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4,(33)
当前,传统村落的文化安全问题正面临着严重挑战。主要表现为文化安全的意识淡薄、村落文化生态的失衡发展、村落文化产业的薄弱和滞后以及传统村落文化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及文化保护法律的缺失等。通过保护村落的文化遗产、发展村落的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发展的制度建设以及加强对传统村落优秀文化的教育是提升村落文化安全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作为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只有传统村落焕发出全新活力,乡村振兴才有更厚底蕴、更足底气与更实底本。近年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大多数传统村落仍然面临"有村落没人气""有文化没灵魂""有规划没统筹"等问题。要以活化发展作为传统村落保护的落脚点,从顶层设计、活态传承、模式创新、人才驱动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更有序""更有度""更有效""更有力"。  相似文献   

3.
寻根     
冯骥才 《民主》2024,(1):62-63
<正>内容简介《寻根——冯骥才文化散文系列》入选2023年度“新华荐书·山水阅读书单”。本书共包含《古村·古俗》《古艺》《域外古城》《域外古艺》四个系列。该系列从冯骥才先生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大量文章著述中遴选重要篇目,从国内和国外两个维度,通过生动鲜活的事例深入探讨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不仅揭示了城市、村落、传统民俗和传统技艺保护面临的困境,也展现了各国在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果,体现了作者对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这一世界性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罗德胤孙娜 《瞭望》2015,(15):31-34
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认识到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活态保护”是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内容,所有工作要围绕如何让传统村落的主人即村民继续生活在村中。  相似文献   

5.
丧葬习俗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和文化行为。丧葬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村落文化的展现。以鲁西南山区村落丧葬习俗为例,对传统村落的丧葬习俗作全面的论述,探析传统丧葬礼仪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曲凯音 《学理论》2012,(12):111-112
在现代化快速变迁的背景下,我国的村落文化也在经历着急剧的变迁。面对急剧变迁的村落文化,建立一种和谐、生态的村落文化是变迁中村落文化保存和创新发展的最好选择。束河古镇在文化生态的建设中,创造了"保护求发展,发展促保护"的束河经验。创造了民族团结发展、文化多元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村落文化生态建设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中国村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具备了民族文化的本源性和传承性。村落文化至少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建筑营造与堪舆规划;生产生活与经济模式;文化教育与道德教化;宗法礼制与村落治理;民族民俗与宗教信仰;民间艺术与手工技能;生存空间与资源环境。目前村落文化研究主要集中于村落经济,且多为个案研究。我们认为,需要从宏观的多学科的角度、有计划有目的、分区域和民族,对村落文化进行整体性地考量,并着重于村落中的活态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慢城"是指区别于快节奏、同质化的节奏舒缓、富于地方特色的城镇发展模式。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延续几千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的传统村落正迅速消失。如何保护好我们民族的根脉,维护传统村落的完整性、原真性、传承性,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慢城"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国传统农耕文明中富含"慢"的基因,为我们打造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生活闲适、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慢"村落,打下了基础。走中国特色的"慢城"之路,是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在村落变迁中的作用——基于南北两个村落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民工流动发展到整个社会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其对传统村落的影响作用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程度。通过对南北两个村落的实地考察,得出李村农民工是推动村落变迁的重要力量;而石门村农民工的作用,在强大的村落文化场域的影响下和村民自身还没有发生"小农"蜕变的情况下,远比李村缓慢和艰难的结论。或者说,这种影响仅局限在经济领域,而在村落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中国农村村级治理中,文化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影响深刻。特别是传统文化中的文化遗存依然根深蒂固,现代民主政治的治理体系和模式需要充分利用和重构当前中国农村村落文化中存在的很多合理因素,去粗取精,实现农村村级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5)
山西省是拥有传统村落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传统村落大多保存完好,历史文化价值极高。本文在历史地理角度下考察山西省传统村落的历史演变情况,探讨山西省传统村落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以及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演变状况,归纳其演变特点与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经过数据统计和区位特点对比将山西省传统村落按照历史文化特征分为农耕型传统村落、军镇型传统村落、商贸型传统村落三大类型,并具体探讨其各自的历史文化特征,总结其形成特定文化特征的内在原因以及其不同文化特征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在发展中完善,逐渐形成了增强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的文化场域和整体性保护的中国方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文物保护体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和传统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多元化形态和价值凸显,新形势下适应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目标及其创新发展诉求,从文化遗产本体价值-关联价值-转译价值出发,基于价值链逻辑,阐释文化遗产的时空脉络和文化内涵,即文脉价值;针对现实矛盾与发展困境,从多头管理的现实出发,建构以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保障;从人与遗产环境的共生关系,认知其社会价值,并适应于社会经济需求和价值约束,实现文化传承与复兴发展,即从固守到“守正适变”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古雅静 《侨园》2023,(5):48-49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财富,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不断探索新的形式和方法,旨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非遗与旅游业要向更深更高的方向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12)
传统村落以其久远的建村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留存,极具中华文化的本源性和历史传承性,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精神特质。在现时代的发展中,我国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文化安全问题尤显凸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文化生态博物馆是提升传统村落文化安全的两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指导,近些年,浙江省加大对乡村保护和建设的力度,从建设美好人居环境和传承优秀文化等方面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P村在政策的指导下,深入挖掘了村落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教化价值,并以村落为载体实现了乡村多元价值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卢金明  李俊宏 《学理论》2014,(8):146-147
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国传统的时间文化、空间文化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对传统建筑环境观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人与建筑、自然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上,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及观点。它们之间合理、科学的联系就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下:对于中国现代建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对现代中国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与繁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文化的强大惯性力量,构成了以"家国"为网络的血缘乡村社会结构,而血缘村落又以宗族关系为核心力量,建立起了共同的地缘关系,由此形成了宗族大院的民居形态。师家大院,是在师氏家族构成的血缘宗族村落中建立起的大院民居形态,在中国传统伦理制度和封建宗族文化的综合作用下,结合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条件,创造出了血缘宗族纽带中的窑洞民居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8.
中药道地药材能全面体现出中医药传统文化对药物的全面认识,是传统医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道地药材的开发与保护的对策是:建立我国道地药材的保护开发体系;构建基于知识产权制度的道地药材综合开发和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9.
民本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政治实践的重要文化基础,它对中国传统廉政思想影响颇深。具体地看,民本论对传统廉政思想中的君主和官员的修身养德、德才兼备的官员选拔原则、勤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民本论为传统廉政思想要求的清廉执政提供了外在的价值要求,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传统的廉政思想也为民本论提供了理论的注脚,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论证并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20.
伊利贵  刘东旭 《学理论》2010,(27):59-63
地方开发、重构和发明传统文化,从而导致地方文化发生急剧变化,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而这又是在新的文化资源被开发,新的文化与权力关系建构过程中,各种参与者相互协作共同达成的结果,同时也是各自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相互抗争的过程。云南晋宁一个彝族村落自1990年代以来的村落文化构建的故事,正在讲述着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