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毒品犯罪主观故意的认定问题涉及到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许多问题,的确非常复杂,在理论与实践上很难达成一致意见,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是毒品犯罪"明知"问题,即毒品犯罪的主观故意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2.
毒品犯罪是指与毒品有一定联系的并且规定在我国现行刑法第六章第七节中的特定犯罪。而贩卖、运输毒品罪,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贩卖、运输毒品的行为。本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毒品管理制度。本罪的犯罪对象是毒品。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贩卖、运输毒品4种行为之一。本罪为行为犯,贩卖、运输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以本罪追究刑事责任。3.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4.本罪在主观方面为故意。行为人的目的与动机如何,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毒品犯罪是否存在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是审判实…  相似文献   

3.
古加锦 《海峡法学》2012,14(2):64-70
为了打击和遏制毒品犯罪,我国刑法应该保留运输毒品罪,应根据案件的证据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准确区别运输毒品罪与非法持有毒品罪:是动态有位移的持有还是静态无位移的持有;主观上是为了流通还是吸食;毒品数量是否达到较大以上.运输毒品罪的主观要件内容:运输毒品罪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且大部分是间接故意;明知毒品包括确切地知道是毒品和很可能知道是毒品;运输毒品罪的行为人不需要明确认识到毒品的种类和数量.  相似文献   

4.
毒品犯罪中主观故意认定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主观故意特别是"明知"故意的认定,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焦点问题。比如,在运输毒品案件中,行为人往往辩称自己不知所携带的行李内藏有毒品,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认为可以依据客观事实"推定"行为人明知是毒品,有的则认为适用"推定"没有法律依据。为了准确把握毒品犯罪案件中主观故意的认定,10月16日下午,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检察杂志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毒品犯罪主观故意的认定专题研讨会"。检察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张本才,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沈曙昆在会议开幕时发表了致辞。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与会代表的发言观点摘要刊发,供广大读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主观明知的内容、程度及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故意中明知的内容,理论上通常认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为人对犯罪构成要件事实本身的认识;二是行为人对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的评价性认识。就毒品犯罪来说,所谓对构成要件事实本身的认识,可以简单概括为行为人明知自己走  相似文献   

6.
简论非法持有毒品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1991,(6)
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一《决定》是打击毒品犯罪的法律武器和法律依据,它规定了若干具体的毒品犯罪,其中包括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故意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是我国刑事法律中出现的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持有罪。在刑法理论上,持有罪是指行为人因持有某种物品所构成的犯罪。从各国刑法  相似文献   

7.
涉毒案件中毒品的数量和含量是决定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大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也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课以刑罚的重要依据。毒品数量和含量认定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的主观故意与案件量刑。当前,司法机关在办理的许多毒品犯罪(特别是可能判处15年以上刑罚)案件缺乏毒品定量鉴定结论,影响案件审理。笔者从法律和公平公正等方面探讨毒品含量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一、判断某种物品是否为制毒物品,应当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为制毒物品的,即使该物品可以用于制造毒品.亦不能将其认定为制毒物品。 二、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条的规定,构成走私制毒物品罪必须要求行为人具有明知是制毒物品而走私的犯罪故意。如果行为人确实不知道所走私的物品是制毒物品,且其走私目的系用于正当生产经营,则即使该物品可以用于制毒,亦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走私制毒物品的犯罪故意。  相似文献   

9.
一、毒品犯罪规律特征的传统认识在传统观念认识中,毒品犯罪具有如下规律和特点:一是毒品犯罪是一种贪利型犯罪,毒品罪犯的主观愿望只是追求经济利益,对人身的危险性程度不高;二是毒品犯罪的犯罪对象是毒品,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犯罪行为没有具体指向的受害者;三是贩运毒品的双方或多方均是自愿交易,各方的行为均为法律所不容,因此,犯罪手段极为诡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四是毒品犯罪证据单一,除毒品实物物证、毒品鉴定结论外,更多的是被告人的供述或同案  相似文献   

