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柔与刚     
艾迪 《党课》2010,(15):106-108
《道德经》有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相似文献   

2.
《党的建设》2011,(4):50-50
根据《左传》、《史记》等文献记载,中山是春秋时期由北方民族建立的一个小国,建国时称为“鲜虞”,以后改国名为中山。大约在公元前409年,中山国被魏国所灭,但随后中山国又将魏人赶走,收复了自己的国土。  相似文献   

3.
《庄子》上有这么一则寓言:“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玩味之余,笔者深深敬佩匠石的“斫垩”之诚、“运斤”之勇、“尽垩而鼻不伤”之高超技艺。同时也为郢人临斤“立不失容”的精神所折服。  相似文献   

4.
继去年暑期的讲《论语》,今年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十套节目“百家讲坛”又播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的讲《庄子》。从收视情况看,一如既往地“热”。  相似文献   

5.
三同时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是诸葛亮一生的体会,今天读来,还是那么发人深省,让人备受启迪,它充分说明了一个人平心静气对于修身治学的重要意义。修身治学需要平心静气,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干事创业也同样需要平心静气。不平心静气,不仅不能成就事业,甚至还会贻误事业。  相似文献   

6.
胡长明 《党史博览》2010,(11):10-13
毛泽东一生崇尚斗争,认为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他在读史的时候,尤其重视那些云谲波诡、事态百变的争霸之世,而五代十国正是继春秋战国、三国鼎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天下大乱、重新洗牌的纷争时期,因此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为了解和熟悉这段历史,他阅读过薛居正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以及《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古文辞类纂》等书中有关五代十国的内容。仅在读新、旧《五代史》时,他就在书中写下近四十条批语。在五代十国的历史事件中,他又把“后唐灭梁”作为重中之重,对李克用父子与朱温父子之间的较量过程作了仔细的揣摩和分析。他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点深刻精警,融入了他对战略谋划、攻守转换、事业起伏以及临机决断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清贫者无畏     
罗慧 《学习导报》2011,(13):63-63
清而不割,贫而不困,这是有信仰者的无畏。在方志敏《清贫》的字里行间,一个光辉而充实的人生写照如水印般渗透出来。清贫,不等于一无所有。《庄子》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庄子衣衫褴褛地去见魏王,魏王问他为何如此困顿不堪,庄子回答说":贫也,非惫也。"贫穷与困顿不一样,穿着破烂,  相似文献   

8.
文章地《逍遥游》的浪漫主义手法作了颇为详尽而中肯的分析,同时阐明庄子在该文中所寓寄的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观(即“三无”)。作者还大胆地提出了庄子“不为物役而游于无穷”的主张“并非说明庄子要完全脱离社会,而是积极地寻求解决现实社会矛盾的途径”的观点,一反《逍遥游》宣扬的是逃避现实的消极人生观的传统说法,不无道理,且有新意,值得人们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作为“百家之冠”的《庄子》,其“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及“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奇特言说方式,在为历代研究者所关注的同时,也衍生出诸多问题,如《庄子》各篇有无确定的主旨?其各篇创作意图为何?各篇上下之间有无一定的逻辑次序及内在关联,各篇之中相对独立的寓言故事之间有无内在联系?以及出现在《庄子》寓言故事中那些光怪陆离的人名地名究竟寓意为何?针对上述问题,王雱对《庄子》各篇作意进行了细微而精到的阐述,以己意进一步探绎了《庄子》内篇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意建构了外杂篇上下篇之间的义理一致性,并对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揭示;还对《庄子》的制名寓意进行了义理上的阐发。王雱的上述阐发多具开创性,对于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主旨和深刻寓意,以及更为系统整体地把握《庄子》文本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指出:“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然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然《庄子》云尧问孔子,《淮南子》云共工争帝地维绝,当时亦多以为‘短书不可用’,则此小说者,仍谓寓言异记,不本经传,背于儒术者矣。”的确,庄子以其异于史学传统的创作理念和极富艺术精神的文学实践,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都说是盛世之间,学问总也见长。因此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中国,近年之内“学术研究”突飞猛进。“拍案之奇”石破天惊,而且一概大长国人的志气,也颇为有效地灭着他人的威风——比如说西人奉为圣明的耶稣,你知道是哪里人?一位中国的《山海经》权威,经过“多年认真研究和考证,一举考出耶稣不但确有其人”,而且不是什么洋人,  相似文献   

