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东欧国家是世界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2010年《转型报告》着重分析了中东欧国家在后危机时期经济复苏的表现,探讨了中东欧国家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所需要采取的改革举措,强调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并未终结。本文在对2010年《转型报告》进行评介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的特点和内在缺陷,认为中东欧国家在未来不仅要通过内外平衡的经济发展来实现增长的速度和稳定性之间的平衡,更要消除经济体系的二元分割现象,降低资源优化配置的交易成本。本文还分析了中东欧国家的转型经历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转型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改善的症结何在,其本质障碍是否能够克服?本文以实证数据考查了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并结合中东欧国家公民认知态度的数据测评分析,认为中东欧国家不可能与俄罗斯恢复传统的战略联盟关系,而关系正常化则是最可能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3.
一、1998年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回顾俄罗斯独立以来经济不断滑坡,呈现出与中东欧转轨国家不同的发展趋势。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中东欧国家经济于1993年和1994年先后止跌回升,以后持续复苏。俄罗斯经济转轨所付出的代价更加沉重,到1997年才出现某些经济达到谷底的迹象。该年?..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看,欧盟机构运作机制赋予中东欧国家参与欧盟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权力。但在实践中,中东欧国家因国力弱小很难成为欧盟的主导。尽管如此,中东欧国家、特别是在面积和人口上堪称欧盟大国的波兰,仍在欧盟深化与扩大、欧盟对外关系和中期预算谈判方面有所作为。斯洛文尼亚、捷克、匈牙利、波兰、立陶宛还通过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推动它们所关注的议程,扩大在欧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1993年,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作出历史性决定:承诺当10个申请入盟的中东欧国家政治和经济条件成熟时,吸收它们为欧盟成员。1997年欧盟卢森堡会议决定开始同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进行入盟谈判,中东欧国家入盟进程正式启动。科索沃战争结束后,欧盟决定加快东扩步伐,并于同年12月在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将谈  相似文献   

6.
2000—2007年,中东欧国家的经济总体上呈平稳快速发展的趋势,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东欧转轨国家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国家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与这些国家转型后形成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发展模式有关。本文就国际金融危机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冲击,从多个侧面分析相关原因,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东欧国家引进了大量外资.引进外资的需要促使了外资立法的日臻完善,而引资的成就也得益于法律的保驾护航.随着中东欧国家相继加入欧盟,其外资立法也基本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这种立法的快速转型一方面成就了"新欧洲"的崛起,另一方面也为中东欧国家经济埋下隐患,并在近期的金融风暴中显现出来.外资的大量撤离导致了中东欧国家经济系统性的危机,外资立法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进程:战略选择与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战略不仅意味着制度的模式选择,而且也意味着国家现代化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选择.目前,中东欧10国已经开始了加入欧盟谈判的进程,并按照欧盟设计的政治经济制度范本和法律框架进行整合和政策调整.为加入欧盟所做的准备,一方面加快了中东欧国家市场机制建设和与国际经济法律、惯例接轨的步伐,促进了经济开放和结构改革,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大都以经济问题直接反映出来,却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矛盾.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与中东欧国家不完全相同,但都要面对和解决许多相同的问题,研究并吸取中东欧国家与欧盟一体化进程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如何应对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论中东欧国家政治体制的欧盟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欧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发生剧变后,开始了其体制转轨。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政治体制方面出现了与欧盟原有成员国的模式接近并趋同的过程,即欧盟化的过程。这种趋同既有中东欧国家自身的原因,又有欧盟的驱动和压力,欧盟对于中东欧国家的欧盟化过程提供了帮助和支持。当然,中东欧国家与欧盟原有成员国的模式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中东欧国家既面临本身机制转轨的压力,又面临加入欧盟的压力。这种双重压力在它们入盟后仍将继续存在,并影响其政治体制运行的质量和在欧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东欧国家自1990年代初以来经历的国内制度转型,同时也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欧洲化和国际社会化过程,欧盟与其它国际组织在其国内制度重建与公共政策制定及执行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以波兰中央银行和农业部门的改革为个案的比较研究,构建了中东欧国家实现欧洲化的解释模型和制度接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政府采购制度以其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在全球供应商当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为世界各国的政府采购工作提供了一个典范。新加坡经验对我国构建完备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强化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建立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Democratization》2013,20(3):11-29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in the Third World in the 1990s. All Third World countries that had at least one competitive election in the 1990s are included.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i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did the countries mature into liberal democracy, remain electoral democracies or relapse into authoritarianism?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measure three dimensions of party systems: fragmentation, one-party dominance, and stability. Presidentialism/parliamentarism and majoritarianism/proportionalism are controlled for as intervening variables. Overal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arty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re of limited explanatory value. However, in certain contexts they seem to play a role. In countries with majoritarian electoral systems, both one-party dominance and a high degree of party system fragmentation are detri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In parliamentary systems, there is a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and the degree of party system fragmentation.