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为贵州各族人民在创造历史和文化的过程中,运用了仿生学,在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间工艺、儿童玩具和民俗用品等诸多方面有丰富生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上的每一种文化都是处于整个世界文化交流与对话之中的文化,跨文化的交流不可避免会给本土文化带来冲击。跨文化的全球背景下洋节在我国的流行给本土的节日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反映在价值观的偏移、身份认同的危机以及节日文化生态的不平衡。面对跨文化狂潮裹挟而来的以洋节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我们必须加强本土节日文化的民族性建设,重塑自我,让中国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同时构建健康的文化生态圈,实现本民族节日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11,(11):29-29
为进一步挖掘中秋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丰富广大市民节日文化生活,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旅游委、文化局、北京广播电视台、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网管办等部门会同各区县举办2011’我们的节日——北京“卢沟晓月”中秋文化旅游节。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民族节日时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明确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其表现,认识文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节日庆典旅游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群众参与,并与政府支持、媒体宣传相关,它是民俗旅游中的一种特殊形态。自从逐渐向旅游开放后,其传统的深层次含义、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都遭遇了变迁。探讨这类少数民族节日庆典在民俗旅游影响下的变迁及其原因,对保存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斯芸 《传承》2013,(11):108-109
少数民族节日庆典旅游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群众参与,并与政府支持、媒体宣传相关,它是民俗旅游中的一种特殊形态。自从逐渐向旅游开放后,其传统的深层次含义、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都遭遇了变迁。探讨这类少数民族节日庆典在民俗旅游影响下的变迁及其原因,对保存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秀真 《半月谈》2004,(2):50-52
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具有特别丰富的文化内涵,几千年来它不仅深受本民族的重视,还成了许多亚洲国家的共同节日。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开放,许多人却逐渐感到春节不再像以前那么吸引人,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以后的春节还会不会是中国人隆重的节日?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著名的民俗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陶立璠教授。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民俗节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载体。深入挖掘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进而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对于增强其民族文化认同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保障国家文化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特点,结合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精神认同感教育问题展开探讨,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民族精神教育功能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人类有两种文化,一种是写字的文化,一种是说话的文化,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传统民族节日都属于说话的文化。西班牙的斗牛节、巴西的狂欢节、中国的春节等都是说话的文化。与西班牙节日的人牛相斗和巴西节日的纵情狂欢不同,中国人耍狮子、舞龙灯是一种人模拟神兽的表演,带有严肃的仪式性质。  相似文献   

10.
节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约定俗成或人们所特别规定的专门时日,是一个民族传播与传承其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构成这一民族特有的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事节日是某种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耕作制度、农耕文化的产物。侗族农事节日具有促进侗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洁 《前沿》2014,(17):196-199
瑟宾节作为能够集中体现鄂温克族民族文化风情和精神的重要节日,已成为传承鄂温克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载体,对鄂温克族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节日的形成和发展状况、活动内容与文化内涵、完善瑟宾节的建议等方面为切入点,初步探讨瑟宾节对鄂温克族文化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燕 《今日民族》2012,(8):28-31
德昂族浇花节是来自南传佛教影响的一个盛大节日,是德昂族宗教文化、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作为德昂族的佛事节庆之一,浇花节包含了大量的诵经仪式,这些有着丰富内涵的经文,经过德昂族群众的反复吟诵,逐渐转化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流淌在德昂族人的血液里,对传统村社的维持和治理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龚锐 《思想战线》2002,28(6):57-61
西双版纳特定文化社区中的基诺族、哈尼族、傣族,在节日中形成的族际交往关系和消费文化颇有特色,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审视这三个少数民族在节日消费流变过程,可以看出节日消费反映了少数民族文明化和社会化的成果,体现了文化与社会环境对人的教化和塑模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由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组成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节日体系。这些节日依托自然规律的变化,凝结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念,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但是近年来,随着"洋节"的甚嚣尘上,我国传统节日开始式微。重续传统节日的文脉精华,对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递和继承,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积淀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内容。以回族为例,仅节日一项就有许多,其中主要节日有三个: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开斋节,为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穆斯林庆祝一个月的封斋结束。这一天,回族群众不论斋戒与否,都聚集到清真寺参加庆祝活动,大家互相祝贺,互道友谊。宰牲节,为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  相似文献   

16.
厦民 《中国民政》2010,(3):35-36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繁荣以增强社区凝聚力为宗旨的城乡社区文化,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笔者认为,这一要求切合实际,抓住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11,(3):14-15
作为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文内涵,是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财富。然而,随着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再强烈:曾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文化积淀逐步流失,仪式感日渐淡化,节日正演变为简单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头。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次消逝的今天,如何善待每一个节日,让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孝文化与孝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上文 《求索》2007,(11):47-49
孝文化由于历史的积淀,逐步形成华夏独特的意识形态,并明显呈现出浓郁的民族性、民间性、民俗性特点,同时也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孝文化物质资源。我们要以科学态度去认识孝文化,取孝文化之精华,去孝文化之糟粕,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使孝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发扬光大,进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共同历史、节日习俗、语言文字应用、生活习俗、对外族态度等方面的本民族文化认同状况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状况,从对本民族共同历史的了解,对本民族文化内容的认同,对其他民族同学的接受程度三个方面讨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本民族文化认同情况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情况是否产生影响以及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互动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冲突与融合,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吸收.大理白族在其民族文化生成和发展的进程中,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周边主要民族的本土文化发生了碰撞和互动,并造就了其融合汉族、纳西族、彝族等众多民族文化元素的习俗,这些习俗包括了岁时节日、居住习俗、婚俗、葬俗等方面,而这种文化互动的发生又是由白族生活的自然环境、面对的社会历史因素和该民族自身的选择和创造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