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与反传统的纠缠——也谈王朔与金庸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朔为什么拿金庸开刀? 这场争论的焦点并不在于小说文本;更不在于作家的为人,或者作家个人之间的争执;其实质就是批评本身。就批评而言,王朔代表了现代,金庸则是传统的典范。王朔要反传统自然想到了金庸。沉寂多时的批评界,如同火山运动,喷出一个王朔,不足为怪。 挑战─—批评走出象牙塔 很久以来;我们的批评赶不上创作。文学反映的是历史和社会,作为一面镜子的文学,差不多从有记录的时代伊始就伴随着我们,它的存在无疑是符合人类学的需求的。但是走到今天的文学,除了它的“镜子”生存理由之外,更在乎其休闲精神。 王朔明知…  相似文献   

2.
谈批评     
善意的批评使人进步,认真的反省促人提高。谈批评,包括批评与自我批评两个方面。批评,是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以自我为对象,对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查找和剖析。中国的古人提倡“闻过则喜”,懂得“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西谚亦云,“批评如同你忠实的门警,你若把它一脚踢开,你的一切就会被错误偷尽”。  相似文献   

3.
“汉语批评”是伴随“失语症”而诞生的一种理论策略 ,是继“失语症”之争文学理论思考的进一步深入和当代话语重建的初步行动。本文从“汉语批评”与“失语症”、“当代话语重建”和“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等三个层面 ,试图对“汉语批评”策略进行理论观照和宏观阐释 ,对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4.
对“传统社会主义观”批评的批评黄建权邢贲思同志在《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一文中(《哲学研究》1994年第1期,以下简称邢文),对传统社会主义观进行了批评,其论点主要有三;一是说传统社会主义观“十分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二是说传统社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5.
曹嘉懿 《现代领导》2011,(10):22-23
今年的教师节,记者在即将喜迎60华诞的高等学府——华东师大采访,接受采访的是华东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此次采访,缘自他在浙江大学东方论坛的演讲:从“中国问题”到“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直接的赤裸裸的训斥容易反感,而对“婉讽”式的批评却乐于接受。批评中的“婉讽”手法,通常有如下几种:一、幽默法:用幽默、笑话、寓言之类,以达到批评或谏阻的目的;二、设喻法:采用打比方的方法,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使对方易于接受批评;三、置境法:假定一种情境,引对方身入彀中,让他设身处地地想想该怎么做,继而领悟到自己所作所为的谬误;四、归谬法:采用逻辑推理中的“归谬法”,根据对方的错误言行,将错就错地推导出错误的结果,促使对方醒悟;五、玩笑法:用开玩笑的方式,让对方从玩笑话中悟出批…  相似文献   

7.
刘能 《人民政坛》2013,(3):36-36
《人民政坛》编辑部: 我是一名新当选的代表。代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代表有权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在今年初的人代会上,我看到代表基本上提的是“建议”而很少有提出“批评”。请问,代表批评和代表建议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8.
欣闻珠海市作出规定,对批评报道“免检”。规定云,批评报道刊播前,任何被批评对象不得要求审稿;被批评单位和个人对舆论监督的新闻有异议时,可通过正当途径反映,不得以任何手段干扰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身为报人,对批评报道在珠海获“解放”振臂欢呼!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勇于利用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我党这一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舆论监督也是生产力,有效运用可以收到免费疗疾、治病救人的奇效。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诚恳欢迎舆论监督是党风正的表现。但是,目前批评报道处境不容乐观,叫做“上边放,下边望,中间一道…  相似文献   

9.
儒学在近代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在近代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华东师大教授盛邦和上世纪末延至本世纪初,中日两国都曾出现以尊孔,立“国教”为特征的“保教”、“立教”浪潮。同样是以儒教为救国之策,但最终日本获得了成功;而中国却抛掉了发祥于本土的“国教”,这是一个值得探讨,深思的问题。日本...  相似文献   

10.
杨治邦 《前进》2007,(9):56-56
时下,有一种.认识很有市场:批评“影响”团结,而表扬则促进,“和谐”。仿佛一批评就否定了太好形势;一表扬就入人心情舒畅,社会和谐了。  相似文献   

11.
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200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时,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该报告多处出现“一些部门和单位”、“部分地方和主管部门”之类的模糊表述,提出了强烈批评。比如,黄镇东委员认为:“审计报告不能遮遮掩掩,该点名的就要点名,审计工作不能太‘温柔’。”南振中委员也认为:“审计报告要坦诚,不能欲言又止,半遮半掩……审计报告不要让常委会组成人员‘猜谜’”;金硕仁委员则认为,该指出的东西、该批评的事情要提出来,审计部门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时不应该有所隐瞒。  相似文献   

