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为避免深陷伊拉克泥潭开始实施"退出战略".2009年6月30日美军从伊拉克城镇撤出,就是其摆脱伊拉克困境的重要步骤,也是美国新一轮战略收缩的标志性事件.但美军撤离给伊拉克留下安全真空,使伊拉克安全形势脆弱性日趋凸显,恐怖暴力活动重新抬头.这使美国的"退出战略"进退两难,无论如何取舍都面临极大困境.  相似文献   

2.
在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以及萨达姆被捕后 ,伊拉克局势仍未好转 ,美军伤亡日增。在国外 ,布什政府面对着伊拉克国内和国际社会强烈要求美国尽快撤军的呼声 ,在国内面对着总统大选压力。美国主导的伊拉克重建步履难艰。  相似文献   

3.
试析美国"改造中东"战略及其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拉克战争与巴以和平进程是美国改造中东战略的两个核心。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改造中东战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表现出鲜明的战略特性。改造中东是布什政府的既定意愿,但战略意愿要受到战略能力、战略环境以及战略特性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和修订。  相似文献   

4.
2003年的中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是冷战后中东局势最为动荡的一年。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伊朗核危机、频繁的暴力与恐怖事件以及美国民主改造中东战略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中东“动荡图”。一、伊拉克陷入战后“乱局” ,重建步履维艰   2 0 0 3年 3月 2 0日 ,布什政府经过一年多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准备 ,终于发动对伊战争。到 5月 1日布什宣布“美国及其盟国在伊拉克的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为止 ,这场持续 4 2天的战争 ,实现了美军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但战后伊拉克并未沿着美国所设计的方向发展 ,相反局势较战前更为混乱 ,美军陷入遭受暴…  相似文献   

5.
赵嵘 《现代国际关系》2007,81(12):40-45
"9.11"恐怖袭击事件使美国的安全环境和安全战略发生巨大变化,布什政府随之对美国的联盟战略加以调整,依靠"反恐联盟"、"意愿联盟"、"任务联盟"等非正式联盟来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美国之所以调整联盟战略,是因为传统的联盟战略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美国与传统盟友的关系需要调整,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新保守主义的"帝国论"对美国外交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布什政府的联盟战略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不能保障美国单极霸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新防务战略"是"9.11"事件后美国的第一个军事战略报告<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对美安全环境判断趋于严峻、重新界定美"国家利益"范畴、美军加速转型等八点基本内容."新防务战略"的出炉将为布什政府今后几年制定防务政策提供一个大框架,对于了解"9.11"事件对美军事战略的冲击及美防务战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布什政府执政8年来,一改克林顿时期的中东战略,推行先发制人的主动进攻战略,导致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难以自拔,还使整个中东及阿富汗局势动荡,伊朗核问题更将成为美国下届政府的负面遗产。然而,美国内的石油及军工利益集团却从布什政府中东战略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也是布什政府对其中东战略始终不作调整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近来美国与伊朗之间的战略对峙加剧,美国眼中的伊朗问题已经超越伊拉克.伊朗亦以与美国抗衡的战略对手自居。双方之间的战略误判将导致布什政府任期内对伊朗的多种战略选择,其中不排除美国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目前这种危险性在上升。  相似文献   

