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助行为属于私力救济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保护利益的特定性、行为的法定性和公力补充性的特征;自助行为制度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降低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维护市场经济信用秩序等方面的功能;我国的民事立法中应该引入该制度,以促进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正当防卫扩张之评判——兼论自救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私力救济权,自救行为,存在于现实生活,散见于刑法理论,但却缺位于刑事立法.对此问题,我国一直采取扩张正当防卫时间条件的方法予以解决.这不仅破坏了正当防卫理论的完整性,而且也挤占了自救行为理论应有的地位.自救行为与正当防卫是同类不同种的两项权利,应当在立法中分别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3.
自助行为是相对于公力救济而言的一种私力救济行为。自助行为制度的确立,有利于我国民事权利保护制度的完善。我国目前的民法通则和物权法对自助行为没有设明文规定,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借鉴国外有关自助行为的立法和我国目前各民法典草案中有关自助行为的规定。至于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当在总则中设立“权利保护”一章规制自助行为,以建构体现现代民法精神的自助行为制度。  相似文献   

4.
当人们被迫使用暴力性私力救济的同时,暴力也毁灭了生活。文章从结构的角度对暴力性私力救济进行法律社会学考察,发现政府保护性职能的缺失、司法腐败、不同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合作缺失严重制约了人们获得有效的公力救济,是引发暴力性私力救济的结构性原因。通过对公力救济系统的完善和改造,可以有效治理暴力性私力救济。  相似文献   

5.
人们的行动不是基于单纯的手段-目的理性,也不会完全受到结构性约束之摆布。通过对纳西族社会中发生的“殉情”历史事件、彝族的“死给”制度等个案考察,将表明暴力性私力救济的发生不仅和规则、资源、现有的纠纷解决机制等社会的客观维度有关联,它还与人们关于生活意义的思考、信仰和价值等主观方面有关系。人们的信仰、价值、意义追寻促成了暴力性私力救济。暴力性私力救济不能完全被消除,只能被限制和减少。但是,治理暴力性私力救济不能从强制改变人们的主观信念入手,只能着手于制度建构,消除引发暴力性私力救济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培信  贾学福 《工会论坛》2006,12(3):103-104
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已经不是学界争议的问题,在法治的社会里我们更倾向于公力救济,而在一定程度上否定私力救济。但是当公力救济不及时,人类不可避免地会选择私力救济,尤其是公力救济不能时,让人类想到的首先是私力救济。由于一些人为的原因,国家法制的不健全,公民法制意识的淡薄,国家机关行为的滞后性等等都会导致受害人拿起“武器”进行私力救济。本文试图在人类理性的指导下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私力救济为题,将全文设置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私力救济的基础理论出发,思考私利救济存在的合理性;第二部分运用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的互动来分析用法律对私力救济进行规制的可能性;最后,也是文章的重心所在,旨在根据私力救济的局限性,从保护弱者、实现公平正义的立场出发,提出对如何运用法律对其进行规制的一点见解,最终希望对"探寻私力救济的法律规范"这一命题形成合理化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略论私力救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私力救济作为公力救济之补充,有请求、自卫、自助行为三种法定形态,是人类社会制度变迁优胜劣汰的产物。在公力救济已历史地取得社会救济的优势地位的情形下,私力救济在一定范围内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社会公平、秩序、效益有重要价值。在我国的法治实践中,由于诸多历史的、现实的原因,私力救济存在许多失范现象,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9.
私人刑事调查作为自我保护与私力救济的主要实现方式,在私力救济和当事人主义视域下实现法制化具有必然性。在私力救济视域,对私力救济的合理使用要求必须实现私人刑事调查法制化;在当事人主义视域,实现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对等和强化当事人对程序的处分也需要实现私人刑事调查法制化。  相似文献   

