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建立涉法涉诉信息共享平台可确保信访工作的畅通高效,促进司法改革的深入开展,有效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进程。本文试从分析涉法涉诉信访共享平台的机制完善、现实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入手,对涉法涉诉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作一个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韩岫 《法制与社会》2015,(9):160-161
公安涉法涉诉积案具有产生成因复杂、信访人成分复杂、且与社会其他信访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发酵等特点,积案的产生既是因为上访人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也有信访部门自身的客观原因.处理公安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必须强化信访案件源头控制,坚决打击非访行为,各级政法机关需要协调配合,加强执法主体培训,形成基层大接访格局,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接踵而至,群众维权方式趋于多元化,涉诉信访问题备受关注并成为我国司法与行政的一大顽疾,信访机构设立繁杂、权责不明,行政机关越位严重影响司法独立,过激手段上访缠访,以及解决机制的非终局化,都说明了我国涉诉信访现状面临着严峻的困境,涉诉信访法制化刻不容缓。涉诉信访法制化有赖于司法独立程度和社会公平正义。明确信访专门机关极其权责,深入司法诉讼审判制度改革,重视司法执法队伍建设,在法律框架内建立合理畅通的信访渠道,倡导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将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是促进纠纷解决社会和谐,树立司法权威,增加社会公平正义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胡晓军 《法制与社会》2010,(33):142-142,144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加强,涉法涉诉问题凸显,本文阐述了当前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特点,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涉法涉诉案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王中伟 《法制与社会》2013,(10):148+163
在法治不彰,司法没有终极效力之时,信访救济的存在无疑具有一定的制度合理性。目前信访救济是我国处于由"政"治型国家向"法"治型国家转变的过程中的特定时期的产物。引发涉诉信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政策体制的问题,也有信访人的、司法人员、历史、时代的因素,但信访暴露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弊端,促使我们积极的解决问题。虽然涉诉信访给我们带来了这样那样的不良影响,但任何一个事物都是辩证的,它对于促进我们国家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同时它是历史的产物,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进一步发展,立法的完善,司法人员素质的提高,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司法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涉诉信访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