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戴炳中 《湘潮》2007,(9X):45-46
周恩来对西藏和平谈判,即以和平谈判的方式实施进军和经营西藏的战略决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首次直接使用“西藏的和平解放”的概念,公开发出通过谈判和平解放西藏的号召,通过外交努力,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促成和谈;主持和谈,达成“十七条协议”。  相似文献   

2.
明红 《党史文苑》2002,(1):22-23
在日常生活中,毛泽东是一个谈笑风生,富有机智和幽默感的人。他时而以幽默作武器,尖锐辛辣,打击敌人;时而以幽默作调味剂,妙语连珠,批评教育同志;时而以幽默作润滑剂,谈笑风生,密切人民群众的关系。“毛”字是一个反“手”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参加国共和谈。期间,陪都各界轮流邀请毛泽东演讲,文艺界知名人士亦筹办了一次讲演会,地点在黄家垭口中苏文化协会内。毛泽东妙语横生,谈了他对国共和谈的看法,激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讲演中间,突然有人向毛泽东提了一个很尖锐而又很不好回答的问题:“假如此…  相似文献   

3.
1937年夏的庐山和谈,不仅使反目成仇厮杀了十年的国共两党重新合作,而且成为真正的中华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起航点。本文论述了国民党政府政策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为庐山和谈所做的准备、庐山和谈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及庐山和谈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4.
1981年10月,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台湾当局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建议”发表不久,叶剑英接见应邀由香港到北京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的原蒋经国机要秘书沈诚。沈诚到京前专程去台湾请示蒋经国,蒋经国对沈诚此行“既不鼓励亦不禁止”,实际同意沈诚去北京,并嘱沈代他去溪口老家看看,“最好能拍一些现场照片”。叶剑英同沈诚探讨国共和谈的可能性,要沈诚向蒋经国转达中共的和谈诚意。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信蒋经国,希望国民党“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8月17日,宋美龄在台北发表《给廖承志的公开信》,称第三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5.
1949年初,国民党由于政治军事形势的急骤恶化而求和呼声日益高涨,结果导致了蒋介石的下野与李宗仁的上台。随后,国共两党又一次走到谈判桌旁,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北平和谈。但是,由于中共力量对比已占绝对优势,中共在根本问题上“不许讨价还价”,结果,不肯“投降”的国民党最终被中共以武力“扫地出门”,从而宣告了其在大陆的政治出局。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对西安事变的研究中,人们总以为苏联与西安事变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真实的历史恰恰相反。叶剑英西安致电毛泽东:“蒋明日到此。”从1935年底起,蒋介石主动派人去莫斯科试探国共谈判的可能性。当时蒋介石以为,长征中的红军已经不足为患,“安内”基本完成,政策的重心开始倾向“攘外”。如果不乘胜抓住机会同中共和谈,就不能指望从苏联方面得到“攘外”不可缺少的援助与支持。  相似文献   

7.
1949年2月,素有“和平将军”之称的张治中,在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的不断催促下从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任上回到南京,接受了国共和谈首席代表的重任。赴已经解放了的古都北平,以中共所提的八项条件为基础,与中共淡判国内和平。  相似文献   

8.
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三次高规格的秘密和谈,渴望中华和平统一的人士往来两岸之间,然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三次和谈都最终搁浅。  相似文献   

9.
人们普遍认为戴笠是一个没有政治思想的特工头子,其实,戴笠并非全无政治头脑,但大多数时候他是跟着蒋介石的思想运转。蒋要反共,他就想方设法地反共;蒋要和谈,他就把要在重庆“杀毛立功”的特务缴枪拘禁。唯独对于抗日,戴笠的政治思想非常明确。  相似文献   

10.
范小芳 《党建》2010,(6):58-60
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三次高规格的秘密和谈,渴望中华和平统一的人士往来两岸之间。然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三次和谈都最终搁浅。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沉重打击下,不得不宣告“引退”。次日,出任代总统的李宗仁即致电毛泽东,要求人民解放军停止过江,举行和平谈判。为了进一步了解对方“和谈”的真  相似文献   

12.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和平与内战的选择。蒋介石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玩起了“真内战假和谈”的把戏,接受了吴鼎昌“假戏真做”的主意,于1945年8月14日、20日和23日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前往重庆“共定大计”,美军司令魏得迈也于23日向毛泽东发了去重庆谈判的邀请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经慎重考虑,决定同意毛泽东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相似文献   