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在使相关国家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退化。由于区域内国家政治制度不一、法律制度不完善、生物保护专家缺乏等原因,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陷入困境。一些大型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NGO)通过直接参与政府决策和施加压力等方式,参与到 GMS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安全合作是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关键性领域,对中亚地区安全态势及发展趋势具有关键意义。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借助双边及多边安全制度,构建了军事同盟体系,并形成了完备的组织机构和决策模式。俄罗斯与中亚在共同使用军事设施、军事技术合作、联合军事演习和军事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具体的安全合作。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安全合作机制的有效性受到权力结构、合法性与国内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其未来有可能向更为紧密的方向发展,对中亚地区安全发挥着长期的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俄罗斯既是邻国又是大国,改革以前国防工业均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两国在向市场转轨过程中面临着大致相同的问题。由于两国改革的道路和方法迥异,改革的绩效显示出巨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在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作用。俄罗斯采取的是大力推进"私有化"来增强军工企业活力,中国军工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产权的重组和清晰界定。从中国军工企业改革的逻辑看,它是遵循着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和由简单到复杂的路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前苏联、东欧国家由于实施不规范的私有化经济转轨政策,导致了其社会失业呈多元化、长期化的趋势,给社会整合及社会转型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前苏联、东欧等国都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在失业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给各国普通民众尤其是失业人员带来的创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难以平复。特别是由于就业不足而导致的社会分化问题将对各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By the tur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UNDP had embraced a new form of funding based on ‘cost sharing’, with this source accounting for 51 per cent of the organisation's total expenditure worldwide in 2000. Unlike the traditional donor–recipient relationship so common with development projects, the new cost‐sharing modality has created a situation whereby UNDP local offices become ‘subcontractors’ and agencies of the recipient countries become ‘cli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is transition in the context of Brazil, focusing on how the new modality may have compromised UNDP's ability to promote Sustainable Human Development, as established in its mandate. The great enthusiasm for this modality within the UN system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to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rease the importance of a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its impact and developmental consequences.  相似文献   

18.
创建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领域的特殊形式。近年来,孔子学院的建设在东盟国家发展迅速,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地缘相近、东南亚华人华侨众多、东南亚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等。孔子学院在东盟国家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师资和教材问题是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东盟国家的“文化威胁论”以及孔子学院激起周边国家的软实力竞争的反应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东盟国家知识产权立法与管理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东南亚纵横》2008,13(2):64-69
一、东盟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 东盟国家实行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时代,尽管在过去人们并不认为商标或者版权是知识产权,而是将它们当作保护商业利益,特别是与西方世界加强联系的某种工具。以菲律宾为例,该国第一部知识产权法令是在1833年由西班牙殖民者引入的。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borrows from the literature on transitional democracies to examine levels of support for democracy and non-democratic alternatives among immigrants travelling from partly and non-democratic countries to Canada. It evaluates how immigrants who grew up under authoritarian rule come to adapt to democracy.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mmigrants from partly and non-democratic countries experience tensions in their adaptation to democracy, expressing strong democratic desires but also manifesting what could be interpreted as lasting imprints of their socialization under authoritarian rule. Immigrants from partly and non-democratic countries exhibit strong support for democracy (they almost all believe it is a good form of government, the best one, and understand democracy in broadly similar terms as the rest of the population). Yet, if democracy is the main game in town for the immigrants, it is not the only one; immigrants from partly and non-democratic countrie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han people socialized in a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to support other forms of governments that are non-democratic. The article thus argues for the lasting impact of authoritarianism on people's democratic outlooks despite the presence of strong democratic desi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