12.
非学无以立党兴党,非学无以治国安邦。对于一个严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树立正确的学风,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党内,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学风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问题,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的命题(《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13页)。他严肃批评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是不正派的学风,是反科学的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3.
云运 《世纪桥》2010,(9):71-72
《庄子》"卮言"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究其实质仍是有脉可循,大体可分为器物说、酒味说、酒言说、两行说、不一之言及综合说六类。本人拟对前人观点进行比照梳理,窥见"卮言"释义的研究概貌,扬弃诸家研究的长处与不足,为"三言"研究作些基础性的铺垫工作。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一书虽为道家经典著作,但其中关于儒家及其代表人物孔子的记述却占了相当大的篇幅。作为儒学宗师的孔子在庄文中的形象颇为复杂:一方面他是道家批判的对象,另一方面他又俨然成为道家理论的宣扬者。本文试从把握《论语》中的孔子形象入手,来分析探讨庄文对孔子形象改塑的具体表现及成因。  相似文献   

15.
陈晋 《学习导报》2014,(1):39-41
“读书要为天下奇” 出身农家的毛泽东,在韶山发蒙之初,和其他农家孩子没有两样,不过是略识之无,为谋生之备。他当时的读物,无非是私塾必教的《三字经》《幼学琼林》等蒙学读本,《论语》《孟子》《诗经》等经学典籍,以及《左传》《纲鉴易知录》等史传著述。在韶山纪念馆,  相似文献   

16.
陈晋 《新湘评论》2014,(1):39-41
“读书要为天下奇” 出身农家的毛泽东,在韶山发蒙之初,和其他农家孩子没有两样,不过是略识之无,为谋生之备。他当时的读物,无非是私塾必教的《三字经》《幼学琼林》等蒙学读本,《论语》《孟子》《诗经》等经学典籍,以及《左传》《纲鉴易知录》等史传著述。在韶山纪念馆,  相似文献   

17.
关山,原名丁威,1934年生。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其播音风格朴实自然,昂扬奔放,大气磅礴,是我国著名播音员之一,我国首批5名播音指导之一,尤以演播长篇小说著称。主要播音作品有《红旗谱》《欧阳海之歌》《林海雪原》《暴风骤雨》《高山下的花环》《四世同堂》等。  相似文献   

18.
坐忘时间     
“坐忘”,是《庄子》里的一个词,与“坐驰”相对。我很欣赏这个词,如果用成语来解释一下,“坐忘”大致相当于“心无旁骛”;“坐驰”大致相当于“魂不守舍”。人的精神,有自己的家舍。人守不住自己的精神,经常让它在外面浪游,不知归家,这样的人生,就是“坐驰”。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百强报刊”推荐活动,《当代贵州》杂志作为贵州媒体中唯一入选者跻身其中。据了解,全国有9家党刊入围“百强报刊”:《党建研究》、《党的文献》、《中共党史研究》、《党员文摘》、《共产党员》、《党的生活》、《新湘评论》、《南方》、《当代贵州》。  相似文献   

20.
何国源 《学习导报》2010,(21):32-32
据一些知情者披露,新学期各地语文教材大换血,许多经典课文被删除,其中包括:《孔雀东南飞》、《雷雨》、《南州六月荔枝丹》、《廉颇蔺相如列传》、《触龙说赵太后》、《六国论》、《过秦论》、《病梅馆记》、《石钟山记》、《五人墓碑记》、《伶官传序》、《项脊轩志》、《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牛郎织女》等古文、现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