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隆 《北京观察》2011,(6):12-14
对"首都经济圈"范围的认识,委员和专家们存在两种不同意见:其一,从区域经济联系和区域出海口来看,"首都经济圈"不能没有天津,但应以"首都"为主导。其二是采取"1+4"模式,即:北京市与河北省的保定、廊坊、承德、张家口四个地级市构建“首都经济圈”,以首都统领发展,与河北省提出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对接。两种意见,各有道理,是否将天津划入首都经济圈?委员、专家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问题研究报告(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与发展的大趋势。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建设和发展武汉城市经济圈,是充分发挥武汉“龙头”作用、带动武汉城市圈和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科学决策,也是建设和发展长江中游经济圈、应对国内外日趋激烈的地区竞争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史及伟 《今日浙江》2010,(16):35-36
在未来长三角经济圈中,杭州有所作为,需要以都市圈的展为依托,以"长三角意识"推动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  相似文献   

4.
汤雁 《重庆行政》2010,12(5):73-7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近几年逐渐形成了京津唐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这三个最大的都市经济圈,其竞争力的走向,已经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同时也辐射周边地区的经济。根据东部沿海地区的经验,我们发现,大都市在区际与合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5.
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浙江发展新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为抓住世界经济危机蕴藏的战略机遇,国家制定了新一轮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以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带动京津冀经济圈发展,以长三角经济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动东部沿海区域发展,以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引领南部沿海区域发展,以成渝经济区、天水一关中经济区建设辐射中西部区域发展,形成中国开放型经济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秦尊文 《学习与实践》2003,(9):4-4,13-14
2003年3月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间,民盟中央提出了建立以武汉为核心,以长沙、南昌、合肥为支点的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议;90年代以来学术界一直有建立以武汉为核心的经济圈,形成继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全国第四增长极的呼声。尽管武汉被寄予了厚望,但  相似文献   

7.
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毅  杨鹏 《桂海论丛》2005,21(6):27-30
在中国沿海地区,除了已经被人们公认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之外,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成长,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在形成第四大跨国、跨省区的经济圈即“环北部湾经济圈”。构建环北部湾经济圈对我国的地缘政治安全和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奕东 《当代思潮》2012,(4):54-56
剃头挑子一头热,用这句民间谚语来形容河北省2010年年底力推的“环首都经济圈”概念,或再恰当不过。  相似文献   

9.
加快武汉经济圈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武汉经济圈建设对湖北和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此提出对策与建议,即近期工作重点和重点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0.
丁一文 《中国发展》2013,13(3):29-33
首都经济圈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首都经济圈内经济发展差距还较大,特别是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差距明显.首都经济圈建设是区域经济社会全面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是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该文在详细分析首都经济圈内公共服务差距的基础上,提出推动首都经济圈公共服务合作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1.
吴宗杰 《中国发展》2008,8(1):68-72
山东省是国内最早主动探索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省份之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该文简要介绍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历程、基本经验,并对环渤海经济圈及滨海新区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波 《学习与实践》2008,(7):105-109
以物质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已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素质不高,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人力资源的开发滞后、配置机制不健全、流动困难、浪费和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影响了经济发展。本文选择中心城市人力资源战略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广泛地借鉴和吸收西方人力资源理论和实际成果,结合经济圈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研究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的中心城市人力资源开发的规律,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中心城市人力资源战略,以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沿海、沿边、沿江,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凸显的区位优势将广西由原来的边疆民族地区推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相似文献   

14.
饶世权 《中国发展》2007,7(3):19-22
郊区被纳入到城市区域经济圈中,但郊区生态环境比城市和偏远的农村更加恶化,原因就是郊区的法律性质是农村,而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实质上存在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结构,因此,要保护和建设郊区生态环境,长期而言,必须消灭城市与农村利益的相互封闭、对立,从而消除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存在的二元结构。当前则应当以城市区域经济圈作为城市的边界,在城市区域经济圈实现市区与郊区法律性质和适用法律一致。还要加强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工作,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空间一体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必须加快市场建设,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必须建立完善城镇体系,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在政策环境上,要力争中央政府和省政府的多项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加快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圈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依托全省发展武汉,发展武汉带动全省,尤其是带动武汉周边城市发展”决策的重要举措,也是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大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7.
德宏最佳的优势是在我国向印度洋开放的总体格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中华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南亚经济圈,在德宏交汇。随着云南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的推进,德宏这片热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正着力打造"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桥头堡、前沿的前沿、窗口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舍得与共赢     
张涛 《北京观察》2011,(6):11-12
随着首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北京亟需更大的发展空间,"打造首都经济圈"势在必行。北京市市长郭金龙表示,"打造首都经济圈",这对北京市是一个鼓舞、鞭策,也是一项光荣、艰巨的任务。北京市要摆正位置,提高服务、辐射的能力和协作能力,打造好"首都经济圈"。不难看出,首都经济圈概念的提出,正为京津冀地区区域整合提供了新的契机,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将拥有自己的统一的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9.
    
“20年后,昆明、玉溪、曲靖、楚雄滇中四城市的人们将同住在一个‘大家庭’里,握手走向一体化,共享交通环城、产业共促互补、资源同用、设施同建、生态共护、环境同治,构建滇中城市一小时经济圈的同城效应。”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提出着力构建三条战略通道,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科学决策,是三种开放同步推进、三个经济圈互动发展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