13.
朱启钤号桂辛,著名的古建筑学家、实业家。北洋政府时代,曾任过交通部部长、内务部总长、代理国务总理。1919年南北议和时曾出任北方总代表。这位北洋政府的代总理因为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有段鲜为人知的交往等原因,解放时拒绝逃往台湾,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解放前夕,朱启钤先生寓居上海,1949年国共和谈时,章士钊先生以李宗仁政府和谈代表成员的身份参加和谈,周恩来一见到章士钊便想起朱启钤。章士钊与周恩来、朱启钤均是老朋友了,故周恩来一见章士别便开门见山地问:“行老先生,你我的老朋友朱(启铃)先…  相似文献   

14.
慕安 《党史纵横》2012,(2):54-58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国共交往的历史上,有两位当事者的交往殊值一记。一位便是举世闻名的周恩来;另一位却是鲜为人知的张冲。这两位分属于不同营垒而又有过怨隙的人物,却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捐弃前嫌,走到一起,在国共间架起和谈的“桥梁”,为抗日救亡事业,为国共二次合作,留下了令人动容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黄瑶 《党史博览》2023,(9):50-58
<正>毛泽东撰写《北平问题和平解决的基本原因》,以正视听1949年1月31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就陶铸回平津前线指挥部汇报同傅作义接触的情况致电中共中央:“傅对南京李、白和谈则甚表积极,几次表示愿作桥梁,并探听我之态度。陶等表示无权谈此问题,只表示中央已宣布和谈方针,李、白如有诚意应作诚意的表示。  相似文献   

16.
北京政变后,冯玉祥就发出通电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和谈。此时,正是国共合作之时,1924年底,北京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北方区执行委员会,李大钊为总负责人。李大钊会见了冯玉祥,向冯玉祥提出了“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发展战略。1925年9月,冯玉祥任命刘郁芬为国民军入甘总指挥,代行甘肃军务督办职务。  相似文献   

17.
1956年春的一天,香港机场人头攒动,时任《香港时报》主编的许孝炎先生挤身其中。他是前来接待一位穿长袍的老人─—赫赫有名的前国民党元老章士钊的。章士钊来香港干什么?此事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周恩来恳切地说:“西安事变时,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今天再不能对不起你们了。”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以不可阻挡之势直逼长江,李宗仁被迫提出了和谈要求,但他提出的和谈代表名单,中共发言人表示不接受其中的彭昭贤,因为彭是主战最力的国民党CC派主要干将,是一名战争罪犯。此事使李宗仁坐立不安、左右为难。谁能替代彭昭…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蒋经国主政的台湾当局,在表面上高呼“反共”,坚持“三不”政策的背后,出于另外一种政治意念,与大陆中国共产党方面秘密交往,试探和谈。 自1981年蒋经国暗许其亲信沈诚赴大陆一行之后,他对中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家里,挂着一幅周恩来手书的“闻鸡起舞”立轴条幅。许多人说“闻鸡起舞”这四个字是周恩来专门为张瑞芳题的,也有人认为这四个字是周恩来为我国电影界设“金鸡奖”时题的。 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对。这四个字是周恩来为叶挺的大儿子叶正明所题。 1941年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被抓,先后被关押在江西上绕、贵州息烽和湖北等地,经我党一再交涉,蒋介石都不肯放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举行和谈。和谈中,释放政治犯一直是共产党坚决坚持的一个要求。蒋介石表面上不好拒绝,但仍企图把叶挺和其三个孩子长期关押,就把  相似文献   

20.
1945年秋,张治中在重庆拜访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于右任的女婿屈武,这时也在座。张见到屈武时说:“我正要找你哩,委员长派我到新疆去和平解决伊犁、塔城、阿山三区的问题。现在正在商量组织一个和谈代表团,你愿不愿意和我一道到新疆去工作?”屈武答:“这个问题,我自己不能作主。”于右任接过话头道:“他现在是陕西建设厅长,委员长恐不会同意他离开陕西到新疆去。”张治中接着表示:“只要他愿意去就好办,我可以对委员长说,经文(屈武的字)是最理想的人选,让他参加和谈代表团,有利于和平解决三区问题。”在这次谈话后,屈武立即去征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