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伊斯兰教与客观唯心主义具有大体相同的世界观;对存在的基本问题诸如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未来、人类的起源等的解答受制于有限的认识能力,人们长期不能发现社会生活中个体及集体命运的决定因素和力量,此二者为伊斯兰教产生的认识论根源。这些问题彻底正确的解决依然受制于当代有限的认识能力则是伊斯兰教持续存在的认识论根源。应从哲学、科学、宗教中提取最大公约数,对存异部分进行统筹协调,扬长避短以更好地促进人类自律和存在的基本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法,无论是过去或现在,一直对亚非各国国家与法施加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以前是在没有宪法的条件下产生的(主要是在沙特阿拉伯),而现在伊斯兰教的一些制度和规范已陆续获得许多亚非国家宪法的承认。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伊斯兰教的政治作用在亚非各国得到普遍加强,在亚非各国的法律体系中伊斯兰教的地位不断地取得巩固。当然,亚非各国宪法容纳伊斯兰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对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中的法律规范皮继增《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同时也是伊斯兰法的最重要的法律渊源。这一方面说明了宗教与法律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也告诉我们宗教和法是两个有差异的概念。所以探讨《古兰经》中的法律问题,就成为研究伊斯兰法的重要课题,这对认识伊斯兰法...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法是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和其它伊斯兰教国家封建法律的统称。它产生于七世纪初,在八至十一世纪达到全盛,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崩溃而逐步衰落,但至今仍为少数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沿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伊斯兰法系是一个“活的法系。”以《古兰经》为立法基础。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传统,伊斯兰法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首先,伊斯兰法是“伊斯兰教革命”的产物。实现半岛的政治统一成为历史进程的客观要求。伊斯兰教的产生正是上述社会矛盾尖锐化和统一要求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它对于维护正在形成的新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5.
邵鹏 《法制与社会》2010,(11):227-228
伊斯兰教自步入华夏大地以来,在思想意识层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历经千余年的调适与整合,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体系。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伊斯兰文化具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彰显着中国风格,中国气质,其主体内容上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在行政法理论中,区分、确定公务行为与非公务行为的界限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着相应行为的效力,而且关系着行为责任的归属。由于法律上不存在唯一绝对的标准,以致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鉴于此,本文试就认定公务行为的法律意义、标准以及司法实务略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公务行为的概念以及公务行为认定的法律意义1公务行为的概念公务,即国家事务。本文特指行政主体(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主管的,管理社会的各项事务。行政主体是享有并且实施行政权的组织,但是行政权不可能自动实施,行政权的最终实现有赖于依法执行…  相似文献   

7.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它不仅对伊斯兰法的形成与发展起过直接的重大影响,而且时至今日,世界上仍有不少国家程度不同地沿袭《古兰经》中的伊斯兰法,尤其在民间,《古兰经》和伊斯兰法久传不衰,影响约六亿多穆斯林的生活。在我国,有一千三百多万穆斯林仍在信奉和传诵。因此,不论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往来来看,还是从国内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来看,加强对《古兰经》中刑法问题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15世纪以后,在古代印度和西亚地区,逐步发展起了吠陀教、婆罗门教、佛教、犹太教、琐罗斯亚德教、摩尼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一批影响力巨大的宗教形态。这些宗教,不仅形成了信仰体系、组织机构、程序仪式等,而且逐步规范化、法律化,形成了宗教法这样一个庞大的法律体系,成为人类法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宗教法的基本渊源、主要内容和特征要素三个维度,对宗教法的本质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指出拥有信仰是宗教法区别于世俗法的最本质特征,也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宗教法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学理论的一项基本研究内容。我国民法学界目前在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认识和判断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民法通则》所体现出来的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性要件观点,不仅在法理逻辑方面存在诸多矛盾与缺陷,不符合立法体现的法理价值,更与建立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相悖,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法律行为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宗教四要素说为理论基础,结合伊斯兰教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谈论伊斯兰教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王汝江 《天津检察》2009,(4):11-11,10
从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决定》中设立职务侵占罪以来,围绕着该罪的主体和客观行为等方面,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导致在此类案件的处理上,由于认识上的分歧,出现行为相同罪名相异的结果。本文仅就此方面的问题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刑法上的处分行为不要求达到民法上的处分和转移占有的程度,而是只要有财物持有的转移就够了。所有权转移说存在瑕疵,使得凡是谎称借用的诈骗行为都成立盗窃罪或侵占罪;占有转移说存在缺陷,不仅难以解释犯罪的着手问题,混淆犯罪成立与既遂的关系,将"处分行为"与"占有转移"的功能混为一谈,而且有违背责任主义之嫌,进而使得谎称当场借用的诈骗行为都成立盗窃罪;持有转移说具有优越性,并能克服前述学说的缺陷。处分意思必要说具有妥当性。在处分人对财物认识程度的问题上,处分人必须对财物本身的种类、数量、重量等事实具有认识,但是当处分行为人对处分财物的价格、价值等评价存在错误时,不影响处分行为的认定。  相似文献   

