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保护立法的新理念:循环经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江 《政法论丛》2000,(5):14-16
当代国际环境保护立法中 ,循环经济理念成为新的潮流 ,而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尚停留在治理污染的传统观念。本文拟分析循环经济对环境保护立法的启示 ,参照德、美、日等国家环境保护立法的成功经验 ,为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立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完善之我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彬辉 《时代法学》2004,2(2):87-92
自 2 0世纪 90年代可持续发展确立以来 ,国际社会均把发展循环经济看作是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在西方各国环境保护立法中循环经济理念已成为新的价值追求之一。但是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的法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所以 ,在推进循环经济形成的时候 ,需要借鉴国外立法的先进之处 ,完善环境保护立法。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有效平衡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关系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完善的法律来保障,本文在指出山东省构建循环经济立法时应当遵循的立法导向和立法途径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构建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建议,以促进山东省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目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佳途径。循环经济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前中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立法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我国应借鉴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来完善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发展循环经济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立法和制度支撑体系,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循环型社会的建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环境法是环境资源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吸收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立足我国实际,概述了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分析了我国环境法在指导思想、调整范围、采用手段和机制、公益诉讼规定、法律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来完善环境保护的立法指导思想,以提高环境保护法的效力等级为重点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以公众参与制度、污染源普查制度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基本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规制问题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随着我国循环经济法修订草案于2007年8月26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标志着我国循环经济规制向法制化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深入探讨循环经济规制的伦理基础与价值诉求以及构建我国循环经济的规制模式.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也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我国2007年《循环经济法草案》。在探讨循环经济规制的伦理基础与价值诉求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发达国家规制循环经济的有益经验和先进立法.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循环经济规制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问题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推进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是环境保护法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完善我国环境诉讼立法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矿山环境问题已为当今国际社会所瞩目,如何运用法律规范矿山环境的恢复与治理势在必行。西方发达国家较重视矿山环境立法体系建设,在完善立法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现有相关法律规范的梳理及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矿山环境保护立法体系的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法律制度和政策尚难以满足环境保护社会实践的现实需要。本文通过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相对成熟的表现进行梳理,分析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对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中公众参与模式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构建和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中公众参与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与企业环境责任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的战略发展目标。循环经济立法的发展是完善企业环境责任的重要手段;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建立是实现企业环境责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法作为调整因循环经济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法律渊源,并不是某项循环经济法规,而是指有关循环经济的各种法规所形成的体系。本文在对德国、日本、美国的循环经济立法理念、立法模式和立法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我国应该以建立循环型社会为立法理念,以先制定综合法后制定专门法为立法模式,并在完善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同时,建立《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我国的综合法。  相似文献   

12.
浅论环境基本法的立法目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环境立法目的历史沿革的探讨 ,特别是对主要西方国家的环境立法目的的回顾 ,针对我国的现实的环境立法的现状以及环境法学者们的学理解释 ,认为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已经不适应我国现在的现实状况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背景下水资源立法的健全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不容乐观。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审视现行水资源法律制度,不难发现我国水资源立法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我们应根据循环经济对水资源立法的基本要求建立和完善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内容、重视水资源市场机制的作用;还应改进现行水资源立法在立法思路、立法机制、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发展循环经济之处;应当调整立法思路、改进立法机制、健全水资源法律体系、完善水资源法律制度设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我国水资源立法更好地适应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我国环境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梅 《行政与法》2004,(3):114-115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正对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生影响,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方面。本文从可持续发展及其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出发,分析我国现行环境立法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根据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对应性构想,以完善我国的环境立法。  相似文献   

15.
日本、德国是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比较完备的国家,其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有力的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对日本、德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进行分析总结,对我国目前循环经济的立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但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支撑。为此"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循环经济立法,将循环经济纳入法律轨道;同时,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实质性阶段。因此对循环经济立法研究进行适当的总结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1997年至2006年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循环经济立法论文的研究并参考一些循环经济的专著与网站,企图对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研究的阶段与特点作一个简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欧盟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欧盟循环经济立法非常发达 ,文中考察了其循环经济立法体系 ,阐述了欧盟循环经济立法的目的与基本原则 ,对其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体系进行了归纳 ,并就欧盟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国外环境立法模式的变迁及中国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环境保护法》亟待修改,但在如何修改的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国外环境立法模式经历了从环境单行法到综合性环境法再到环境法典的变迁过程,值得我国借鉴,环境法的法典化不失为我国环境立法模式的一种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选择,法律应该保障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的法律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推行循环经济的时候,需要借鉴国外立法的先进之处,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立法体系。本文在分析我国循环经济的现状与不足,并对国外循环经济立法作了系统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突发环保事件应急立法的目标模式及其实现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常纪文 《现代法学》2005,27(1):28-31
由于立法体系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我国突发环保事件的应急处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在对目前我国突发环保事件应急立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应结合我国法律体系的结构制定由宪法性规定、《环境保护法》的专门章节规定、《突发环境保护事件应急法》及其实施细则或条例以及其他环境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组成的应急立法目标模式。由于目标模式的实现需要一段时间的立法积累和创新、完善,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制定其实施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