9.
布什第二任期的中东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地区是美国反恐谋霸的重要舞台,新一届布什政府将继续推行"改造中东"的计划,并针对中东地区出现的新形势,加大对该地区的整合力度。美国将通过重建伊拉克、推动巴以和谈、打压叙利亚和伊朗及在该地区扩展自由民主等,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中东的影响与控制。中东地区各种矛盾复杂多变,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也将命运多舛,难以一帆风顺。一、全力稳定伊拉克安全形势,扶植亲美政权伊拉克战争"后遗症"持续发作,美国重建伊拉克面临挑战。美国未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以伊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布什政府既定方针的武力"倒萨"计划目前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美国从政治、外交和军事各方面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进行着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从目前各种迹象来看,美对伊动手只是一个时机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美日“2 2会议”最终协议的达成将导致日美同盟体制发生根本变化。其直接结果是实现美日军事合作全球化,在中国周边形成以日美同盟为核心和支柱的“战略网”,对中国的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为日本谋求军事崛起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最惠国待遇这一独特的角度来看待美国国内政治斗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首先,选举政治和集团政治表现了其政治体制多元、开放和分权的特征和背景;其次,总统权力的自身矛盾性、国会的变化和利益集团、媒体、政策因素等分别构成了影响最惠国待遇的国内政治的内因和外因.对这些变量的探究对研究冷战后中美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On February 12, 2013, North Korea announced it had successfully conducted its third underground nuclear test. After such a dangerous move, the U.S. and South Korea tightened their bilateral security cooperation and beefed up defense measures. This caused tensions to escalat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the situation appeared to spin out of control. The crisis pushed China and the U.S. together to work on this issu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ose deep-seated factors affecting bilateral cooperation and make an initial exploration of its prospects while providing an overview of their joint actions to solve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相似文献   

14.
美国军事战略调整与日美同盟体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布什政府对美军事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将全球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亚洲,日本在其全球和亚洲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加强日美同盟体制已开始步入实质性阶段.而日本力图以日美军事同盟体制为后盾,谋求本国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是冷战结束后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值此“9·11”五周年之际,《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举办了“‘9·11’以来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外交”专题研讨会,邀请在京二十余位国际问题专家就五年来的国际形势变化、反恐形势、当前国际体系中的深层矛盾、大国关系的调整、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美国反恐的得与失、美国国际地位及实力的升与降、中国国际地位与国际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读者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及理解中国对外战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Five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events of 9/11. If one reviews the main developments and the impact on world politics since then,the most prominent area for analysis would be the successful--and unsuccessful--changes in U. 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and its major foreign policies, and the relative rise and fall of U. S. global power. There have also been other equally important developments.In particular, international and cross-national politics possess new features and complexities on account of conspicuous terrorist threats and the social/political turbulence in most of the Muslim world.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和21世纪相当长时期内,中美关系将长期保持既接触合作、又矛盾对立的关系,这是由美国对华战略"接触与防范"的双重性决定的.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持续增长,美国主张防范、遏制中国的意识将会增强.而今明两年将是决定新世纪初中美关系性质与走向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亚太战略与中美关系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政府将亚太战略作为美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这是冷战后美全球大战略演进与亚太形势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完全针对中国,但在其实施过程中针对中国的一面却非常突出。尽管如此,过分强调美亚太战略对中国的挑战不仅会使当前的中美关系更加复杂,还将给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战略风险。中美在亚太实现和平共存,既是确保美亚太战略成功的关键,也是中美长期战略稳定关系的核心议题,并将对亚太乃至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是冷战结束后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值此“9·11”五周年之际,《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举办了“‘9·11’以来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外交”专题研讨会,邀请在京二十余位国际问题专家就五年来的国际形势变化、反恐形势、当前国际体系中的深层矛盾、大国关系的调整、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美国反恐的得与失、美国国际地位及实力的升与降、中国国际地位与国际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读者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及理解中国对外战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70年代末以来 ,美国的制裁是叙美关系演变中最主要的破坏性因素之一。 80年代 ,在制裁的阴影下 ,受美苏争夺、阿以冲突 ,特别是黎巴嫩问题的影响 ,叙美关系以冲突与对抗为突出特征。以第一次海湾战争为契机 ,叙美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并在重新启动后的中东和平进程中平稳发展。但美国行政当局与国会的对叙策略不尽相同 ,美国对叙利亚的政策在合作与制裁之间摇摆 ,其核心因素之一是恐怖主义问题。“倒萨攻伊”战争以来 ,叙美关系急剧恶化 ,制裁因素再度“发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