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云 《求索》2012,(5):97-98,85
初唐时代的公主们依仗天子帝后的宠爱和享有的特权,竞造庄宅,她们的庄园展现出的园林艺术几乎涵括了当时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精华,在文人们描写她们庄园宅第的诗中,处处弥漫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美,主要体现在神仙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人工山水园景的建造、动植物的蓄养栽植及建筑与山水花木的科学搭配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张颂华 《前沿》2014,(3):210-211
明末云南遗民文人众多,他们大多数人都创作过山水田园诗,甚至有的是热衷于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本文试从他们创作的山水田园诗人手,通过对诗歌的解读来揭示他们在社会大变迁的夹缝中窘迫的生活状态,探寻他们对立统一的别样人生。  相似文献   

3.
甘安顺 《桂海论丛》2011,27(4):122-124
现代新诗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产生的,它存在着因背离诗体创新传统而先天贫血等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新诗必须明确自己的创新方向,必须遵循诗歌的创作规律,坚守新诗在继承中创新的原则。任何诗歌都是语言和文字的艺术,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因此,新诗必须从体式上发挥汉字的特点,创造诗歌美的形式;创作中必须感悟大自然的律动,坚守诗的诗性品格;必须从内容上融入崇高的人文精神,创造诗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唐诗的繁荣     
大唐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文人士子行走江湖的名片,也是朝中士大夫宦海行吟的寄托。不仅田园山水间有诗,羁旅行役中有诗,大漠边关上有诗,酒肆歌楼中有诗,科举考试也离不开诗。现存下来由康熙年间翰林彭定求等十人编成的《全唐诗》就有48900多首,残句1555条,收录诗人2200余位。虽号称“全唐”,却不知还有多少诗人的诗作散失民间。大唐的煌煌气韵,有一部分得益于诗歌。唐朝人写诗没有稿费,没有诗刊,为何他们要写,又是写给谁看呢?这其实引出了唐诗繁荣背后的真相。  相似文献   

5.
在清代,只有皇帝的女儿才可以称为"公主"。清代公主分固伦公主、和硕公主两个等级。固伦,满语为国家;和硕,满语为一方或一角。按清朝典制,只有皇后生的女儿才能封为固伦公主,其余妃嫔所生女儿只能封为和硕公主,养女视同后者。不同的级别  相似文献   

6.
谭琼 《前沿》2014,(23):207-209
韦应物的诗歌冲淡平和。释道影响了他的生活习性、人生观念,其诗歌创作也受到了佛禅的影响。韦应物有大量在诗题上明显跟佛禅相关的诗作。韦应物与近禅诗人一样对山水情有独钟,他将自己所理解的禅理,所感受的禅境与清秀灵异的山水景物融合在一起,其淡泊诗风与禅宗之关系非常紧密。  相似文献   

7.
周成强 《求索》2013,(3):122-125
明清时期,桐城地域诗歌选本众多,从编选特征和诗学风貌来看,它们呈现出许多共通性特点。作为第一部桐城地域诗歌总集,《龙眠风雅》在桐城诗歌选本中很具代表性,对其他选本产生了重大影响。《龙眠风雅》正、续集共九十二卷,本着表章乡邑诗学的目的,在编选时以人存诗与以诗存人二例并用,选录了从明初到清初近三百年五百五十一位诗人的作品。其规模宏富,体例明晰,遵循以时为序的编排原则,并采用因人系诗的编辑方式,作者名下附有详略不等的小传。其编纂思想以风雅为旨归,由此体现出桐城一地重雅正的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佛教的中国化之一即为佛教禅偈的诗化。诗的形式使禅更加通俗易懂,不再是教义的繁琐的理论,而是世俗的浅显的诗歌,禅理入诗,则丰富了诗的表现内容,使诗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玄言山水诗是指那些借助自然山水的描写 ,寄托诗人玄学感悟的诗歌 ,分为时兴诗和登览诗两类。诗人为寻求“消散”、“寄畅”而进入大自然 ,以“理感”的思维方式观照山川万物 ,从而获得“超游”、“超兴” ,这就是玄言山水诗的发生情感。在中国文学史上 ,这是山水题材第一次大规模进入诗歌创作。玄言山水诗向谢灵运山水诗的转变内在于其自身的发展理路 ;晋宋之际玄学的衰落 ,促成了独立山水诗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苗族诗歌是苗族文学宝库中的一宗瑰丽的精神财富。其数量之多,容量多大,内容之丰富,艺术之精湛,作者、读者之广泛,是苗族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比拟。如何将苗族这宗文学作品,翻译成为汉民族的诗歌形式,让不懂得苗族语言的读者(包括不会讲苗语的苗族同胞和不同方言的苗族同胞),了解苗族诗歌的艺术特点,享受到原诗歌的艺术魅力,丰富我国文学宝库。这是多年来翻泽工作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也是笔者研究的课题。本文就笔者多年从事苗族文学的教学和翻泽实践中的一些浅见,论述于下,有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和散文是最古老也最主要的两种文学体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不断地互相吸收艺术营养,从而产生各式各样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作品。我国古典散文诗,就是诗歌和和散文联姻而产生的宁馨儿。它有散文不拘格律自由舒展之“形”,更有诗歌精炼含蓄情深意远之“神”。它是文的诗化,诗之变体,在本质上属于抒情诗。  相似文献   

