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律师担任刑事被告的辩护人,必须根据事实和法律来行使辩护权。所以,弄清全案的事实真相至关重要。《律师暂行条例》第七条明确规定:“律师参加诉讼活动,有权依照有关规定,查阅本案材料,向有关单位、个人调查。律师担任刑事辩护人时,可以同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一般来说,律师主要通过查阅卷宗材料和会见被告人来了解案件事实,结合本案的全部案情加以综合分析,求得证据的连续性、充分性与合法性,使自己的论点立於事实的基础上,提出被告人罪轻或无罪的根据,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新刑诉法首次授予辩护律师向在押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的权利。"有关证据"既包括律师自行调查得来的证据材料,也包括律师通过阅卷所掌握的控方证据。对于嫌疑人、被告人通过律师的核实证据活动所获得的查阅控方证据的权利,我们可以称之为"被告人的阅卷权"。这一立法进展也打破了一项惯例,使得原来那种将阅卷权  相似文献   

3.
一、调查取证权的理论基础调查取证权是指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收集与本案有关的证据材料的权利。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权直接来源于被告人的调查取证权,因此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被告人的调查取证权的理论基础。对此学界尚未有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我们认为,辩护律师(含被告人)调查取证权的理论基础有三个,即。(一)被告人的诉讼主体地位;(二)兼听则明的诉讼认识规律;(三)辩护职能的内在要求。兹分述如下:(一)被告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在纠问式诉论模式当中,被告人作为纠问的客体,一进入诉讼程序,就丧失了…  相似文献   

4.
所谓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调查取证权,就是指律师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的权利。律师进行调查取证是成功办理刑事案件尤其是成功辩护的重要条件。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施行后,庭审方式将作重大改革,公诉机关提交给人民法院的仅仅是“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较前相比,律师通过阅卷所获取的证据材料将大为减少。因此,不进行调查取证,辩护律师便无法有效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无法有效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律师在刑事诉…  相似文献   

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权获知辩护人所搜集的在卷材料,当前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都没有作出规定。从控辩均衡,知情权、辩护权的应然角度而言,被告人充分阅卷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而且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当案卷材料中有大量证人证言时、证人证言相互矛盾而被告人又当庭翻供时,当看到案卷材料的被告人或其亲属采取一定行动干扰、  相似文献   

6.
在办案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法人提供有关案情的证明材料。此类证明材料在认定犯罪事实、被告人社会背景、印证其他证据证明力等方面,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此类材料究竟有否证据效力,以及如何搜集、采信问题,始终是个“模糊概念”,给执法活动带来了许多操作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检察院对共同犯罪案件中有的被告人免诉不当,应如何处理?编辑同志:我们在审理一共同犯罪案件中,发现当地检察机关对个别被告人免诉不当,即根据有关规定,向当地检察院发出退回补充侦查决定书,并将案卷材料一并退回。当地检察机关认为法院不能制作决定书,而只能制作...  相似文献   

8.
军内案件宜请军队律师何新民当前,军内案件的被告人请地方律师作辩护人的现象比较普遍。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军事秘密泄漏。一是被告人的主体身份暴露。由于律师有查阅案卷材料、会见被告人和与被告人通信的权利.在这些过程中,被告人的主体身份包括被告人所在的...  相似文献   

9.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洪友亮上午8时,法院开庭审理被告人许某贪污一案。我还是老习惯,提前赶到法院大法庭,端坐在公诉席上静候……对被告人许某贪污一案的案情我已烂熟于心,尽管出庭公诉的有关材料准备得够充分了,但庭审前,我仍习惯地打着“腹稿”,临战前运筹着作战方...  相似文献   

10.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是一种重要的证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开庭审判;又规定,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在法庭上,公诉人用证据指控被告人有罪,辩护人则出示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意见,反驳不正确的指控,控辩双方表现出明显对抗。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居中裁判,根据控辩双方展示的证据,质证后,对案件进行裁决。由此可见,提出出庭作证证人的主体是检察机关和被告人、  相似文献   