12.
“诤言”浅析□姜同民主党派成员向中共党组织提出的建议、意见、批评是诤友之言,即“诤言”。“诤言”应该是什么样的言论呢?从进言者方面说,“诤言”应该是“真言”。这个“真”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发自肺腑的真诚之言,而不是敷衍搪塞的花言巧语;二是能反映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历程中,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论,对后世的文学鉴赏和批评理论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孟子·万章冲,孟子指出:“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他主张鉴赏或评论文学作品,不应割裂辞句,或拘泥于字面意义而歪曲诗的本义,而应从整体上来体会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孟子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次建构起了鉴赏论和批评论的骨架。然而,对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后世人的理解部分歧很大,焦点集中在对“意”与“志”关系的解释上:“意’倒底是“说诗者”的意,还是“作诗者”的意?“以意…  相似文献   

14.
“赌球合法化”之争 2002年揭露”黑哨”的浙江体育局前局长陈培德,在最近接受采访时表示赞同“赌球合法化”:“如果国内联赛秩序井然,公平公正地比赛,再加上制定严密的监管制度.这样,地上的赌球就可以开始。”陈培德认为让足球博彩合法化有三个好处:第一.可以刺激消费;第二,可以增加大笔税收;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导刊》2014,(12):16-17
不少历史剧,不论“正说”还是“戏说”,在选择题材上存在着皇权崇拜、暴力崇拜和权术崇拜,缺少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有的政协委员对以抗战史为题材的某些历史剧存在的“武侠化、偶像化、鬼子脸谱化”等乱象和问题提出了严厉批评;有的政协委员更是提出了“历史剧缺乏正气”这样掷地有声的批评,直指当前历史剧中存在的价值观缺失问题。那么,从整体上看,当前历史剧中主要存在哪些值得注意的乱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韩日独岛危机未了,俄日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事件持续发酵。新年伊始,束埔寨和泰国边界又起枪声。在有争议的柏威夏寺附近地区,两国军方动用了大炮等重型武器激烈交火,冲突时断时续。如果再联系长期以来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耶路撒冷之争”,印度和巴基斯坦“克什米尔之争”,英国和阿根廷“马岛之争”,希腊和土耳其“伊米亚岛之争”,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杰克逊有句名言.“批评你的人是你最好的朋友,因为他们会让你更加小心谨慎地做事,不犯错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好多同志却听不进半句刺耳之言,把别人的善意批评视为和自己过不去,对上级的批评看似恭耳聆听,实则阳奉阴违;  相似文献   

18.
台湾海峡两岸的统独之争,是一个中国还是“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之争。归根结底,是要不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 一个中国原则与两岸关系 台湾从两蒋时代到李登辉时代,差不多整整50个年头。其中两蒋时期38年,主要矛盾是制度和意识形态之争。在一个中国的问题上,两岸有着不成文的“共识”,故而无论是前期的武装对峙,还是后期的和平对峙,都未曾发生过较大的紧张较劲局面。李登辉主政期间12年,情况就不同了,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制度和意识形态之争,而是统独之争,是一个中国还是“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之争了。两岸间…  相似文献   

19.
保永荣 《创造》2001,(7):48
最近下基层,听见有位党支部书记在讲评党员存在的问题时说:“有个别党员模范作用不太好,有个别党员说话不注意影响,乱放炮,还有个别党员损公肥私……”据了解,这种烧“温吞水”式的批评在一些单位党的组织生活会上是屡见不鲜的。烧“温吞水”式的批评,据说很“艺术”:既不得罪张三,也不得罪李四,又让人觉得气氛严肃;受批评者既愿听,当领导的则也用不着调查了解,凭想象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列出几条;确有问题的同志自然要“对号入座”引起警觉,没有的当然不必注意。这种批评确实“保险”,确实灵活,似乎也很“艺术”。出现…  相似文献   

20.
说“批判”     
写下这个题目就有些犹豫。因为“批评”这个词还可通行,在报刊上还能见到,如“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三讲”教育中要“认真听取批评”,“要开展文艺批评”等等。而对“批判”一词则讳莫如深,绝少提到,否则就有“文革”、“大批判”之嫌。最近报载,一位文艺家说:“批评和被批评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千万别误把批评当批判。”可见,这里是把“批评”和“批判”看作两回事的。 “批评”和“批判”,在语感上似乎有些差别,但意思也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在英、德、俄等外文中,“批评”和“批判”都是一个词,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