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因曾说过一句话,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现实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而我国现行法律中随处可见的身份因素足以混淆视听,让人产生疑惑。那么在现代法治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处置身份才不背离我们建设法治社会的初衷呢?正视身份的客观差异;不断完善具有身份国家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升法律从业人员对身份国家的认识;让普世价值、共识摒弃身份特权。  相似文献   

2.
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将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进步概括为"从身份到契约",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以契约关系打破"身份制"的藩篱是这一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从人民公社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实质上也使农民摆脱了身份的束缚,进入契约的整合,并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巨大进步。以史为鉴,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正视"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可为当下社会结构整合实现效率与公平上的兼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马克思整个人权思想的起点。通过比较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确立自我意识的最高神性;通过论述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的运动,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性及人权实现的自律性;通过论述原子间的排斥运动,反映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引申出了人类社会中的契约与友谊。论文处处表现出反映人的自由、人权实现的思想,是一份特殊形态的人权宣言。  相似文献   

4.
民生权利是关涉人之生活、生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利,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作为一个权利体系,人权存在着权利位阶,民生权利主要涉及人之生存权与发展权,在人权权利位阶中居于优先地位,是处于最高价值位阶的权利,因而是首要的基本人权。民生权利的实现依赖于健全的制度体系,加强民生制度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建构民生权利的保障体系,使民众切实享有并行使各种民生权利,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大规模阶级斗争相对缓和,新自由主义乘势崛起。作为新自由主义主流运动的补充,后现代主义身份政治发展起来。后现代主义身份政治从经济决定论转向文化和意识形态决定论,从大规模集体行动的逻辑转向分散的斗争。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大规模社会运动复兴,经济议题回到政治运动的中心,后现代主义身份政治的文化和自我意识革命逐步衰颓,新民粹主义乘势崛起。在聚焦经济议题和强调集体行动方面,新民粹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身份政治迥然不同,但是从强调族群的文化和身份差异的角度来说,新民粹主义又把后现代主义身份政治发展到了极端。后现代主义身份政治是与金融资本的上升期相适应的,新民粹主义是与金融资本的下降期相适应的,但二者都因不理解金融资本的本性而把民众运动引向了错误的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民主运动才能赋予民众运动以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人权是社会的、历史的、具体的、也是发展变化的。从中外人权发展的历史看,有主权才有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人权的首要问题,西方的"人权外交"只是维护其国家利益的工具。维护主权、促进人权进步的斗争,涉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基本建设,涉及综合国力和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为了维护主权,我们必须集中精力,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7.
何沿 《理论导刊》2001,(6):42-43
经济法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战以来趋于成熟。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区域化和世界性人权运动的发展,经济法越来越突出了它的社会法观。经济法是公法,以社会经济利益为立法本位,以实现总量平衡和市场秩序为目标,而它的社会法观则强调社会公平,资助保护弱者,大众参与,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总体进步。工会法和劳动法为典型意义上的具有经济法性质的社会法。工会活动从两个层面上展开。企业工会主要依据工会法、劳动法协调本企业劳动关系,帮助职工实现具体劳动权益,包括劳动合同签订、劳动报酬获得、职工集体福利、…  相似文献   

