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司法调节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海波 《法学研究》2004,26(5):36-44
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结构关系主要有两种模式 :相互控制和重叠统治。相互控制模式的设计使得各级政府在组成、立法和执行上相互依赖 ,通过立法、行政过程中的体制保障机制来协调政府间的关系。这种方式有诸多弊端。用司法方式调节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 ,通过裁决个别纠纷 ,可以间接协调政府间关系 ,其方式有不为人注意的重大好处。中央与地方关系难题的治本之策是吸收重叠统治模式的优点并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司法权。  相似文献   

2.
<正> 行政法制是现代民主的产物,行政法制与专制是不相容的。在专制制度下,政府〈君主〉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是政府的,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政府,老百姓只是政府的臣民、奴仆,可以由政府任意统治、压迫、屠宰,在这种制度下,统治者政府当然不愿意受法律的约束,不愿意依法办事,不愿意受它统治的人民监督,不愿意对人民承担自己违法侵权行为的责任,更不愿容忍普通老百姓控告自己,和老百姓一起上法庭去争论  相似文献   

3.
任何政府都有两个基本的职能:维持政治稳定和谋求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持政治统治的稳定就是维持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保障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这种活动就是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政府实现政治统治职能的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民主的手段,二是专政的手段.谋求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基本内容,在国内政局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谋求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政府主要的经常职能.现代国家的政府实现社会经济职能的途径也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社会主义国家广泛采用过的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二是为在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途径.为此,现代政府都要依托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建立健全科学的、高效的政府经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体制下法律关系的新变化肖秀敏在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法律反映的社会关系主要是政治关系和一般民事关系,经济和行政法律关系极少,而政治关系主要是纵向的关系,即统治与被统治、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服从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企业的关系,主要是管理与被管...  相似文献   

5.
北洋政府的经济立法确立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以政府干预为辅助的二元经济体制。在经济法规的实施过程中 ,政府基于财政的原因有意识地压缩市场经济体制的适用空间 ,并扩大政府干预体制中垄断体制的适用范围与强度。但这种基于财政目的的扩张不仅没有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启动与调控能力 ,相反却导致了政府垄断体制与政府财政的双重破产。  相似文献   

6.
回归凯恩斯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积极地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避免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和通货膨胀之中,这种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0年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7.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2~1928年),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家主权的不完整和封建军阀割据,连年混战,这种混乱的局面导致政府正常的财政收入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要支付巨额军政费用和债务费,最终导致财政匮乏,以至于崩溃。  相似文献   

8.
白静  杨佳  李育卓 《法制与社会》2012,(23):131-132
一个政府如果失信手民,引起人民的不满与失望,就会失去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尤其是在现在思想开放、民立自由高度发展的时代,政府公信力下降,会导致政府在执行权力过程中遇到程度较高的抵触和反对,从而有可能导致政府秩序混乱,政治生活不稳定等结果.如果此时政府没有采取适当措施或者过激行为(比如动用军队武力镇压)解决问题,可能会使人民与政府的矛盾激化,严重者引发暴力和推翻政府统治浪潮,彻底颠覆现存政权.所以,一个政府如何通过合法途径取得人民的信任或者在统治过程中仍能维持这种合法性成为其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妇女与加拿大法律廖志刚历史上,加拿大法律曾将妇女置于从属地位。在法国统治时期,军队和政府中的要职按惯例只能由男子担任;英国统治时期,法律常常禁止妇女担任公职。直至20世纪初,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19世纪末,许多妇女和一些男子对严格限制女性公民权...  相似文献   

10.
因行政机关同时具备公法主体和私法主体的身份,一些行政机关为追求自利而利用形式上的行政行为掩盖私法行为或逃避私法责任,这种与行政法基本精神相背离的异化行政行为因主体身份的双重性,在当前很难判断行为的性质。然而异化行政行为属性的不确定状态,不仅会对行政相对人造成潜在威胁,也会严重阻碍了法治政府和诚信政府的建立,所以明确异化行政行为的判断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尚国琲 《河北法学》2005,23(4):75-78
目前我国房地产经纪业管理存在一些混乱现象,亟需行业立法加以规范,但是国内理论界还没有形成对房地产经纪内涵的统一认识。因此,从当前国内有关经纪、经纪人的定义出发,分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关经纪的概念,提出了经纪、经纪人概念的内涵,探讨了经纪与行纪、代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房地产经纪的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12.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体制,在几百年的发展轨迹中,政府在社会保障发展中的职能经历了惩罚救济、组织支配、全面干预以及福利契约四个阶段的变化。本文认为对这种转变的分析和理解对于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经纪活动,促进经纪业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经纪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经纪人,是指依法取得经纪执业证书,并在经纪组织中从事经纪活动的执业人员(以下简称执业经纪人)和依法设立的具有经纪活动资格的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经纪组织)。 本条例所称的经纪活动,是指接受委托人委托,为促成他人交易提供居间、行纪、代理等服务,并收取佣金的经营行为。  相似文献   

