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焦国成 《求贤》2011,(4):29-29
人生如白驹过隙.怎样让有限人生散发出无限魅力?那就要学会规划人生、思考人生.了解和思考自己想要什么7这样才不会成为生活的“奴隶”。心理学认为,自信的基础是个人维持主观幸福感的能力.也就是个人愉悦自我情绪的能力。真正自信的人.既能接受自己.也能接受他人。不会因为担心别人高于自己而嫉妒.也不会因为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而报复。我们可从十个方面来培养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今年12月26日.是导师龚育之教授的诞辰纪念日,恩师若在,应该八十有五,可惜敬爱的导师却在6年前离我们而去.走完了他78岁并不算长的人生历程。每当回忆起跟随导师学习的日子,总觉得导师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总觉得导师有时犀利有时慈祥的目光盯着自己.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愧对导师的教导。  相似文献   

3.
为自己定位     
<正>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一位职场达人告诉朋友,他每天上班前都会这样反思一遍。人生在世,如果不能正确为自己定位,势必会活得人累、身累、心更累。自我定位是一门人生必修课,修得好的人能够科学合理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每一分长处,避过自己的短处,最大限度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宽敞更舒畅更美好  相似文献   

4.
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一艘无人驾驶的小舟,漫无目的地随风漂荡,确立了明确目标的人,就等于离人生的高层境界不再遥远了。许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在生活和工作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到底想做什么之后,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06,(4):41-42
生死篇1.理想信念,积极的人生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要求的源头活水。2.作为一个真正的军人,就要平时忘我,战时忘死。3.我热爱自己的生命,觉得生命非常宝贵;在生命的旅程中,我总是想着尽可能做得丰富、完美一些。4.回顾这20多年,我觉得能够支撑我到今天,与这种执着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关系。5.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讲奉献的。古人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人追求的这个境界,不也应该是我们共产党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吗?  相似文献   

6.
宣金祥 《江淮》2011,(5):50-51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领导干部要带头勤政廉政,尤其要算好"人生大账",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好,要下决心走廉洁之路,做清廉之官。此话令人感慨,也令人信服。领导干部的"人生大账",细分起来可以分为政治、  相似文献   

7.
钟华 《党建文汇》2004,(11):15-15
一是有志。志不立,则人不立。志向是一个人前进的旗帜,是夜航的灯塔。一个人如果瞄准一个目标坚定不移地做下去,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青年干部要立志为民族的复兴做大事、做实事,为一个地方的发展做实事,为当地老百姓做实事。只有确立了这样的志向,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淡泊名利,保持内心的一份宁静。  相似文献   

8.
耿彦波 《学习月刊》2013,(15):52-53
在短暂的人生中.选择是关乎生命价值的重大问题。读什么书,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干什么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人生选择也是经验科学,人生感悟,一孔之见,抛砖引玉,或可丰富人生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1992年,中国第一个法律援助机构——“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在武汉大学校园诞生。14年来,“中心”创办人万鄂湘一直把它视为自己人生中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尽管万鄂湘在44岁时即成为当时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在46岁时又当选为最年轻的民革中央副主席.但在他的心底,“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才是他最重要的人生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吴基伟  董文婧 《当代贵州》2007,(19):119-119
26年以来,她一直痴心不改地做着飞行之梦,践行着自己航空报国的人生夙愿。她,将激情献给了祖国的蓝天事业;她,用勤劳和汗水铺就不平凡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1.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才成长和事业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自知之明,做到心中有数,这对于打造成功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表现为能够比较清醒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准确地把握自己。严格地反省自己。即认识自己是什么材料,具备什么能力,适合做什么事,在什么位置上最能发挥出较大的作用。体现自身的价值。当然,准确、正  相似文献   

12.
生在青海。长在青海,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感触最深的就是青海的绿色。我希望从故乡远行、上大学、到柴达木参加工作、调回西宁继续工作这么一个人生轨迹来写写绿色。认识绿色和自己.从中感悟青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李志忠 《求贤》2012,(1):50-50
上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里.在太平洋两岸的美国和日本.有两个年轻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努力。  相似文献   

14.
短评     
《党建文汇》2014,(7):15-15
埋怨不如拼搏——时下有的年轻人遇到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挫折时.感到前途渺茫,意志消沉。其实.挫败、彷徨、失落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没有人能永远顺风顺水。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人生的大智慧.有时候放弃是为了更好的获得,有时候失败是为成功做铺垫。跌倒了爬起来.坚忍不拔地奋斗拼搏.这才是年轻人应有的姿态.  相似文献   

15.
李志远 《学习月刊》2014,(23):23-23
无论人生大舞台.还是戏剧小舞台,都有主角,也都有配角。这是人间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定事实。既如此,就得有人做主角,有人做配角。然而,对于做配角,不同人的态度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时下的国人,极其崇拜做人“技巧”,简直是“无巧不成人”.这只需看看书店里堆积如山的人生技巧类书籍.就可知道。  相似文献   

17.
红短信1、最重要的是今天你要开心;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过于计较别人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不必一味讨好别人;木已成舟便要顺其自然;自己感觉幸福就是幸福。(李增杰)2、积德如同存钱到银行,是人生乃至晚辈"幸福财富"的积累;德在"德的银行"存蓄越多,社会丑恶东西就越少,社会文明程度就越  相似文献   

18.
原谅三个人     
覃道 《求贤》2010,(4):28-28
人的一生至少要用宽容心原谅三个人。你必须原谅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完美,人都有犯错和所不能及的事,也不可能得到每个人的认可。当你长久沉浸于自责之中时,人生会变得悲观,同样的错误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在你的人生中出现得更加频繁,所以你要时常保持微笑.宽容自己。  相似文献   

19.
你或许没听说过彼得·巴菲特。但一定听说过彼得的父亲——沃伦·巴菲特,他是名列《时代》杂志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富可敌国的“股神”。然而,身为股神之子,彼得·巴菲特却没有继承衣钵成为华尔街金童,而是选择用音乐谱出人生最美妙的乐章。彼得·巴菲特从父亲那里获益最大的是一套人生哲学:“人生由自己打造!”这让他勇于做自己。  相似文献   

20.
李颖芳 《学习月刊》2014,(14):70-72
思政课是面向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没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在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也存在着困惑和质疑。对于理工科院校.思政课所凸显的是人文素质.对理工科学生就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