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正越 《今日上海》2011,(10):26-31
“东南国际旅行社的经营理念是‘用心服务,用情导游’,我决心带领全体员工争取做到旅游业的‘海峡两岸第一’,让更多的台湾同胞赴大陆寻根问祖,让更多的大陆同胞到台湾走亲访友,这是血浓于水、骨肉情深的大事。”说此话的是著名台商、上海东南国际旅行社林玉珍总经理。此外,她还是海峡两岸连锁服务中心主任委员、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常务理事与上海市企业家协会理事。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她欣然接受了本刊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2.
高华 《同舟共进》2009,(5):17-17
前几年,我应邀在台北的一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待了一个学期,还去了台湾的中部、东部、南部的7所大学交流、讲课。我看到一个现象,就是在台湾社会,虽然"台独"思潮严重泛滥,还有其他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筠 《两岸关系》2010,(8):54-55
“陈水扁时代,大搞‘文化台独’,就是想切断台湾与大陆的文化脐带。台湾会馆不正是对‘去中国化’的最大答复吗?如果台湾跟大陆没有关系,那么台湾会馆又从何而来?台湾会馆留下的是一个历史见证。”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晓波在台湾会馆座谈会上如是说。  相似文献   

4.
修瑭 《台声》2009,(11):55-62
对大陆同胞而言.一提到高雄.马上想到的.大概都是高雄市。然而.与高雄市同名的高雄县.在台湾南部也有很重要的地位。细心的读者或许会记得.在介绍台湾油纸伞的时候.曾说这是美浓小镇的名产。美浓正是高雄县所辖二镇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可韵 《中国人大》2010,(20):46-46
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事实上,要想求得"实事"中的"是",前提就得要解放思想。叶飞将军就常常因为解放了思想而善于找到具体工作中的"是",即规律。  相似文献   

6.
“我去的地方很有限,但从没看到过像鄂尔古纳这样的城市,那里有天然的湿地、森林和草原,都是原生态的。曾任市长、书记钱瑞霞说过:‘宁愿GDP发展慢一点,也要保住我的生态环境。’”这样的见识让梁从诫十分赞叹。  相似文献   

7.
叶晓媛 《台声》2014,(9):88-90
60多年前,整个中国大地战火纷飞、时局动荡,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些去了台湾的大陆同胞,从此被一道海峡阻隔,此后绵绵几十年是对大陆亲人望眼欲穿的思念;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台湾同胞,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来到祖国大陆,从此与台湾的亲人天各一方,他们将青春和汗水留在了大陆,却饱受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有些人直到离世都没能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我的外公陈景山,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却又有着传奇一生的台湾老人,一位直到离世都没能回到自己家乡的台湾老人……  相似文献   

8.
亚贝 《两岸关系》2001,(10):8-10
李登辉与基本教义派反对戒急用忍松绑8月27日,台湾经济发展咨询会议通过了关于松绑“戒急用忍”和开放直接“三通”(通商、通航、通邮)、大陆同胞赴台旅游等共识。有关共识的内容是:“将‘戒急用忍’政策改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由产业、政府、学术界人士组成专案小组,定期检讨放宽到中国大陆投资的产业及产品项目,审慎评估可能导致少数核心技术转移或流失项目;放宽台商在中国大陆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投资额的个案,以专案审查机制进行风险管理;”“配合加入世贸进程,开放两岸直接贸易、通邮、通讯等业务,适度扩大开放大陆物品进口;整体规划两岸‘三通’,在两  相似文献   

9.
【大陆需要用更常态的方式了解台湾】 2008年以来,两岸交流有了很大的发展,2011年6月"自由行"开放后,大陆同胞赴台观光会更方便,能去看的地方会更广泛,与台湾人民互动接触也会更深入。过去团进团出,陆客被许多规则所局限,只能到特定的地方,也受到比较严格的旅游行程的管理,接触到的层面很少,双方的互动也就有限。现在"自由行",选择性增加,接触台湾人民的层面比过去要广泛深入得多。  相似文献   

10.
初到台湾的大陆同胞,常常会被台湾朋友“我们去泡汤”的热情邀约,搞得一头雾水:“啥叫泡汤?”“泡汤”,是台湾同胞沿用日本的的说法,就是泡温泉。秋风渐凉,温泉水暧,“泡汤”是台湾当下流行时尚。  相似文献   