13.
<正> 圣训包括逊奈(Sunna)和哈底斯(Hadith)。前者指的是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论、行为和默示,后者指的是圣门弟子及宗教学者对这些言行的记录、传述和评论。然而,圣训不仅具有宗教上的含义,而且还被看成是伊斯兰法的“先例”和法理的基础。事实上,圣训在伊斯兰法发展过程中所据有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了穆罕默德以后伊斯兰法的实际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14.
《婚姻法》实施5年来,无效婚姻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尤其是对重婚无效的处理,不仅存在着立法上的漏洞,而且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在认识上也不统一,本文试图通过对重婚概念的界定,厘清我国重婚无效的法律后果应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当代伊斯兰法复兴高鸿钧在人类社会法律发展史中,曾经存在过许多法律传统。其中有几个主要法律传统因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和特色鲜明而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伊斯兰法律传统便属其中之一。它自公元7世纪与伊斯兰教一道产生以来,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有...  相似文献   

16.
《中外法学》1981,(1):12
<正> 伊郎制宪会议经过三个月的审议,于1979年11月15日正式制定了新宪法草案,完成了制宪任务。草案经过国民投票才能正式生效。新宪法由序言和十二章组成,共一百七十七条。制宪会议对原政府提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草案带有极其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依据草案,在总统之上设置了领袖。首任领袖由霍梅尼担任。以后由伊斯兰教法学者  相似文献   

17.
丁璇  翁斌 《中国检察官》2002,(5):10-10,14
我国市场经济是在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逐步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些以往的条条框框和相关制度被打破和消除的同时,新的市场经济制度来不及全面建立,加上许多人在观念上对市场经济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在市场经济幌子下干着违法乱纪的事情,把市场经济行为看作“利益驱动行为”,使得市场经济领域内的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直接损害了广  相似文献   

18.
不当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当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当具体行政行为在我国行政法治实践中大量存在,已有的法律文件并没有对其作一个明确的界定,理论界对该问题的认识还有诸多空白。不当具体行政行为有其存在的法律空间,它的成立要求行政主体具有主观上和客观上不同于违法行政行为的特性。不当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当性主要表现为行为目的的偏离、行为内容的难以实现、行为依据不准确、行为方式不恰当、行为对象不能承受、执法工具不规范、行为过分关注程序等。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兴起于公元七世纪。与犹太教、基督教以《圣经》为经典一样,伊斯兰教以《古兰经》为最高经典。伊斯兰教的宗教教义以及宗教制度通过《古兰经》得以固定下来。它也是伊斯兰教立法的第一渊源。  相似文献   

20.
解除效果之折衷说不符合我国合同法第97条规定的文义和规范意旨;解除不消灭合同关系之说不符合客观事实;将恢复原状义务作为合同解除导致的返还债务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弱点。折衷说对于我国合同法第98条的解读、对于合同与违约损害赔偿之间的依存关系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在利益衡量方面处于劣势。在合同无效、合同被撤销和合同解除三者之间关系的把握上,折衷说看错了法律评价的重心。折衷说关于解除权行使的行为引起物权变动之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