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书臣 《探索》2005,45(1):126-129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过于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发和发展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越来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职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主要表现在双向互动的引导性、以人为本的促进性和德才兼备的示范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对人的主体性的规定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事实来看,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活动是其主体性产生的客观基础。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着思想品德建构活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是其进行建构活动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在教育者价值引导下进行的思想品德建构活动的现实的与可能的主体性,以及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引导、选择的主要方向、方面和重点,并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特性。目前,在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对社团文化建设的目标主导、价值主导和趋势主导是社团健康发展和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的保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团文化建设中的主导性,要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的要求,在强化组织保障、优化指导力量、注重理论学习和培养骨干力量等方面下工夫,同时,也要注重主导性与多样性、自主性、主体性和层次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教育目的观、立场观、教师地位观及其师生观等对当今的教育思想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上层建筑有机组成部分、意识形态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遇到严峻挑战。如何认清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导性的实质表现,是否能客观辩证地认识分析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及其带给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导性的冲击,怎样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导性的路径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将关系到能否增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各种社会思潮冲击的能力,从而牢牢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山  向勇 《探索》2003,(5):105-107
本文借鉴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理念.在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一样处于主体地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受教育者主体个性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二维价值功能,并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加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握使受教育者主体全面发展的主题,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4,(6)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的主体性哲学为理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界定、主客体的属性特征、主客体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等为基本论域。基于辩证的主客体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应明确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主客体关系的基本定位,教育者主体具有主体性、受动性,教育对象客体具有客体性、主动性,二者既有明确界限又互促互成,由此形成了"主客体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概念的界定与内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包括两个层面的主导性:就其本质层面而言,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引导、选择的主要方向、方面和重点的特性;就其功能层面而言,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居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特性。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是这两个方面主导性的有机统一。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主导性规定着功能主导性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功能主导性则是本质主导性的实现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主要是目标主导、价值主导、趋势主导。  相似文献   

8.
略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我们对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总体反思的结果。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 ,尊重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还要注意克服几种可能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带来了挑战,网络的易更新性、虚拟性以及碎片化的特点影响着教育主体的创新性、主体互动的规范化等。面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构建要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要实现科学性与现代性协同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形式;要追求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补益,注重回归生活世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实现由"灌输模式"向"关怀模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涵义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文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有机联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交往实践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11.
论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接受性原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教育原则。贯彻可接受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方向性与民主性、精神性与实践性、主导性与主体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媒体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客观环境。新媒体的存在与发展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与此同时,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日益复杂,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受到挑战,对教育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多管齐下,不断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和应用,才能趋利避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交往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文艺 《求实》2006,3(4):74-75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所关注的根本问题之一,也是一个争论较多的前沿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从交往关系的视角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为教育对象与教育者的交往关系,思想道德建构活动是通过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的交往活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体论论域为基础,从总体上梳理和评析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涵的代表性学说,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态过程中,实质主体在隐性层面表现为规定教育内容、决定教育方向和性质、享受教育成果、把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代言人的政治集团;形式主体在显性层面表现为始发教育信息、组织教育活动、调控教育方向,在与作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互动时通过提高客体的主体性并对其思想政治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者。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本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重大课题的提出和被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而言,强化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构建和推动文化软实力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双向新型关系模式,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实效性科学内涵的新阐释。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兴起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民主平等的交流方式,交互影响的互动形式以及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要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主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中的人学内涵,来丰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理论。"互联网+"也给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带来了挑战,网络的易更新性、虚拟性以及碎片化的特点影响着教育主体的创新性,主体互动的规范化等。面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构建要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要实现科学性与现代性协同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形式;要追求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补益,注重回归生活世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实现由"灌输模式"向"关怀模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旭辉 《探索》2006,1(6):113-116
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分析,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如下偏差: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价值;过多强调教育者的主体性,忽视甚至抹杀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变动不居的形势的深刻把握,也缺乏对复杂人性的深刻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狭窄,方法单调,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人们多层次的需要。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突出以个性塑造为价值导向;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化,不断注入新的教育元素;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最直接的参与者,教学实效性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坚持教学活动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选择,必须以主导性为前提,以主体性为归宿,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坚持"八个相统一"为体系。当前推进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要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二是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主体间性理论是20世纪西方哲学对主客体关系认识的突破与创新,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一是要重视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二是要确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理念;三是要增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互动;四是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定位。依据主体间性理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列宁的灌输论内涵丰富.它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列宁的灌输论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施路径是:以灌输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引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灌输的“一”与“多”相结合原则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灌输的理论化与大众化相结合原则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