14.
<正> 自清朝以来,中央政权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西藏的统治,制定和完善规范西藏社会生活基本法律,并派驻藏大臣或政府高级官员帮助达赖喇嘛亲政,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政权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这一时期,作为西藏地方政权重要组成部分的司法制度,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在西藏历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述其要点如下: 一、近代西藏地方政权的司法体制  相似文献   

15.
何李 《法制与社会》2012,(30):148-149
政府层级是官僚制的题中之义,它是为政治统治服务的。技术进步、行政职能要求与政府层级改革并无必然联系。层级改革的动因须从政治统治视角进行挖掘。从政党角度来看,政党组织的扁平化是缩小层级的关键。从政治-社会角度来看,明晰政府权力界限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政府层级。  相似文献   

16.
一、政府转变职能的前提条件——市场的发育与完善 我国过去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各级政府对经济事务进行直接、微观的管理,成了企业的“慈母”或“婆婆”。所谓转变职能,主要就是指各级政府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由对经济事务的直接、微观管理过渡到间接、宏观调控,让企业走进市场自立,学会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生存和发展。很显然,只有当企业赖以自立的  相似文献   

17.
券商经纪业务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证券法》第129条,券商的三大业务是: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自营业务和证券承销业务。《证券法》明确规定,这是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以经营的业务,并且将经纪业务列第一位。《证券公司管理办法》扩大了券商的业务范围,但经纪业务仍然列第一位。资金是券商的生命线,对其经纪业务也  相似文献   

18.
《商务与法律》2006,(5):35-36
2006年10月31日,建设部正式发布了《中国房地产经纪执业规则》。明令禁止房地产中介“吃差价”。业内人士表示,该规则出台,确实保护了消费者权益。同时,界内人士预测,伴随“吃差价”禁令的推进,整个中介行业大洗牌序幕即将拉开。规则要求,“房地产经纪机构不得赚取差价及谋取合同约定以外的非法收益;不得利用虚假信息骗取中介费、服务费、看房费等费用。”并且,规则规定。房地产经纪机构未完成经纪合同约定事项,或者服务未达到合同约定标准的,不应当收取佣金,但可以依据合同约定。要求委托人支付从事房地产经纪服务已支出的必要费用。如果房地产经纪机构事先未与委托人就经纪服务费用达成约定的,不得要求委托人承担经纪服务费用。交易资金监督也成为管理的—个重点。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表示,经纪机构不得管理客户交易资金,以杜绝挪用、占用客户的房地产交易资金的行为。保障交易资金安全。同时。建设部还发布了包括出租出售委托协议、承租承购委托协议在内的多种《房地产经纪业务合同推荐文本》。据悉。今年7月以来。各地加大了对不规范经营机构的整顿力度。今后将实行信息真实披露制度,经纪机构要对信息真实性负责。吃差价现象非常普遍,北京数千家经纪公司中,真正能做到不吃差价的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9.
君主和政府没有实行专制统治的权力,而只能按照法律来进行统治,否则,就违背了人们 最初订立社会契约的目的。使用绝对的专断权力,或不以确定的、经常有效的法律来进行统治, 两者都是与政府的目的不相符合的。 决不能听任君主凭他的个人意志,实行专制统治。即使某个君主具有非凡的智慧、善良的 品德,如果不受法律的制约,也不能保证他不独断专行,贻害人民。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中国政府改革之治理范式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成福  宋君 《行政与法》2003,3(10):17-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进入社会转型期。以经济转型为主线的变革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政治和社会的整体变革,政府改革也必然要与这个转型的方向相吻合,笔者把这种倾向称之为“治理取向”,把这种治理体系的确立过程称之为治理范式的建构。本文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与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两个方面阐明了治理范式建构的现实驱动力,并着重从有限政府、分权政府、法治政府、民主政府四个层面论述了其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