12.
杜文婕 《前沿》2014,(17):191-195
李白的禅诗体现了禅境、禅理、禅趣,以及与僧人的交往和禅悟,禅宗不仅从内容上渗透到李白的诗歌中,而且改变了李白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形成了柔和的风格。李白的五十多首禅诗无论是对于佛教思想还是对于诗歌美学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在宋代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大量的山水景物诗、咏物诗,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受到了历代诗论家的好评。叶梦得说:“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文学“为人生”的价值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诗的创作态势。但在20世纪30年代,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群却表达了对诗歌价值的另外一种理解,即艺术本位观念。他们以“纯诗”的面貌出现在诗坛,以形式而不是内容作为自身的关注焦点,既提出了完整的诗艺理论,又创作了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15.
陈煜 《前沿》2002,(12):166-168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哲学上的一个命题。含义丰富。本文旨在从其中一个内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角度谈起 ,从“天人合一”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表现 :主客观相融 ,情景交融 ,一窥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  相似文献   

16.
有句苗族谚语说:“穷汉无粮①,苗家无王”(Khed yos ab mix,langx,ghad nesab mix wangx)这似乎是盖棺之论了。可是,在苗族民间文学中,关于“苗王”的故事和诗歌还不少。笔者搜集整理,先后发表的,就有《阿秀王》、《独戈王》、《百鸟衣杜王》和《娥扎与召觉诗娜》(叙事诗)等。这些故事和诗歌里的主人公,最后都作皇帝,民间称他们为“苗王”。  相似文献   

17.
胡宏作为南宋卓有成就的理学家,其诗歌创作的内容主要是明道和忧国。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其中体道诗达到了诗歌艺术的上乘境界。  相似文献   

18.
死亡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最爱表现的一个主题,我国魏晋时的诗文尤其如此,挽歌诗是典型的探讨死亡的诗歌体裁.魏晋文人挽歌诗是在理性的觉醒和动荡的历史土壤中酿就,文人通过挽歌诗表达了浓烈的感伤情绪和对死亡主题的终极关怀,并且不同时期所关怀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宋朝人说,"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宋仁宗恭俭仁恕,可谓"畏天变"而"爱民力"的"儒者皇帝"。在仁宗朝,我们看到了不那么强势的、尊重制度与传统的皇帝,包容异见、接纳批评的政治风气与政治制度;仁宗治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星光璀璨的官僚群体,在这些因素中,无不蕴含着走出朝代更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包得义 《求索》2013,(1):130-133
诗僧康宝月,知名于萧齐永明年间,颇得当时帝王、名臣之赏识;其通解音律,擅长作诗,梁钟嵘《诗品》中称其诗"有清句"。文章探讨了康宝月的生平及其在永明年间的行事,分析了其传世诗歌具有的模仿乐府旧题、表现艳情内容的两大特色,认为其诗风格清新流畅,与文人同类诗作相比也不遑多让。最后论述了其诗歌余韵波及后世,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