10.
民法上的自助行为,指权利人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在情况紧迫而来不及请求国家机关援助时,凭借个人力量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实生扣押、拘束或者其他措施,而为法律和社会公德所认可的行为。在我国的现实行活中,自助行为时有发生。然而,由于我国民法对自助行为根本未作规定,因此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所以,在立法上对自助行为加以明确的规定也就成为必须。自助行为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共同构成了民法上私力救济的内容,而私力救济乃是相对于公力救济而言的,二者均为保障民事权利得以实现的手段。从世界范围来看,自助行为迄今为止经历了一…  相似文献   

11.
旅游消费者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命线.然而,目前我国旅游业旅游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状况不容乐观,旅游消费者权益被侵害问题严重,消费者权利救济困难.为此,我们应当以建立对旅游消费者的信息支持制度为中心,完善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加强执法,并不断完善我国旅游业旅游消费者权益纠纷解决机制,以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占有保护是占有制度的关键和核心。《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将占有单列一编,但关于占有保护的规定仅有一条,且对于占有人的私力救济权、妨害危险防止权、共同占有人之间的保护等都未作规定。本文从分析我国对占有的认识、立法现状、占有制度的目的、功能入手,论证了我国建立占有制度保护占有的必要性,并对现阶段的《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提出了自己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私力救济对纠纷解决的作用不可忽视。尽管法治发展史上公力救济以克服私力救济的不足为发展起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私力救济的消亡,相反私立救济在农村被广泛运用。私力救济的存在具有明确的合法性。表现为程序上的正当性,形式上的合法性,道德上的可接受性。我们要正视它,发觉"合法性"背后蕴含着的民间法,吸收、引导并将其规范化,改变对农村法治的传统看法及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整部法律内容的覆盖幅度比较宽泛,很难详尽法条中所涵盖的内容,在适用上体现出相对的局限性,在学理上也表现出相应的片面性.应厘清此立法所保护的相关内容,对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立法保护公民身份信息内容、立法保护公民隐私信息内容进行界定;认识我国网络信息侵权救济方式、归责原则方面存在的缺陷;明确不同侵权主体的责任承担方式,完善处罚机制并规定具体监督机关,完善相应归责原则内容.  相似文献   

15.
赵雪纲 《理论前沿》2007,513(24):25-26
民事强制执行救济制度事关当事人的权利保护。我国的民事强制执行救济制度立法尚不完善,国外和台湾地区在这方面则有成例可鉴。应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借鉴先进经验,完善民事强制执行救济立法。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讨薪”犯罪作为攻击型私力救济,其现象背后有着诸多社会因素,如社会严重不公,公力救济途径的不完善,对农民工正当权益保护乏力等。建立良好的社会政策来改善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与生存状况,完善权利表达机制,完善权利救济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农民工“讨薪”犯罪。  相似文献   

17.
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工作已逐步纳入我国法制建设的轨道,但是我国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立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权利确认和权利保障展开,核心问题应该是在制度的构建方面努力。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体系,将是我国今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判决是人民法院判断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制约行政权不当扩张和解决行政争议的最终结果,对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原告的诉求能否实现.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判决是一种事后救济机制,与域外法治国家行政诉讼中的全方位的权利救济机制相比,我国的权利救济体系还不健全,尤其是禁止判决的缺失往往使得对相对人的救济处于“缓不济急”的状态,对那些通过事后救济难以获得弥补的被损害权利的保护显得苍白无力.因而,在立足国情并参照国外成功制度的基础上,在我国引入行政诉讼禁止判决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技术措施的立法各国不甚相同,学术界观点不一。无论是从版权、专利还是其他无形权利角度,都不能解决技术措施保护问题。其实,技术措施是其使用人对所保护对象采用的一种自立救济,对技术措施的保护只不过是基于对信息市场的管理而采取的行政管理措施,从这个角度出发也许能寻求最佳的途径,解决技术措施的立法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刑法中的自救行为是正当性行为,是公力救济的补充,在本质上属于私力救济,但不能把刑法中的自救行为等同于私力救济和民法中的自救行为。认定刑法中自救行为应当严格把握其外延特征与构成要件这些刑法理论上的正当化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