8.
实现人权价值的主体性,是把握世界人权发展史的一条主线。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人权价值的发展历程,其经历了从作为主体的个体价值到作为主体的社会价值,再从国家层面到国际层面对作为主体的人权价值保障的过程。在人权价值发展史上,由于对"人"的理解不同,西方某些资本主义大国固执于个人自由主义的价值表达,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强调社会发展价值的表达,导致了人权主体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由价值与发展价值、普遍价值与特殊价值的冲突。中国人权价值在对世界人权价值发展史中三个基本问题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取向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相结合的人权价值新类型。这种自觉的构建活动在彰显人权价值主体性的同时,使中国人权价值为世界人权价值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王 《学理论》2014,(3):20-21
国际关系一直是政治学及历史学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宏观上说它主要研究的是国际社会中各国之间的外交事务和政治经济关系,而微观上说其涉及的内容从全球化到领土争端、核危机、民族主义运动、经济发展、恐怖主义袭击、人权状况等各个方面都是国际关系研究的议题。长久以来,国际学术界对是什么因素推动着国际关系发展演变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所以,试图从纷繁复杂的各种表象中解读出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核心原动力——人类社会的历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发展演变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正义观是复调的,这种复调性是一种分层和位阶关系。由于分配正义只具有相对独立性,故其在马克思正义观中处于初级位阶。马克思在分配正义上不但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正义观和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正义观,而且建构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正义观。分配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环节,这决定着它会被更高的位阶——关系正义所统摄。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支配性,同时以“自由人联合体”为载体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互依性社会关系。按劳分配、按需分配、自由人联合体,都是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要素而存在的,因此它们都从属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价值目标,即从属于处于高级位阶的发展正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动的五大效应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变动 ,这一变动对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效应主要表现为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推动了我国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促进了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的合理分布 ;推动了我国民主和法治建设的进程 ;具有一定的社会“激励”功能 ;符合当代世界范围的社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21,(6):129-135
加强合同行政监管,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合同行政监管的生成逻辑表现为:契约正义的价值逻辑、意思自治的理论逻辑、分配正义的实践逻辑和共享共赢的时代逻辑;合同行政监管的实施面向体现为:依据位阶下调的立法面向、监管重心扩充的执法面向和公序良俗转换的司法面向;合同行政监管的规范路径在于:以提升依据位阶为必要手段、以畅通维权渠道为必备举措、以把握公序良俗为必定限度和以健全体制机制为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晋婷婷 《学理论》2012,(6):56-57
人权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达程度的标志。人权的刑法保障是人权之最有力的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法制文明的高速发展,中国传统的以"国家为本位"的刑法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迫切需要。在法治社会,人权保障已经成为刑法的灵魂与使命。由于刑法具有保护公民利益的广泛性、重要性及其对违法行为制裁的特殊严厉性,探讨刑法对人权的全面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基本人权和人权保障是刑事法治理念的基础性要求,是当代刑法机能所蕴涵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行政契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契约指行政主体为执行公务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缔结的确认、变更或消火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它的魅力正在于权力因素与契约精神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它是行政主体与相对人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而达成的协议,因而留给公民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余地;另一方面作为签约一方的行政主体仍保持其原有公权力的身份,因而又能保证行政目的之实现。行政契约的出现反映的是一种社会需要,体现的是国家公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正人权是一个很宏伟的人类的一个理想,在实践中是一个不断发展过程,人权建设的发展进步要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把人权的司法保障作为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针的具体措施,把完善人权的司法保障制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  相似文献   

16.
从人权的本意及国外众多国家的经验来看,非政府人权组织是促进人权事业发展和实施人权保护的重要而不可缺失的第三支力量.目前中国本土和境外的非政府人权组织在扶贫、环保和慈善赈灾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国家的政治改革进程、经济水平以及社会管理方式发展相适应,逐渐向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领域扩展是非政府人权组织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人权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而人权保护一直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公安检查是公安机关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实施的一项治安行政强制措施,公安检查主体、对象、程序的适用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因此,加强公安检查中的人权保护对公安行政执法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检察环节加强律师执业保障,是法治进步的外在表现,是人权保障的内在要求。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加强律师执业权利保障作出了新规定,同时对检察机关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公信力提出了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新期待,检察机关要切实转变执法理念,建立健全检察人员与律师执业之间的衔接机制,强化律师执业权利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律师"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民阶层人权实现的宪政逻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现行宪法对公民的人权作了明确而详尽的基本安排,但宪法的某些条款和具体的政策制度对农民阶层的主要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作了令人费解的阶梯式分配,且农民阶层与城市市民阶层的人权阶梯落差甚大,而这一切业已成为农民阶层人权实现的制度性障碍.而屡遭诟病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成为阻挠农民阶层人权实现的藩篱.农民阶层人权实现的范式应从政策性逐步转换到法律性,而农民阶层人权实现的根本则有赖于对良宪的普遍服从和宪政制度的尽快构建.  相似文献   

20.
人权理论和实践,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思想武器及其根本标记。就某种意义而言,为不断改善中华民族人权状况而不懈地进行努力,乃中国共产党七十多年光辉历程的基本内容。此间,做为党、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与杰出领袖的毛泽东,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的层面,都为这一伟大的工作做出了空前的建树和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