11.
羁押是指司法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后,不能在法定的期限内办结有关案件,致使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超过法定羁押期限的情形。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的办案程序,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羁押条件及其期限都作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问题普遍存在。从青海省情况看也是如此,有的地方还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2.
黑丁 《法庭内外》2011,(3):63-63
被告人王某40多岁才找了个比他大10岁的女友,在女友的带领下帮着扔掉了女友前夫和儿子的一些军装和材料,不料却身陷一起惊天诈骗案中。日前,被告人王某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接受了审判。  相似文献   

13.
孙瑜 《政法学刊》2005,22(2):13-15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有关被告人口供的规定过于抽象,操作性差,缺乏完备的证据规则,难以保障口供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有关证据能力方面的任意性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及有关证明力方面的补强规则,完善我国被告人口供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4.
准确无误地认定被告人的年龄,对于确定被告人的罪责,有着重要意义,有时关系到对被告人能否适用死刑。因此,认定被告人的年龄,是刑事审判活动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在此,笔者结合司法实践,就如何确认被告人年龄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要全面收集证据。全面收集证据是准确认定被告人年龄的基础。办案中,要注意全面收集一切能够证明被告人年龄的证据,掌握可靠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5.
被告人徐某系解除劳动教养后不务正业,靠敲诈勒索母亲和兄弟姐妹钱财混日子的人。2003年某日下午,被告人携刀具至其兄办公室,向其兄勒索钱款人民币4万元。被拒绝后,被告人即持刀威逼,其兄被迫取出准备出差用的人民币3万元放在茶几上。被告人嫌少,继续索要。公安人员接报警后赶到现场,询问了有关情况并收缴了被告人的刀具。后警察以为是兄弟间的经济纠纷而准备撤离。被告人乘众人不备,将茶几上的3万元装入口袋并逃离现场。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犯抢  相似文献   

16.
《法学》1991,(5)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是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和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法律规定不够完备,在采用取保候审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如在取保候审期间,有的被告人擅自到外地经商长久不归;有的被告人本系外来人员,其在当地的亲戚担保后即返回原籍;有的被告人与证人串供;有的被告人在提起公诉前后即不知去向,有的保证人知道了,也不制止和报告有关司法机关。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取保候审中保证人及其他有关问题有必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有关规定,行使拒绝辩护权主体是被告人和辩护律师。按照拒绝辩护主体来划分,拒绝辩护有两种情形:一是被告人拒绝辩护;二是辩护律师拒绝辩护。一、被告人拒绝辩护被告人拒绝辩护源于《宪法》及《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辩护权。我国《宪法》第125条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根据《宪法》这一规定,《刑事诉讼法》第11条进一步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我国法律将被告人依法行使辩护的各项诉讼权利和司法机关保障被告人获得辩护权所承担的义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受贿案件公诉难度比较大,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法庭上经常会针对证据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异议,使得公诉证据的证明力受到动摇。笔者在多年公诉实践中多次遇见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庭上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许多同行也反映这三个问题不易答辩。下面笔者对此谈些个人体会,以抛砖引玉。   一、“‘初查’材料不能作证据使用”的答辩   初查材料能否作为定案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检察机关一般情况下不把初查材料作为主要证据移送法院。但对立案后受贿人即拒不认罪或检察机关无法向主要证人调查取证的案件,检察机关一般要将有关初查材料…  相似文献   

19.
证据是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宝,修订后的刑诉法对辩护律师调查取证作了如下规定:“辩护律师经证人或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辩护律师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刑诉法条文这样表述的含义是如果辩护律师调查取证的对象不同意接受律师的调查或者调查行为未取得有关司法机关的许可,辩护律师就不能从其调查对象处收集证据材料。现行刑诉法所作的上述规定,是对辩…  相似文献   

20.
司法信箱     
律师能否会见同案其他被告人?编辑同志: 律师接受委托担任共同犯罪案件中某一被告人的辩护人,因案件事实不清或案卷材料有矛盾之处,承办律师除会见为其辩护的被告人外,能否会见同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