11.
杨肇林 《台声》2004,(1):41-43
1 北京的初春。忽报有台湾客人到访,我接过电话,传来了浓重的乡音:“我是陈永麟,我在台北从令兄那里打听到你的住址,真找到你了!”没等我回答,他又笑着说,“不记得了吧?我们当年一起乘‘江陵号’去的上海。”  相似文献   

12.
不久之前,一位在报社就职的记者朋友煞有介事地问了我一句:"今天,你‘荒’了吗?"虽然问这话的时候他还着重强调了"荒"这个字,可由于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我忙回答道:"还好啊。"朋友笑了笑,"我说的是‘饥荒’的‘荒’,不是‘慌乱’的‘慌’,这下你明白过来了吧?"听罢朋友的解释,我便点了点头"我们报社打算在下一段时间做一个关于‘荒’的专题,有什么好的材料,就提供我们一下吧。你们搞就业跟保障的,应该有蛮多的。"……  相似文献   

13.
曾经参与北京城市规划工作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北京城不会得‘感冒’,但总有一天它的交通会得‘心脏病’。"岂料,一语成谶。  相似文献   

14.
孙兆震 《台声》2002,(5):28-29
“对进一步开放两岸经贸政策表现消极,能拖就拖,在政治上却加快了‘去中国化’步伐,拼‘正名’,表现得颇为‘积极’。这样下去,后果令人堪忧。”对台湾当局近期在两岸关系上的表现,殷存毅教授这样评说。两岸经贸政策能拖就拖殷存毅现为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教授,是大陆知名的台湾问题专家。他从1988年开始就从事两岸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研究,发表了《跨越海峡的桥梁———两岸经贸关系评析》等著作,在港台报刊上发表过数十篇文章。殷存毅说,从2001年11月多哈会议审议通过海峡两岸先后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两岸民众都期盼入世…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0月28日,中国旅游协会会长邵琪伟率领赴台旅游考察团一行65人到台湾,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旅游考察。考察项目包括台湾的景点、交通、住宿、饮食、游乐场及有关的服务,此行为大陆同胞来台观光拉开了序幕。今年,一批批大陆同胞将踏上宝岛的土地,这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大陆同胞领略宝岛的美景,尤其可贵的是,台湾观光大门经此一开,两岸同胞也有了更深入交流的机会,诸多不同观点和歧见当可有效化解。我们乐见两岸此举,并望能尽速排除各种困难,让两岸同胞能早日同在宝岛的明月下举杯畅饮,把酒言欢据个人所知,大陆同胞到台湾旅游首选阿里山和日月…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1,(4):27-27
两岸共同编撰中国现代史教材 “民进党在岛内执政期间,为推行‘台独’,曾对台湾中小学历史教科书进行大肆更改,还刻意将其分割成‘台湾史’和‘中国史’,以割裂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岛内二次政党轮换至今,依然沿用民进党刻意更改后的教科书,只是给‘中国史’增加了一些课时……”说起岛内的历史教育现状,军队政协委员、北空原参谋长助理林贤顺直摇头。  相似文献   

17.
台湾政治文化“脱中国化”现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样的命题,对于绝大多数生活在台湾的中国人来说,本是一个常识性的命题.不过,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并不是所有的台湾人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一命题.80年代以来,一股倡导“台湾文化主体性”的思潮开始蔓延.根据前《中国论坛》总编辑蔡诗萍的定义:“所谓的‘文化主体性’,指称的是以‘台湾’这块岛屿做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07,(1):66-66
1月17日.台湾行政机构通过一项“决议”,称要修改台北故宫博物院“组织条例”,将台北故宫藏品说明中原有的“宝物来自‘北平故宫’与‘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完全删除。还将“加强对中国古代文物艺术品之征集.研究、阐扬”改为“加强对国内外文物及艺术品的征集.研究.阐扬”,“去中国化”的意味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台北见闻     
台北见闻曾寿人捧着从台湾寄来的《大陆同胞旅行证》,我双眼湿润了。“台湾”是我多少年来向往的地方。那里有驰名中外的阿里山,有令人陶醉的日月潭,有我从未见过面的亲人,我们已分别四十多年了。飞机缓缓地滑落在高雄小港机场的跑道上,我意识到这一切再也不是梦。我...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都坚决反对。”报告不仅以“新三句”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进行了完整、科学的表述,而且还高度肯定了其在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