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社会治理难题,本土化的群体性事件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治理好群体性事件成为当代中国治理的时代命题。综观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现状,理论短板急需学术思考,实践困境急唤理论创新,以社会心理为切入点的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便应运而生。当今社会,建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为治理群体性事件提供了新选择,两者之间蕴含深厚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通过构建"三器合一"的组合体系,有助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实践发展,推进"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对群体性事件本身的认识是否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治理。本文分别从“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由来、群体性事件与突发事件的区别以及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基础等多个角度,提供了认识和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新视野,进而提出“新群体性事件观”,这无论在群体性事件的理论研究还是现实治理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关于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缺陷和不足,而治理和善治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思维与研究范式。治理与善治理论表明,群体性事件的根源在于传统社会治理模式与新的社会环境之间的种种不适应而产生的社会张力。防范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药方在于创建社会善治模式,主要策略有:培养公民价值与公共利益至高的价值理念;制定一套共同认可的善治制度规则;推进政府改革,提升善政能力;壮大公民组织,夯实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定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成长涉及的领域广泛,其中社会稳定是全局性、长期性、基础性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转轨、政治转型以及社会变迁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冲突、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群体性事件俨然成为国家治理成长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当前我国对于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多为社会学、公安学、管理学甚至经济学等学科视角,而缺乏从党建视角的分析。从党建视角出发,透过群体性事件现象,抓住群体性事件是党群关系恶化的极端表现这一本质,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预防和治理途径,并努力将这种分析视角形成一种能够分析较大一部分群体性事件的既定分析范式,从而对遏制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态势起到一定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方然 《电子政务》2013,(2):40-48
在界定高校网络舆情发生的空间、主体、客体、传播模式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总结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四个特点,即舆情更易快速集结,舆情体现出大学生日益增强的公民意识,与公众舆情相比更易治理,舆情相对比较理性等;对已有网络舆情管理研究提出的治理发展模式及其可行性和困境等成果进行了综述,借鉴西方治理理论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综合治理模型,即建立以"信息公开、对话、事后分析、决策"为流程的治理体系,对于信息不透明、制度缺失和政府不作为等类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信息公开和对话可以增进政府与社会的相互了解,分析和决策能够化解社会矛盾,从而从根本上预防或平息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前,跨界"三大纠纷"已经成为接边地区农村矛盾的焦点,是引发跨界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导火索,也成为接边地区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广西接边地区跨界群体性事件为研究对象,首先详细分析广西接边地区跨界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随后对跨界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现状与不足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解当前接边地区社会治理困境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关于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类型上看,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大致可分为集体性维权群体性事件、无利益相关群体性事件、因族际关系和宗教而成的群体性事件三种。从成因角度看,引发和造成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因素可从社会心理、利益矛盾、社会政策、政府行政等角度分析,其核心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张力平衡。关于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对策,本文从构建服务型政府,培育公民意识,建立健全预防和应急机制,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合作治理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向红 《重庆行政》2021,(3):40-43
目前,世界总体和平局部性动荡不安,中国在总体稳定中也存在着不稳定因素.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尖锐的结果,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为群体性事件治理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集群行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基础。目前研究多集中在群体性事件的质性讨论,较少关注群体性事件中集群行为的演化规律;由于数据和方法的缺乏,群体性事件深层次特征与成因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见,更鲜有前瞻性的预测研究。中国社会转型期集群行为以及集群行为的新特征大量出现,使得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共同关注的复杂社会现象,需要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将社会计算引入集群行为研究,强调从数据收集、理论方法、应用实践三个方面为深入认识和研究集群行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方东华  张祥浩 《求索》2013,(5):193-195
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频发是一个客观现实,如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宁波PX项目事件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有其正面作用,另一方面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消极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政府治理工作的重要挑战。本文在充分认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起因与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危机的生命周期现象,构建危机治理模型,并针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分别提出前期治理策略、预警治理策略、紧急治理策略及善后协调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