10.
犯罪形态 ,是指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犯罪停止形态 ,即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与阶段中 ,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状态 ,包括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和即遂四种形态。毒品犯罪在主观方面须出于故意 ,这是不争的定论 ,但对于毒品犯罪中有没有既遂和未遂问题 ,如何划分既遂和未遂 ,这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存在争议 ,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从犯罪学的角度,根据毒品犯罪的特征,可以将毒品犯罪区分为五种,即:作为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毒品原植物大规模种植行为;作为有组织犯罪的毒品生产、制造和销售行为;作为街头犯罪的毒品零售行为和毒品原植物零星种植行为;作为白领犯罪的洗(毒)钱行为;作为无被害人犯罪的滥用毒品行为。基于犯罪性质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主观明知的认定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原因在于主观故意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不容易表现出来。现实中,对于主观故意认定的方法往往只限于对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的突破。而毒品犯罪的隐匿性,即使在人赃俱获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也往往以对于毒品不知情为辩解而逃避法律制裁。为了解决这一法律难题,司法解释及一些地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通过客观行为的证实来推定主观故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对于毒品犯罪,全世界都存在认定犯罪主观故意困难的问题。在认定上,很多国家采取犯意诱惑、数量诱惑或机会诱惑,即实践中的警察圈套、诱惑侦查。如英美国家,采取严格责任。只要有这种行为,就推  相似文献   

14.
我们认为,可以为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确立以下两项原则:第一,基于责任主义的限制,只有极其严重的毒品犯罪才具备适用死刑的前提条件。而考察毒品犯罪的严重性,主要是从实质意义上考察毒品犯罪行为对  相似文献   

15.
跨新旧法连续犯处罚新探朱旭伟一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连续犯罪的故意,实施数个相互独立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连续犯具有以下特征:1.主观上具有连续犯罪的故意。连续犯罪的故意是概括的犯罪故意和数个犯罪意图的结合。概括的犯罪故意是实施犯罪前的总...  相似文献   

16.
谢瑞琴 《法制与社会》2012,(28):252-253
毒品,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宁,毒品问题已成为困扰社会的严重问题之一.目前,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威胁.由于毒品犯罪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毒品犯罪在我国将会长期存在.本文就针对现阶段我国毒品犯罪的基本态势,证据应用的相关问题及毒品犯罪的影响作分析,并对毒品犯罪防治的具体措施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略论犯罪故意的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犯罪构成中的主观要讲中的一种心理状态──犯罪故意.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明确了自己的观点:①犯罪故意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而不是客观事实;②犯罪故意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③犯罪故意的认识是事实认识与违法性认识的统一。意图通过对犯罪故意构造的研究,从理论上阐明认定犯罪故意的思维方法,从而有益于司法机关的实际操作,可以防止将行为人在一般意义上的故意误认为犯罪故意。  相似文献   

18.
香港与内地毒品犯罪量刑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明 《政法学刊》2006,23(3):12-19
为打击毒品犯罪,香港以立法中的《危险药物条例》和司法实践中的量刑准则为基础,发展出了一整套针对毒品犯罪的量刑模式。香港的毒品犯罪量刑模式具有灵活、统一、适应对新兴毒品犯罪的量刑及符合现代刑法理论发展等诸多特点,值得内地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娱乐圈毒品犯罪屡见不鲜,毒品犯罪相关问题不断出现在公众眼前。随着大量毒品流入国内,毒品数量居高不下,涉毒人数普遍增多,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不断出现,毒品犯罪率逐年增长,我国面临的毒品犯罪形势越来越严峻。分析毒品犯罪现实问题,研究毒品犯罪相关法律规定,提出毒品犯罪防治对策,有助于打击我国毒品犯罪,帮助人们远离毒品诱惑,建立安全无害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当前毒品犯罪形势日益严峻,以四川省广安市为例,全市吸毒人员年耗资保守估计可能有数亿元,涉毒犯罪严重引起防治成本增加,毒品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广安社会稳定和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祸患。深入调查分析广安市毒品犯罪现状、特点及原因,预测其未来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有效防治毒品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